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双减”背景下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的优化路径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朱佳露

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初级中学 江苏 南通 226412

摘要

文章就“双减”政策下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设计优化路径进行论述。对现阶段初中地理课程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过重,教学方法简单,评价方式不尽合理等方面。然后对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主要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运用以及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优化。基于此,本文开展可行性分析与案例研究,并对优化路径实施的成效与启示进行讨论。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地理;课程设计;优化路径

正文


引言

“双减”政策是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不合理的教育增加。初中地理课程设计如何在这样的方针下进行优化已经成为目前急需讨论的一个课题。本研究旨在分析人教版初中地理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路径,以增强地理课程教学实效性,提升学习质量。

1.探讨双减背景下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的优化路径的意义

随着“双减”方针的提出,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设计优化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该政策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倡导素质教育为目标,所以地理课程设计优化应与该政策导向紧密结合。首先,优化地理课程设计要求精简课程内容、避免知识点过多、讲解烦琐、重视学生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精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程要求选择重点、难点深入浅出地讲解,并加入实践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和考察,切身感受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其次,地理课程设计的优化需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合理评价方式等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升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线教学来创新教学方式以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同时可运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法,充分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最后,地理课程设计的优化也有利于教育公平地实现。通过制定个性化目标、多元化教学手段等方式,可以较好地适应不同同学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比如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特点与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与目标,利用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在互助与进步中促进学习效果。

2.当前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的问题和挑战

2.1 课程内容过于繁重

在初中地理课程设计中,有一个中心问题就是课程内容太过繁重。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涉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诸多领域,可见它所涉及的范围之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现行初中教育体系下,由于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导致地理课程的设计往往会面临着内容过重等问题。课程内容过重等问题表现为学生学习压力加大。由于课程内容较多,学生要花较多时间与精力去消化与吸收,无疑加重了学习负担。学生长期处于学习压力之下,其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都有可能被挫伤,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沉重的课程内容会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到位。由于时间限制,同学们可能只记住知识点,并不能真正了解知识点背后的原理与含义。这样既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又使地理课程教育价值大大降低。

2.2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是目前地理课程面临的又一重大难题。在很多地理课堂中,老师们过多地依赖于传统讲授方式而缺少创新与多样。这一单一教学方法既让学生觉得枯燥,又制约着学生学习效果与潜能。传统讲授方式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就会使学生缺少主动思考与探究的机会,进而弱化学习兴趣与动机。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课堂主体作用,其学习热情与参与度就自然下降。教学方法单一,同样制约着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地理学这门学科涵盖了很多领域与理念,要求学生必须要有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精神。但是在单一教学方法中,学生通常只对知识点进行机械记忆,对于地理知识缺乏深刻地认识与分析。这无疑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使得学生很难在地理领域中有所创新与探究。

2.3 评价方式不合理

目前地理课程设计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是评价方式不尽合理。地理课程设计面临的主要难题在于评价方式不尽合理。仅强调死记硬背会导致学生过于关注记忆,而忽视理解和应用知识。地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以记忆为基础进行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仅仅注重记忆的评价方式将使学生花很多时间去背,忽视了实际应用与深入理解。这样的评价方式制约了学生创新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应掌握基础知识与理论,具有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式的评价方式将制约学生思考的范围与深度,不能充分挖掘创新与批判性思维。评价方式不尽合理,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兴趣。过分注重记忆,不注重理解,不注重运用,不注重创新等评价方式会使学生感到地理枯燥,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因而丧失了学习兴趣,也就影响了学习动力与效果。

3.“双减”背景下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的优化路径

3.1 教学目标设定

课程标准为教学提供指导方向及目标要求,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以保证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符合标准。清晰的教学目标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进行更好的安排,让学生对期望的学习成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还利于教学评价以及师生对学习成果进行更好的测评。与此同时,重视学生需求,制定个性化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同学们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有着不一样的兴趣,风格与能力。所以,教师可针对学生特点与需要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到自身的位置与价值。个性化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重视学生需求,制定个性化目标等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教育教学个性化、差异化。

3.2 教学内容选择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选择教学内容至关重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老师能够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更专注、更透彻地了解、掌握地理知识。所选教学内容需兼顾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需求,使教学内容在满足教学大纲的同时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与学习经历,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同时精选教学内容还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等。另一方面优质资源的整合又是教学内容优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质资源的整合,使教师能够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体验。其中可包括地理教学实验室,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实物资源以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等数字化资源。教师将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能够将地理知识更好地呈现出来,为教学提供更加生动和直观的体验,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优质资源整合还有利于增强教学灵活性与针对性,让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

3.3 教学方法运用

通过多元教学方法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与能力特点运用讲授,讨论,实验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增强教学效果。多元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动机与参与度。另外,多元教学方法还有利于增进师生互动、创设活跃学习氛围、增强课堂教学活跃度与趣味性。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给地理教学提供更直观,更生动的教学手段,如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来显示地理数据,使用多媒体教学来帮助解释地理概念等等。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也能扩展边界,利用网络资源和在线课堂来充实教学内容和增强教学效果。另外,信息技术也能给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机会,如使用教育软件自主学习、提交作业等。

3.4 评价方式改革

多元评价涵盖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诸多方面,既重视学科基础知识,又重视学生综合发展。通过多元评价能够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元评价可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小组合作,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各种形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评价方式改革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全面素质。强化过程性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是地理课程设计的又一重大改革。过程性评价重在全程跟踪与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成果。通过强化过程性评价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提高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可包括对学生课堂参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估,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这一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有利于教师较好地掌握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动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双减”背景下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设计优化路径的案例分析

4.1 案例选取与背景介绍

作为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设计优化的一个实例,选取某城市中学地理课程优化实践进行研究。本市地理课程原内容较重,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多样性不足。受“双减”政策的影响,学校决定优化地理课程设置,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背景是指学生总体水平,教师队伍状况和教学资源配置状况。该校通过重新认识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出优化地理课程设计总体计划,目的是通过多元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等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2 案例实施过程与效果分析

实施期间,学校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与扶持,保证其有效实施多元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该校还根据不同年级和教学内容对课程设计做出具体调整,简化课程内容,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该校强化教学资源与条件保障,以保证教师拥有充足支持与资源进行课程设计优化。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各校都在分析优化地理课程设计的成效。通过追踪与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效果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显得增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还表明,实施多元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学生学习状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该案例说明该校通过优化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设计,收到了一定教学效果,同时也给其他学校带来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5.探讨“双减”背景下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设计优化路径的效果和启示

5.1 实施优化路径的效果

优化路径实施后初中地理课程设计成效显著。明确的教学目标设置让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注重学生需要的个性化目标设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精选教学内容,整合优质资源,让课程更紧凑,更鲜活,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采用多元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推行多元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学得更全面,教学质量更高。这些成效说明优化路径实施对于初中地理课程设计具有积极作用,促进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体验的改善。

5.2 实施优化路径的启示

落实优化路径,给我们已有价值启示。一方面,明确教学目标设定,重视学生需要个性化目标设定对于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要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精选教学内容,整合优质资源,采用多元教学方法等,这些都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路径,教师要灵活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让课程变得更生动,更有趣。强化实施过程性评价提示:改革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与评价,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些启示对未来地理课程设计与教学提供有益参考,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以及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对“双减”环境下人教版初中语文地理课程设计优化路径进行建议。相信通过实施这些优化路径,可以有效地改善现阶段地理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为地理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参考,并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莹莹.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 亚太教育, 2022, (12): 118-120.

[2]方银木. “双减”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22, 8 (05): 186-189.

[3]董锡.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思考——以“发展与合作”为例[J]. 地理教学, 2022, (05): 34-36.

[4]房茜.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主题情境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 华夏教师, 2022, (05): 38-39.

[5]张春贞. “双减”及“五项管理”背景下初中《地理练习部分》的灵活使用[J]. 地理教学, 2022, (03): 28-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