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造林绿化工作中抚育与管护的技术要点分析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付永利

丰宁国有林场管理处干沟门林场 河北承德 068350

摘要

森林造林绿化工作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措施,而抚育与管护则是确保森林健康成长和提升绿化效果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的抚育和管护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植树成活率,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精细化的管理不仅有助于改善森林质量,还能为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如碳储存、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本文主要分析了森林造林绿化工作中抚育与管护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森林造林;绿化;抚育;管护;技术要点

正文


引言: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森林造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地区面临着抚育与管护技术不足的问题。诸如不适宜的抚育方法、管护措施不到位等,均可能导致植被生长不良,甚至植被死亡,对森林抚育与管护技术要点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为森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还能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实施,确保造林绿化项目的可持续性。

1.森林造林绿化工作中抚育的技术要点

1.1定期清除杂草和竞争植物,确保幼苗的生长空间

杂草和竞争植物不仅占用有限的水分和养分资源,还能遮挡光照,影响幼苗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建立有效的清除机制是必要的定期进行现场勘查,识别出不同类型的杂草和竞争植物。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清除时机和方法。机械清除是常用的手段,包括使用割草机、铲车等工具来清理地面植被。对于难以用机械清除的区域,可以采用人工除草,特别是在幼苗密集的地方。除了物理清除,还可以考虑使用生物控制手段,如引入竞争植物的天敌或采用生物除草剂,这些方法能够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对环境友好。定期清除工作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以保持适宜的植被覆盖率,同时确保幼苗的生长空间不被干扰,应对清除后的土壤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松土和施肥,以恢复土壤结构和提高其肥力,从而为幼苗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1]

在进行清除操作时,应避免对土壤和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二次伤害,机械清除时需注意对土壤表层的影响,以防止土壤侵蚀和结构破坏。对于一些特别珍稀或敏感的植物种类,应采取更为谨慎的处理方法,避免对其生态位产生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清除作业还应与其他森林管理措施相结合,如适时施肥和灌溉,以增强土壤的保水和养分供给能力,提高幼苗的生长质量。通过科学、系统地进行清除工作,可以有效地控制竞争植物对幼苗的影响,促进其健康成长。

1.2适时施肥,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树木健康成长

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为树木提供所需的养分,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其抗逆性和适应性施肥工作需根据树木的生长阶段、土壤类型以及植被需求来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在施肥前需对土壤进行全面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分析,包括土壤的pH值、主要养分含量(如氮、磷、钾)以及有机质含量。基于土壤分析结果,可以选择适合的肥料类型和配方。通常,初期阶段的施肥应侧重于氮肥的使用,因为氮元素对于促进树木的生长和枝叶发育至关重要,在树木生长中期或后期,可以适量增加磷肥和钾肥,以增强树木的根系发育和抗病能力,应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如基施和追施相结合,确保养分的均匀分布和有效利用[2]

初植阶段,尤其是在树苗的前两年内,施肥可以促进树木的生根和早期生长。在这段时间内,每季度或半年施肥一次,能够有效支持树木的健康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后,施肥频率可以适当减少,但仍需根据实际生长情况进行调整在施肥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例如通过控制肥料的流失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施肥工作还需结合其他森林抚育措施,如适当的修剪和病虫害防治,以全面提升树木的健康水平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还能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1.3实施合理的浇水管理,保持土壤湿度,防止干旱或积水

在森林造林绿化过程中,合理的浇水管理对于树木的健康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正确的浇水不仅可以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还能有效防止干旱和积水对树木生长的负面影响,浇水管理需依据土壤的性质、气候条件和树木的生长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与其质地有密切关系,粘土通常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水分,而沙土则排水性强,水分流失较快,在浇水时应考虑土壤类型,制定相应的浇水频率和量。对于干旱地区的森林造林项目,需制定详细的灌溉计划,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或沟灌,以确保树木在生长初期能获得充足的水分尤其在树苗的关键生长阶段,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尤为重要。定期监测土壤湿度水平,利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可以实时掌握土壤水分状况,从而进行精准的浇水调整。

在实际理中,合理设置浇水时间和量是关键。浇水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浇水量应根据树木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水分情况进行调整,在干旱季节,需增加浇水频率和量,而在雨季则应减少或暂停浇水。同时,采用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也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外部水源的依赖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可以有效防止积水问题,尤其是在雨季或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排水系统能够引导多余的水分流出,防止土壤过湿对树木根系的损害。

1.4进行树木支撑和整形,保持树木的直立性和良好树形

树木支撑主要用于在树木生长初期提供必要的支撑,以保持其直立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在风力较大的地区或土壤较为松软的环境中,支撑的作用尤为关键。支撑方法一般包括使用支撑杆、绳索和支架等。支撑杆通常由木材或金属制成,其长度和数量应根据树木的高度和生长状态进行调整。在支撑过程中,需确保支撑杆的位置正确,避免直接接触树干,以免造成树干的损伤。支撑的安装应在树木栽植后的初期进行,并定期检查和调整,防止支撑设备的固定点对树木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支撑的方式应根据树木的生长特点进行科学选择,如使用三角支撑法可以提高树木的稳定性,并减少风力对树木的影响。

树木整形则主要关注于树木的外形和结构优化,以促进其健康成长和提高森林景观质量整形的关键在于控制和引导树木的生长方向,保持其良好的树形和结构树木整形通常包括修剪和调整树木的生长姿态。修剪应遵循“轻剪多次”的原则,避免一次性修剪过多,以减少对树木的生长压力。主要修剪内容包括去除病虫害枝、交叉枝、徒长枝和内向枝等,以提高树木的通风透光性和结构稳定性。对于幼树来说,整形修剪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树冠结构,避免过早形成不良的分枝结构。树木整形还应考虑到树木的生长习性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合理安排修剪时间,避免在生长旺季进行大规模修剪。

2.森林造林绿化工作中管护的技术要点

2.1施行科学的森林火险预防措施,减少火灾发生的风险

有效的火险预防措施首先包括建立完善的火灾监测和预警系统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检和卫星成像等能够实时监测森林火险状况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森林区域的温度变化、植被状况和湿度水平,提前发现潜在的火灾隐患。无人机则能够快速覆盖大面积区域,实时传回图像和数据,为火灾预警系统提供详细的信息。此外,利用卫星成像技术可以监测广阔的森林区域,对异常热点进行快速定位,从而提高火灾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森林防火设施也是关键措施,包括设置防火隔离带、建立防火线、配置水源和消防设备等。防火隔离带通过清除易燃植物和杂草,减少火势蔓延的可能性;防火线则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开辟,形成火灾发生时的障碍物;配置水源和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车等则能在火灾发生时提供及时的灭火支持。定期的火灾演练和培训也是火险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3]

管理计划应包括火灾风险评估、火灾防控策略和应急响应措施。火灾风险评估需要结合森林的气象条件、植被类型和历史火灾记录,识别和分析潜在的火灾风险点。火灾防控策略应针对不同风险点设计具体的防控措施,如在高风险区域增设防火设施,定期清理易燃物质,实施燃料管理等。燃料管理包括控制森林地面和下层的易燃物质,减少火灾发生的条件。应急响应措施则需要制定详细的火灾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报警、人员疏散、灭火作业和后期恢复等内容定期进行火险演练,检验和优化应急预案,确保在实际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

2.2监测和调节土壤湿度,确保树木获得适宜的水分条件

科学的土壤湿度管理首先依赖于精确的监测技术,现代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数据记录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湿度水平,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系统进行分析。这些传感器通常采用电容式、阻抗式或时间域反射技术,通过测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来提供准确的湿度数据。例如,电容式湿度传感器通过测量土壤中的介电常数来评估水分含量,而时间域反射技术则利用电磁波在土壤中的传播速度来确定水分水平。将这些技术结合使用可以获得全面的土壤湿度信息。通过对湿度数据的分析,管理人员可以了解土壤的实际水分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为了确保树木获得适宜的水分条件,还需定期检查和维护湿度监测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转。

在土壤湿度管理中,调节措施同样至关重要。依据监测数据,调整灌溉系统是确保适宜水分条件的关键步骤。现代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微喷灌溉系统,能够精确控制水分的供应。这些系统通过管道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避免了传统灌溉方法中水分的浪费和土壤侵蚀。滴灌系统采用小型滴头逐滴释放水分,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水量的情况,而微喷灌系统则通过喷头将水雾喷洒在植物周围,适合覆盖较大区域。合理配置和调整这些灌溉系统的水量和频率,可以有效地维持土壤的最佳湿度水平,结合土壤改良措施也是调节土壤湿度的重要策略。

2.3实施合理的林分密度管理,防止树木过密或过稀

合理的林分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木材质量以及森林的整体健康水平林分密度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的密度测量和调整,确保森林中的树木数量和分布达到最优状态。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包括测定树木的间距、冠幅直径以及竞争指数等。现代林分密度测量技术利用激光扫描和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够高效、精准地获取林地的三维数据。激光扫描技术通过激光束对森林进行扫描,获取树木的空间分布信息,能够精确测量每棵树的直径、高度以及间距等参数。无人机遥感则通过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获取森林的高清图像,辅助分析树木的分布密度和生长状况。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制定合理的林分密度方案,如适时进行间伐或补植操作,调整树木的生长空间,以促进树木的健康发展。科学的密度管理不仅可以减少树木之间的竞争,提高每棵树的资源利用率,还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的林分密度管理还包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考量,确保森林功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树木过密会导致光照不足、空气流通不畅和土壤养分竞争加剧,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森林的生态平衡。过密的林分条件下,树木往往会出现树干徒长、枝条稀疏等现象,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树木死亡,实施适时间伐是林分密度管理的重要措施。间伐不仅可以减少树木的密度,还能改善林内的光照条件和空气流通性,有助于提高剩余树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和林地的生态条件,合理选择保留的树木种类和数量,针对林分稀疏的区域,可以实施补植或重新造林措施,增加树木的数量和覆盖度,达到平衡林分密度的效果。

2.4开展林地除草作业,减少竞争植物对树木的影响

林地除草作业是森林造林绿化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减少竞争植物对树木的影响,从而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竞争植物不仅争夺光照、养分和水分,还可能成为病虫害的宿主,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有效地控制竞争植物,现代林业管理采用了多种除草技术。机械除草是常用的技术,通过使用除草机或割草机对林地进行清理。这些机械设备可以高效地去除地面上的草类和杂灌,减少对树木的竞争,同时保持土壤结构的稳定。针对根系较深或难以机械除除的植物,采用化学除草剂是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化学除草剂包括选择性除草剂和非选择性除草剂,前者能有效抑制特定植物的生长,而后者则能广泛应用于各种草类和灌木。

除了机械和化学除草,生物除草也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技术方案,引入竞争植物的天敌或应用生物控制剂,来实现对竞争植物的控制,引入特定的昆虫或微生物来抑制某些难以根除的杂草种群,这种方法可以在不使用化学药剂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竞争植物的数量,合理的林地管理措施,如树木行间种植覆盖植物(如苜蓿或豆科植物)也是减少竞争植物影响的有效手段。覆盖植物可以通过快速生长覆盖地面,抑制杂草的萌发,同时它们的根系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水分和养分保持能力。为了确保除草工作的长效性,林地管理还需要结合生态恢复措施,如恢复土壤肥力和增强植被覆盖,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在实施除草作业时,还需考虑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对除草效果的影响,通过优化除草时间和方法,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对森林生态的干扰。

结语

有效的抚育与管护是实现森林造林绿化目标的保障,对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细化技术要点和优化管理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功能未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经验的积累,有望在森林造林与绿化领域取得更显著的成效,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波.提高森林抚育水平的技术要点及策略[J].农家参谋,2022,(17):144-146.

[2]吴树叶.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措施[J].林业科技情报,2022,54(01):122-125.

[3]贾鸿鹏.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与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21,39(02):91-9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