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种植实践活动”中美术元素介入的策略与效果评估
摘要
关键词
种植实践活动;美术元素;观察与探索;动手操作
正文
引言
幼儿园种植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综合实践活动之一,可以帮助孩子贴近自然、认识植物生长过程、培养责任感与爱心等。并且将美术元素引入到这个过程当中,既可以提高活动开展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又可以有效地推动幼儿多方面能力发展。本研究将对美术元素干预的成效进行评价,包括提升观察和探索能力,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艺术创造力,促进全面发展等四个方面,本文还讨论了相关策略,以期对幼儿园种植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1.幼儿园“种植实践活动”中美术元素介入的效果评估
1.1 提高幼儿的观察与探索能力
将美术元素引入幼儿园种植实践活动对提升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幼儿在观察、记录植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及其他美术活动更精细地注意到植物微妙的变化。这一过程使幼儿在认识植物生长规律的同时,也发展了细致观察的能力。绘画活动时,儿童将接受指导,观察植物形态,色彩及生长变化。比如画一朵花,孩子需关注花瓣形状,色彩过渡,叶脉等细节问题。这种仔细观察不但能增强其观察力,而且能培养其耐心与专注力。孩子们在这样反复观察、绘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促进探究。美术元素的参与也促使幼儿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在种植活动过程中,儿童能用绘画来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包括种子发芽至开花结果等。通过这不断地观察与记录,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探索精神与科学素养。绘画并不只是单纯地刻画植物,而是认识植物生长规律并加以表现。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不同美术工具进一步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借助这类工具,孩子们就能看到植物细微之处,比如叶的质地和花的构造。这种深度的观察和体验,不只是扩展了幼儿的知识边界,同时也点燃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和求知之心。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索,促进探究能力发展。
1.2 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多种美术活动,孩子们不但亲手栽种植物,而且通过绘画,雕塑来展示植物生长过程,这类操作大大锻炼了手的协调能力及精细动作能力。绘画活动,是加强儿童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画植物时,孩子们要用画笔,颜料以及其他工具来用各种线条与色彩来展现植物的造型与色彩。这不只是要求他们能够精确地调整画笔的力道和方向,还要求他们拥有出色的手眼协同技巧。比如画一片树叶,孩子们要细心观察树叶的形态及色彩变化,并以细腻的笔触呈现。这一绘画过程既锻炼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又增强耐心与专注力。手工制作也是加强动手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幼儿能用黏土和纸浆来做多种植物模型。他们在此过程中要完成捏制,塑形,粘接等动作,既锻炼其手部力量与精细动作又发展其空间感与立体思维能力。比如在做一个植物的模型中,要求幼儿按照植物真实形态塑形,这样既要深入观察了解植物,也要求其有一定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强。通过美术活动全面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在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中不断尝试、不断改进,这一反复的操作、调整过程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题能力。比如做一幅植物画,孩子可能要反复尝试各种色彩、画法才会有理想效果。这一系列的尝试和改良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培育了他们的坚定意志和持久耐心。
1.3 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将美术元素融入幼儿园的种植实践活动对发展幼儿艺术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活动使幼儿在感受种植快乐的同时,也通过美术创作来激发其艺术潜能与创造力。绘画是儿童艺术创造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可透过绘画来纪录植物生长过程并展现其形态与色彩变化。绘画时,孩子们可自由地选择色彩与画法,发挥想象与创意。例如,他们能够通过各种颜色来描述植物在各个季节中的转变,或者采用抽象的手法来阐述他们对植物的情感和洞察。这一自由发挥的过程既启发其艺术灵感又训练其创造性思维。手工制作还是培养儿童艺术创造力行之有效的途径。幼儿能用黏土,纸浆和树叶等多种材料做多种植物模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能够依据想象与创造,将素材加以加工与结合,从而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例如,他们有能力使用树叶和花瓣来创建拼贴艺术,或者利用黏土来创建三维的植物模型。这一动手创作过程在锻炼其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发展其空间感与立体思维能力。
1.4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将美术元素引入幼儿园种植实践活动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深刻意义。这一整合不仅促进其认知能力,情绪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身体发展等,而且从多维度促进其全面发展。
从认知发展上看,美术元素的参与使儿童在对植物进行观察与记录时,获得足够的认知锻炼。绘画与手工制作都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植物的造型,色彩及变化,用艺术手段表现出来。这一过程在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发展幼儿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比如在画植物生长过程中,孩子们要考虑怎样通过线与色彩来展示植物生长的每一个阶段,这一考虑与决策过程有利于提高孩子们认知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思维。经过反复观察,思考与创造,幼儿的认知获得充分发展。在情感发展上,美术活动给幼儿搭建了表达情感、展示内心世界的舞台。在种植活动上,孩子们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植物的喜爱以及对于大自然的崇敬之情。这一情感表达既有助于幼儿对情感的深入了解与管理,又能强化幼儿的情感体验与共情能力。举例来说,当幼儿创作一副植物画作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鲜艳的色彩来展现他们的愉悦之情,或者选择柔和的线条来传达他们的平和与宁静。这种以艺术的形式来表现感情的方法有利于儿童早期感情的充实与发展。
2. 幼儿园"种植实践活动"中美术元素介入的策略
2.1 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兴趣
将美术元素引入幼儿园种植实践活动,其第一大策略就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该策略的目的是通过创设一个生动而有吸引力的情境,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到种植活动中来。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有趣、故事性强的场景。比如,可讲一则有关种子的童话故事,使孩子经历故事情境下的种植过程。故事中的角色可以是勇敢的小种子,它们需要经历风雨、阳光和土壤的考验,最终成长为美丽的花朵或丰硕的果实。通过这一情境创设,孩子们不但对种植活动感兴趣,而且可以在故事指导下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自然中的秘密。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就是把种植活动和节日或者主题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在春天这个季节,我们可以组织“春种了”这一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春天的欢乐氛围中,亲自播下充满希望的种子;到了秋天,可举行“丰收节”,让孩子们感受到丰收的快乐。通过种植活动结合节日主题,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季节变化,感受自然魅力。教师也可借助幼儿所熟知的动画角色或者童话故事角色,进行情境引导。如可允许幼儿带着自己喜欢的动画角色参加种植活动或允许这些人物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加以鼓励引导等。这种情境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活动趣味性,而且可以让幼儿有一个熟悉的人物相伴,感到更加安全与愉悦。
2.2 丰富视觉呈现,增强感官体验
幼儿园种植实践活动运用美术元素来丰富视觉呈现、强化幼儿感官体验是行之有效策略。该策略以多样化的视觉刺激让幼儿对种植活动有一个更加全面而深入的认知与体会,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借助色彩鲜艳的素材与工具使幼儿在栽植时产生视觉上的震撼。比如围绕种植区设置色彩丰富的花盆,颜色丰富的石子以及装饰物等,让整个种植环境视觉吸引力十足。幼儿在此情境下从事种植活动时,受到丰富色彩的吸引而变得更投入、更集中。教师也可借助绘画、手工制作及其他美术活动来丰富幼儿视觉体验。比如可让孩子画一幅植物生长过程图,用不同的色彩、线条来展示植物生长的每个阶段。这类绘画活动不仅能让幼儿更仔细观察植物,而且能通过颜色、形状等变化加强对植物生长的认识与感悟。教师在种植实践时也可借助挂图,模型及多媒体设备等多种视觉展示工具来呈现植物生长过程及特征。如可绘制植物生长周期挂图来形象表现植物由种子至开花、结果的全过程;或使用多媒体设备对植物生长情况进行动画播放,使孩子们通过动态画面对植物生长变化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这些视觉展示工具在丰富幼儿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形象逼真的演示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与理解能力。另外,教师也可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视觉体验活动使幼儿通过参与得到更深的体验。例如,可以组织“植物颜色大较量”活动,让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颜色,通过这种互动性的活动,使他们在视觉体验中学习和感知植物的多样性和美丽。也可让孩子参加一些植物装饰活动,比如做花环,装饰花盆等等,让孩子通过这些手工操作,在亲手操作的同时,体会植物之美,体会颜色之神奇。
2.3 开放性创作活动,发挥想象力
通过鼓励儿童自主创作、自由表达等方式,该策略既可以激发儿童创造力,又可以发展儿童独立思考、表达的能力。开放性创作活动设计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种植活动所需的多种美术材料并进行搭配。如教师可提供多种色彩的颜料,质地各异的纸张,形态各异的植物种子及叶片,供幼儿凭个人爱好及想象创造。在这一自由创造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发挥其创造力并做出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例如,他们有能力使用各种颜色的颜料来画出植物的图像,或者利用植物的种子和叶子来组合出吸引人的设计。这一自主选择、自由创造的过程既启发幼儿想象力,又发展幼儿独立思考、决策能力。教师设计开放性的创作活动也可结合故事情节或者主题活动让幼儿参与到具体的情景中来。如可设计“植物王国”情节,使幼儿以故事为背景,创造出自己的植物角色及情节。这样,孩子们既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又能够在创造的过程中感受到故事带来的快乐,感受到剧情的展开。这一情境创设不仅使创作活动更富有趣味性,而且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开展开放性创作活动时,要重视对幼儿自由表达的激励与支持。比如可通过对幼儿作品的展示、分享等方式给以肯定、鼓励。这一正面反馈不仅可以提高幼儿自信心,而且可以激发幼儿创作热情与动机。教师也可透过互动与沟通,瞭解幼儿的创作思路与理念,并提供合适的引导与建议,让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进步与进步。开放性的创作活动也能与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使孩子们在多元化的创造中展开想象。比如,可进行各种艺术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雕塑等等,使幼儿能在各种创作形式下,感受并表现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幼儿透过这多样化的创造活动,不但可以学习到不一样的艺术技巧,也可以在各种形式的创造当中,启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2.4 融合绘画创作,培养审美能力
将绘画创作融入到幼儿园种植实践活动当中来发展幼儿审美能力是美术元素参与其中的主要策略。这个策略是通过指导儿童对植物之美的观察,刻画与展示,有助于儿童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审美意识与艺术感受力。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布置大量绘画任务来引导孩子们细心观察植物的形状,色彩及生长过程。比如让孩子画出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花朵盛开等植物在不同时期的图画。孩子们在作画时需要关注植物细节上的变化,比如叶的形态,花瓣色彩的转换等等,这样既能增强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又能发展孩子们对于自然美的情感与鉴赏。幼儿可透过绘画创作了解色彩搭配与构图技巧。比如在画整幅植物画的过程中,老师可引导孩子思考色彩的选择与搭配问题,让画面更协调、更优美。这种对于色彩与构图的研究在强化幼儿美术技能的同时也发展幼儿审美能力。幼儿在色彩与构图的选择上,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审美标准与喜好,使其在创作上呈现出特有的艺术风格。教师也可通过演示、讲解等方式帮助孩子们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比如展示一幅好的植物绘画,对其构图,用色以及表现手法等进行剖析,并指导孩子们对这些技法进行学习与模仿。教师可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引导,以帮助幼儿攻克创作难点,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与表达。这一学习与模仿过程既提升幼儿绘画水平又发展幼儿审美判断力。
结束语
通过美术元素在幼儿园“在种植实践活动中”中的干预效果评价及策略讨论可见美术元素导入能显著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创设情境,丰富视觉呈现,开放性创作以及融合绘画的策略不仅强化幼儿的活动兴趣,还能提升幼儿观察力,动手能力以及艺术创造力,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今后,我们要不断探索并创新出更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学方法,让美术元素更好地运用到教育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王玉红. 基于生态学视野的幼儿园绿色种植课程研究[A]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2023: 4.
[2]马秉仙. 幼儿园户外种植劳动教育实践[J]. 儿童与健康, 2023, (02): 66-67.
[3]郑韩英. 幼儿园绿色种植活动的开发与应用路径[J]. 教师, 2023, (04): 72-74.
[4]蔡一娉, 吴丽芳. 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渗透美术教育——以主题活动“我和小树共成长”为例[J]. 福建教育, 2022, (29): 27-29.
[5]钱钰鸿. 幼儿园自然活动的探索和实践[J]. 好家长, 2022, (23): 74.
[6]林琼华.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与利用[J]. 考试周刊, 2021, (21): 159-160.
美术元素在幼儿园“种植实践活动”中的架构研究;编号:20230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