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英语和自然科学融合课堂的思考与尝试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英语;自然科学;融合课堂
正文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跨学科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但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工具,而且能够通过和其他科目的整合来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思维。所以小学英语与自然科学融合教学就成了一种新的探索。
1.构建小学英语和自然科学融合课堂的思考
1.1 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的整合
小学英语与自然科学融合课堂建设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融合是第一步。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中,一般注重词汇,句型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发展,自然科学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科学探究,问题解决和认识自然现象等能力。基于此背景,二者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可以达到学生语言能力与科学素养的同步增长。具体而言,课程内容可通过建立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单元进行整合。教师可以围绕“文具物品”这一核心主题,使用英语教材中的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进行教学。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引入与文具相关的英文词汇,如pencil、eraser、pen等,并指导学生通过句型“Is this your pencil?”和“Whose pencil is this?”来描述和辨认物品。另外,融入教学目标也表现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融入课堂不能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灌输,而应该注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及批判性思维。通过将科学实验与英语表达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使用英语语言,也可以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促进实际问题解决。
1.2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在融合课堂建设过程中,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是非常关键。小学阶段自然科学内容比较基础,但是涉及面广,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等,怎样从中选择合适的话题和英语进行整合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内容选择上,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精选既能满足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又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题材。例如,在学习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简单的问答形式学习文具的英语表达。通过这一单元的场景教学,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对话中使用英语进行物品的识别和描述。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询问并确认某样物品是否属于某人,使用句型“Is this your pencil?”和“Whose pencil is this?”来进行互动。在这一过程中,英语是课堂的核心,学生通过丰富的对话和角色扮演来掌握语言表达能力。在编排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确保内容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以保证英语学习和科学知识的传递能够相互补充和支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老师能够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了解自然科学知识。
1.3 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
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是每个学科独立教学,学科之间的整合需要教师采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才能将多个学科有效地联系起来。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值得我们使用的策略之一,通过制定特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使命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会运用英语来进行科学探究。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英语为主的任务,如“描述生态系统”,要求学生使用英语观察并报告植物与动物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强英语语言表达,还能培养他们在其他学科中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又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特别是融合课堂上,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既可以分享知识又能在交流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则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基于现实问题的项目,如“校园垃圾削减计划”,使学生在科学实验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解决方案并以英语呈现。通过这些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达到发展学生多元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力的目的。
1.4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跨学科的整合需要教师开发教材以外的更多教学资源来支撑课堂教学多样性与创新性。第一,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双语教辅,例如科学实验步骤英语说明和自然现象双语卡片,以期有助于学生积累有关英语词汇,提高表达能力,同时掌握科学知识。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工具,例如与教育相关的网站和科学教育节目,以英语展示各种生动的科学现象。例如,通过观看有关火山喷发过程的英文视频,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理解复杂的科学概念。实验材料的筛选与使用也属于教学资源范畴,教师可以通过开发不同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动手实验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报告。从资源利用上看,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交互式白板,教学软件等现代教学工具把英语教学和科学实验相结合,增强课堂互动性,趣味性。
1.5 教师团队的协作与专业发展
将小学英语和自然科学整合在一起的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教师有较深的学科知识又要有跨学科教学能力。所以,教师团队之间的合作和专业发展就成了该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的一个必要保证。英语教师和科学教师需密切协作,设计融合课程教学计划以保证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性。比如在“人体器官”这一课题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会同科学教师一起制订词汇学习、科学知识传授等方案,以保证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前提下学会运用英语作有关叙述。教师团队之间的合作也可采取定期教学研讨,观摩与评课相结合的方式,交流教学经验与方法,推动跨学科教学进一步发展。同时,教师专业发展是关键,教师要积极参与跨学科教学培训与深造,持续提高知识储备与教学技能。另外,学校还应给予教师更多支持和资源,例如引入跨学科教学资源,组织教师开展跨学科课题研究,以促进其专业能力发展。
2.小学英语和自然科学融合课堂的实践尝试
2.1 主题式教学单元设计
在小学英语与自然科学整合课堂建设过程中,主题式教学单元设计是实现多学科整合有效途径之一。例如译林版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Hello!这个单元以“打招呼,自我介绍”为核心主题,非常适合与自然科学中的“人类和自然”这一主题进行融合。在这一融合单元里,老师可设计以人与自然互动为主题的情境,带领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同时了解他们和自然界中其它生物的联系。为使这个话题更有意义,老师可设计这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向同学问好和自我介绍之后,使用一些简单的英语短语来形容他们所喜爱的自然现象或者动物。例如,学生可以说:“Hello,I’m Lily.I like the stars in the sky.”这种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对话的同时,接触了自然科学中与天文学相关的简单知识。在这个以主题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里,教师有可能组织跨学科的小组讨论活动,要求学生用英语来描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自然现象,例如日出和下雨等,从而进一步加强他们对科学和英语的综合理解。除此之外,教师有能力准备一系列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资料,例如图像卡片和简洁的视频片段等,以展示各种自然现象,并指导学生用英语进行简洁的描述和解释。通过这一互动性较强的主题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日常交际的同时,以科学知识为指导拓展认知领域。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英语与自然科学学习更有机、具象化。
2.2 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展
在译林《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 This is my friend中,学生们掌握了如何用英文来介绍他们的朋友以及如何进行基础的社交互动。基于这个主题,教师有能力构建一个项目式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在自然科学的框架内参与“做植物的朋友”这一特定项目。本课题旨在使学生以“朋友”的身份通过栽培某种植物进行介绍,不仅增强学生对于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科学认识,还能使学生运用英语对该植物进行特征的描述与介绍。本课题中教师可提供绿豆或者小麦等简单易得的植物种子供学生上课亲手栽培。在植物生长的同时,同学们既能观察植物萌发,生长的情况,又能通过每天的观察记录来了解植物对阳光,水分,空气的需求等自然科学知识。在英语学习上,学生需要掌握如何用英语描述这些植物的特性,包括它们的名字、颜色、大小以及它们的生长和变化过程。例如:“This is my friend. It’s a green bean. It is small now, but it can grow tall.”在项目的结尾,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种植的植物,并用英语介绍他们的观察成果,这既是对项目内容的总结,也是对英语表达能力的实践。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使学生既能亲自动手练习自然科学知识又能通过语言表达来锻炼英语技能。这类活动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以跨学科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发展观察力、表达力等。
2.3 实验与探究教学的融合
在小学英语与自然科学整合课堂上,开展实验与探究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译林《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3 Are you Su Hai?中学生学会确认并回答“有/无”的提问。为使这种语言功能能纳入自然科学教学内容中,教师可设计“物体的浮沉实验”等简易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出不同物体浮沉规律并运用英语加以讨论归纳。实验时,同学们可选用石头,木块,橡皮泥等数种不同的东西,把这些东西放在水里看是沉是浮。通过这类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对科学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结合英语的语言功能进行问题与答案的练习。如老师可指导学生发问:“Is the stone/wood/plasticine floating?”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回答:“Yes, it is./No, it isn’t.”这种实验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物体浮沉的基本科学原理,还让他们有机会在实际情境中练习英语口语。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学习,老师也可让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并用英语叙述实验步骤及效果。例如:“First,we put the stone in the water.It sank.Then,we put the wood in the water.It floated.”这种实验报告的书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还帮助他们巩固了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观察与总结技能。将实验和探究教学整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科学知识,又能给英语学习带来真实语境以及动手操作机会。
2.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小学英语与自然科学融合课堂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互动方式。在译林《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6 Is he your grandpa?中,学生学习如何向家庭成员提问和描述,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与家庭结构和自然科学相关的内容,从而将英语学习与自然科学的主题结合起来。举例来说,教师有能力使用多媒体工具来呈现关于各种动物家庭的视频内容,例如企鹅、狮子和猴子的日常生活,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些视频来学习,研究动物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同时通过英语练习来描述其家庭结构。透过这些录像,同学们不但认识到不同动物生活习性,更透过多媒体视觉冲击,更能掌握英语表达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提问:“Is this the baby penguin?”学生通过视频的观察可以回答:“Yes, it is.”这种互动形式生动直观,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理解力。另外,老师也可借助交互式白板或者教学软件把学生对英语的答案和科学内容相结合,营造更多课堂互动。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在白板上进行拖放操作,将来自不同动物家庭的成员进行配对,并用英文进行描述:“This is the father lion. He’s big and strong.”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英语、自然科学等内容更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学生学习体验更丰富、更交互。这一技术手段在促进课堂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手段,从而达到跨学科融合的目的。
2.5 课外延伸活动的设计
课外延伸活动作为小学英语与自然科学整合课堂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可以帮助学生课外不断地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练习。在小学英语Project 1 Making Friends中,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进行友谊的建立和维护,这为设计相关的自然科学课外活动提供了基础。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环保的小使者”的课外项目,要求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环保主题(如“降低塑料污染如“减少塑料污染”或“保护野生动物”),并用英语进行宣传和倡导。在这一课外项目中学生可通过游览当地自然保护区或者参与社区环保活动等方式对有关科学知识有较深理解,并同时将其观察与经历以英文记录下来。比如同学们可以做一张英语海报来宣传减少塑料垃圾使用量,也可以拍一段简单的英语视频来说明通过植树来保护环境。课外延伸活动既把课堂所学延伸至现实生活,又能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真实地沟通与表达。
结束语
构建小学英语和自然科学整合课堂,是系统性、创新性的教育探索。以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和教师协作为支撑,这样的融合课堂既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又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跨学科思维。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思考,融合课堂模式会给今后的小学教育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牟秀听. 融合传统文化科学开展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思考[J]. 考试周刊, 2024, (01): 119-122.
[2]吴晨曦. 以新课标为引领 打造优质小学英语课堂[J]. 校园英语, 2023, (26): 178-180.
[3]王彩虹. 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 聊城大学, 2023.
[4]曹嫄.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23.
[5]侯新新. 学科德育视域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观察与对策研究[D]. 洛阳师范学院,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