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导向的小学学科实践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徐艳

西安市高新区实验小学 7101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素质导向下小学学科实践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与研究方法。文章首先阐述了实践性学习活动在小学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本文通过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旨在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参考框架,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素质导向;小学学科;实践性学习

正文


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实践性学习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学科教学中设计和实施实践性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实践性学习活动的理论根基

1.1 实践性学习活动的定义

实践性学习活动是一种教育实践,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和深入探究,在真实或模拟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和应用知识。这种活动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和探索,通过实践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实践性学习活动不仅限于课堂实验或项目,也包括校外活动,如社区服务和实地考察。这些活动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实践性学习活动的本质在于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促进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和发展。

1.2 实践性学习活动与学生素质培养的关联

实践性学习活动与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具体的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践性学习活动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因为它们常常要求学生面对新问题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实践性学习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为许多活动需要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完成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如何沟通、协调和领导,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社会技能。实践性学习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需要规划自己的学习步骤,管理时间和资源,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参与实践性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在多个层面提升自身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学科实践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

2.1 活动的乐趣性与学生参与度

设计实践性学习活动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活动的乐趣性,这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有趣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愉快和吸引人。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故事情境为基础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或故事创作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这种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活动设计需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贡献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感。

2.2 活动的互动性与合作性

互动性和合作性是实践性学习活动设计中的重要原则。互动性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相互讨论、分享观点和协作解决问题。例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或合作编写故事的活动,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学习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锻炼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合作性要求活动设计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能够学习团队合作的技巧,如分工、协调和共同决策。这种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还能帮助他们理解团队合作的价值和重要性。

2.3 活动的开放性与创新性

开放性和创新性是实践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另外两个关键要素。开放性意味着活动设计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探索和学习。这种设计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遵循固定的答案或步骤。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式的作文题目或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写作方向,制定写作计划,并展示他们的创作。创新性则要求活动设计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材料、技术或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通过开放性和创新性的设计,实践性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提供宝贵的技能。

总体而言,小学学科实践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涵盖了乐趣性与参与度、互动性与合作性、开放性与创新性。遵循这些原则能够确保活动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沟通、合作、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设计实践性学习活动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原则,以实现小学教育的素质培养目标。

三、小学学科实践性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

3.1 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的整合

整合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是小学学科实践性学习活动成功实施的核心策略。在语文教学领域,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设计出一系列实践任务,例如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新闻报道或创作班级故事集。这些任务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语文知识,增强他们的观察、思考与表达能力。这种整合方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这类实践活动还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积极的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

3.2 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的革新

在小学学科实践性学习活动中,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的革新是提升活动成效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如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互动性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运用技能。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例如平板电脑和电子白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互动学习平台。这些技术的应用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和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的革新,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3.3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的构建

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对于小学学科实践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非常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这种评价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关注他们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和创新思维。教师需要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表扬他们的进步,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样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调整教学方法,助力学生持续提升语文素养。

四、结论

实践性学习活动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活动设计和实施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工作者应深入研究实践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媛媛.任务驱动的小学低段语文实践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4.

[2]梁小玲.创设情境,提升小学语文实践性学习的有效性[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3,(09):46-47.

[3]杨云云.探索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研究[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八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荆山路小学;,202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