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景辉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圣佛镇圣佛中心小学 061304

摘要

“双减”政策,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举措。该政策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本文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正文


一、构建高效课堂,加强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

“双减”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采用趣味性教学和探究性教学等方式,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表达,保证学生知识构建效果,同时让学生真切感受数学的奥妙与价值,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趣味性教学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游戏来实现。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数学接龙”游戏。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轮流出一道加减法题目,其他小组进行抢答。这种游戏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加减法运算技巧,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探究性教学则可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来实现。例如,在教授“分数”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分披萨”的情境。假设一个披萨被平均分成了若干份,每份都是一个分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披萨被平均分成了8份,那么每份是多少?如果吃掉3份,还剩下多少?通过这种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此外,多媒体技术也是实现趣味性教学和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动态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趣味性教学和探究性教学的实践。通过设计趣味游戏、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性教学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作业设计与分配优化,提升效率与趣味

“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分配迎来了新的变革。减少课后作业量,同时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成为当前作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业时间应有限制,作业内容应增加灵活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鼓励学生用图画、故事等形式展示数学知识,增加作业的创意性。

针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充满趣味性的作业。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数学应用题,如“妈妈买了一个大蛋糕,家里有4口人,每个人能分到多少蛋糕?”这样的题目,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概念,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作业时间应得到合理限制,如每天数学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周末作业量不超过120分钟,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作业内容上,可以增加灵活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作业。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制作一个包含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元素的创意作品,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此外,鼓励学生用图画、故事等形式展示数学知识,也是提升作业创意性的有效方法。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时,学生可以创作一幅漫画,讲述一个关于加减法运算的小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展示运算过程,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与分配,我们可以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书写习惯、记忆习惯和独立思考习惯等。通过反复练习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授“四则运算”时,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通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使他们在解题前就能形成清晰的思路。例如,对于应用题“小明买了3支铅笔和2块橡皮,每支铅笔1元,每块橡皮0.5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师应指导学生先圈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再逐步分析,从而避免学生因读题不仔细而导致的错误。书写习惯的培养同样重要。在教授“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规范书写分数和小数的形式,确保他们在解题过程中不出现书写错误。同时,鼓励学生保持作业整洁,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记忆习惯和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记忆。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如在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尝试自己推导面积公式,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包括作业设计、家校沟通技巧及新教学理念等方面。通过参加教师培训、共享优秀作业案例和教学视频等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双减”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成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核心议题,尤其对于小学数学这一基础而关键的学科而言,教师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与数学兴趣的培养。以翼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具体举例,教师在专业素养的提升上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依据教材中的知识点,如五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加减法与乘除法”,创新作业形式,设计既巩固基础又激发思维的题目。例如,通过游戏化作业或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运算的理解,减少机械性重复练习,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其次,家校沟通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关键。教师应利用教材中的“生活数学”栏目,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渠道,分享如何在家利用生活场景教授孩子数学知识的方法,如利用厨房用品讲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增强家长参与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再者,拥抱新教学理念,如STEM教育、翻转课堂等,结合教材内容实施。如在教授“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软件,亲手设计并展示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过程,既锻炼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培养了信息技术素养。为此,教师应积极参与各类教师培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共享优秀作业案例和教学视频,不断反思与借鉴,持续精进自身的教学技艺,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数学学习体验。

五、结束语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应注重构建高效课堂、优化作业设计与分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加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珑. 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J]. 读写算, 2023, (34): 67-69.

[2]王金珠.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J]. 名师在线, 2023, (29): 18-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