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苏教版教材中的应用与实践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静怡

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初级中学 江苏 南通 226412

摘要

文章首先强调情境创设的意义,接着从课堂导入,知识点讲解,实验演示,习题设计等方面分析情境创设在双减背景中的实际运用。然后,探讨了在双减语境下情境创设所遇到的难题,主要有:创设与学科内容结合紧密,契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激发兴趣,利于减负增效等。最后提出双减背景下情境创设的策略,包括对学科内容的深刻理解,关注学生的需求,利用现代科技,结合现实生活,加强教师培训等。


关键词

情境创设;初中物理;苏教版教材

正文


引言:近年来,伴随着教育改革以及双减政策的推行,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的运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增强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本文以初中物理苏教版教材为切入点,浅谈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期能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些许裨益。

1.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苏教版教材中的重要性

情境创设对于初中物理苏教版教材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既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物理理论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场景下观察,实验与思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双减政策背景下情境创设还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所以情境创设对初中物理教学起着关键作用,它既帮助学生学习又顺应教育教学改革总方向。

2. 双减背景下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苏教版教材中的具体应用

2.1 课堂导入的情境创设

在初中物理苏教版教材课堂导入环节中,情境创设已经广泛运用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比如教“力”这一章,教师可通过设置真实的生活场景,比如去超市买东西,要使劲才会提购物袋。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购物袋、包装袋等实用物品,然后提问:“你是否觉得去超市买东西要使劲才可以提购物袋呢?为什么要使劲呢?”通过这一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回忆起超市购物中的体验,体会到力量是有力量的,从而开始思考力量的功能与原理。这种情境创设能引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力等观念。教师可在实际物品与情境的帮助下,通过学生的观察,练习与思考,循序渐进地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如:力的定义,大小与方向。另外,老师可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购物袋重量,材料等对受力大小的影响程度,从而进一步深化同学们对受力情况的认识。通过在课堂导入中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还能够使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这种情境创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情境创设方法与策略,灵活应用多种教学资源与教育技术,给学生营造更加丰富的情境与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来促进其学习效果与能力提升。

2.2 知识点讲解的情境创设

在知识点的讲解部分,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深入理解。如在教学“重力”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创设情境,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上不同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这一情境创设能使学生直观感受物体受地球引力作用并认识重力这一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一切天体都受地球引力作用?物体为什么要下移,不飞出地球呢?通过这种情境创设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现象、思考问题,独立地探究、认识重力存在及功能。在创设这一情境时,教师可通过事例、形象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着地上的苹果、球体等掉下树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使学生找到物体下移的规律,了解物体受地球引力影响而产生。这种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直观感知重力的存在与功能,增强对重力概念与规律的认识。另外,知识点讲解时,情境创设也能诱发学生对物理概念有关问题的思考与求解。比如讲解“动量守恒定律”,老师可创设情境,比如让学生去观察两两相碰物体运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使学生找到物体在碰撞前与碰撞后动量总和不变这一定律,从而认识动量守恒定律。这种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直观观察与认识,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实验演示的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实验演示时,情境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后面的物理原理进行观察与思考。如在展示光的折射实验中,老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空气中光进入玻璃中折射现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使学生找到光从一介质到另一介质的折射规律,了解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对光线折射现象进行直观观察与认识,增强对光线本质与行为的认识。

2.4 习题设计的情境创设

在习题设计时,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运用。以电学为例,说明电阻与电流的关系时可设计情境创设练习。如教师可向学生出示电路图,告知电路的电阻值、电流值等,再请学生算出电路电压。通过这一情境创设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理解并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电压。这种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双减背景下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苏教版教材中的挑战

3.1 创设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的情境

在设置与学科内容密切结合的场景时,主要问题在于如何保证场景的真实性、相关性。有时,教师可能会过多强调情境设计的重要性,使得情境脱离了学科内容的本质,表现得过于繁琐或虚假。此外,创设的情境可能过于复杂,使得学生在理解学科内容时受到干扰。因此,如何把握情境的复杂性与学科内容的相关性,使情境既能够吸引学生,又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内容,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3.2 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了解学生认知特点及认知发展阶段才能创设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情境。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不一定能准确把握学生认知的发展水平,导致所设的情境多为简单或复杂的情境,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如何正确掌握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并创设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情景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3.3 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可能逐渐丧失,对教学提出挑战。如何不断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3.4 创设有利于减负增效的情境

在营造利于减负增效情境方面,问题主要在于如何既能确保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创设情境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可能过多地注重情境设计,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所以如何既能确保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达到减负增效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难题。

4. 双减背景下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苏教版教材中的策略

4.1 深入了解学科内容,创设学科情境

初中物理苏教版教材双减情境创设策略首先要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了解物理原理,规律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把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创设与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对“压强”知识点的讲解中,就可通过“自行车胎为何要频繁打气?”的创设在该问题情境中,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压强和面积,压力之间的联系,进而加深对压强这一概念的理解。

4.2 关注学生需求,创设个性化情境

教师创设情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比如,对于物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创设一些简单易懂的情境,如“怎样测你的重量?”等,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物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如“蹦极过程中最大拉力是怎么算出来的?”等,促使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4.3 运用现代技术,创设虚拟情境

现代科技为情境创设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这些技巧来营造虚拟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物理现象中,以增强学习效果与趣味性。比如在对“声音生成和传播”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可采用VR技术打造虚拟音乐会现场,使学生感觉自己就像置身演唱会现场一样,亲身经历声音生成和传播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与经历,能体会到声音是由乐器与歌手振动而来,而传播则是由空气振动而来,最后传递给听众。这种虚拟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声音的认知与记忆。除声音的生成和传播外,运用现代技术来创设虚拟情境也可运用到其他物理知识中。如讲解“光是反射和折射”,可借助AR技术建立光线反射与折射虚拟实验室,使学生借助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中AR应用观察到光线对不同材料的反射与折射。同学们可通过虚拟实时实验直观观察并分析光的运动情况,了解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折射率等概念。这种虚拟情境创设能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光反射与折射规律的认识。利用现代技术营造虚拟情境能够突破传统教学中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互动的学习体验。这种情境创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物理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其观察,实验及问题解决等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优势,将学科特点与学生需求相结合,营造更加虚拟的情境,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与体验。

4.4 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现实情境

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营造现实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如在解释“浮力”这一知识要点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实验,使他们观察到不同对象在水中浮沉的过程,以了解浮力的概念和用途。教师可要求学生挑选各种形状和材料的物品,例如木块,金属块和海绵,并将它们置于水中,以观察它们的浮沉。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会发现物体所受浮力与其体积大小及密度有一定关系,比水密的物体会沉下去,而比水密的则会浮上去。通过这一实验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直观感受浮力的存在与功能,认识浮力在物体沉浮中的作用。除了浮力之外,根据实际生活来创设情境也可运用到其他物理知识中。比如在“电路内电流,电压”的讲解中,可创设家庭电路实际情境,使学生对家庭电路元件及连线进行观察与分析。同学们可通过观察电路图与实际电路相比较,了解电流、电压等概念、分析电路串联与并联关系、探索电流、电压变化规律等。这种现实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对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认识及运用能力。

4.5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情境创设能力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所以提升教师情境创设能力非常关键。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主要包括对学科内容深刻理解,情境创设方法和技巧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通过这种训练,教师能进一步提高自身学科知识水平、深刻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掌握创设情境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在教学中可研究如何针对学生年龄,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特点设计合适的情境创设来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刻的体会与理解。另外,教师间还应该加强沟通和协作,一起探索创设情境的途径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可举办教研活动或者教学观摩等活动,供教师交流情境创设经验、教学思路等。教师在与别人交流合作中,能够吸取别人的教训,找出自身存在的缺陷,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情境创设能力。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协作还能促进资源共享、共同开发情境创设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合作有利于增强教师情境创设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训练与沟通,教师能够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手段,获取最新教育技术与教育资源,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动机。学校及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培训与交流工作的意义,为教师专业发展及情境创设能力提供足够的培训资源与平台。只有老师有很好的情境创设能力才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体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提升。

结束语:初中物理苏教版教材对情境创设的运用及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深刻理解学科内容、关注学生需求、利用现代技术、联系实际生活、加强教师培训等,从而提升情境创设能力与水平。通过实施上述策略,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高质量的物理教育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J].高中数理化,2021,(S1):119.

[2]田甜.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4):45-46.

[3]刘金金.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5):86-87.

[4]孙家磊.情境创设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21,(35):53-54.

[5]陈民兵,费志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讨——以“速度”教学为例[J].物理之友,2021,37(12):44-45+4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