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法治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法治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问题策略
正文
前言: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法治素养。初中生正处于生活阅历不断丰富的阶段,自主意识较强,并对法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结合此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心理成长方面不够成熟,思维水平有限,并且缺乏社会实践,对法律认知水平较浅,对此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学生遵法守法用法的行为提供了重要帮助。
一、法治素养的具体概念
法治素养是指公民在社会中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并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法治素养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让学生在学习法律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其中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应当具备的法律意识,要学习和了解国家法律制度,明确自身权利义务等等。法律知识是指公民应当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并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行为强调的是公民应当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律。法治观念是指公民应当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要做到支持和拥护法治。法治精神是指公民应当具有法治精神,要尊重法律权威,参与社会治理等等。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教育的目标
培养学生法治素养,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践,应用科学系统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结合相关调查显示,对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法律意识薄弱,是非观念不强,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极容易出现违法行为,做好法治教育工作,需要青少年了解最基本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减少青少年误入歧途,预防青少年出现犯罪行为。
第二,对未成年进行保护。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学习法律,了解法律,并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承担义务。同时更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为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但需要学校的教育,同时还需要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要实现多方合力,做到对未成年人的全面保护。
第三,培养合格的公民。在法治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是非观念,培养法治思维,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要求青少年自觉遵守法律,承担相应责任,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也为构建和谐的法治社会创造了有利环境。
三、初中生法治素养的具体现状
(一)初中生法律意识不强
结合初中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初中生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忽视掉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进而造成当学生面对违法事件时,法律意识不强,极容易触犯法律法规。并且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善于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较为常见的借钱问题,没有充分意识到打欠条的法律意义,等出现问题时,向家长、公安部门寻求帮助,才认识到法律意识缺失的严重性。
(二)初中生法律知识了解较少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由于部分学生法律知识了解较少,导致在出现问题时不善于用法律进行解决,并且在课堂中教师只注重对法律条文的讲解,却不善于将法律条文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只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无法体现出法律知识的重要价值,再加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偏弱,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更不善于主动去了解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导致自身法律知识储备量较少,这也是目前学生法律素养偏低的原因之一。
(三)初中生法律行为存在不当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落后,没有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内容,观察法律现象,导致学生法治素质偏低。并且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进而出现犯罪的可能性。比如,在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后,许多同学认为打架斗殴能够解决问题,并且没有触犯法律,由于学生法治素质偏低,不能明辨是非,导致自身法律行为存在不当,这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成长。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
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推进法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要培养学生完善的法律认知,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二者之间的有效渗透,要实现内部转化,道德是法治观念素养的源头,通过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在道德教育中,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传承和发扬,引导学生向善,注重学生行为的正确引导,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突出道德教育对法治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
比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第二课《合理利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去网吧打游戏问题进行探讨,有学生认为去网吧打游戏是学生的自由,同时也有利于释放学生学习压力。也有同学提到:“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对此教师可以从中学生的行为规范角度进行解答。对于初中生而言,要明确遵守法律禁止的事情,虽然结合相关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不会被追究责任,也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不去做,要严格遵守法律规范自身行为,这不但落实了法律的要求,同时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这也为培养学生政治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坚持法律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培养学生法治素养,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思想。在法律理论知识学习方面,通过对课本教材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整体认识,要始终以法律道德为主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法律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形成法律思维,更要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在生活当中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更好的落实核心素养中法治观念的相关要求。
比如,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六课《共筑生命家园》教学中,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这要求学生增强法律知识,学会尊法守法用法,并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意识。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拟写倡议书、分享环保知识等方式,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提高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并从日常生活当中的事情做起,比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做到节约用水,不乱丢垃圾,做到垃圾分类等等,引导学生从每件小事开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这不但是遵守法律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道德素质的直观体现。在此过程中,将法律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法律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良好品质。
(三)创新教学方法,推进小组讨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培养学生法治素养,要求教师不断丰富现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并从学生接受的相关内容入手,重点分析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构建法律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教师可以收集社会热点,在课堂当中组建社会大课堂,结合教材内容解释社会现象,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坚持从生活实际当中,寻找教学素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习当中积极讨论,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学生法治践行能力。
比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依法行使权利》一课中。教师可以首先将本班学生以5人为一小组进行划分,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积极讨论。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实现知识的整合和重组。可以将“中国共产党”“宪法”两个概念进行整合,然后设置思考问题,问题一:“我们应当如何行使权力?”问题二:“行使权利是否存在界限?”问题三:“当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护自身权利?”三个问题存在必然联系,层层递进,引发学生主动讨论和思考。最后要求学生每一小组派出一人发表本组想法建议,与学生和老师分享。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强化学生责任权利意识,更好的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法律问题。
(四)搭建平台,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既要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突破传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的方式,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知识,应用法律知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是非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通过积极搭建平台,营造良好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好法律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课程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在八年级上册《网络改变世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方式,通过多媒体方式播放目前网络上存在的各种现象,要求由学生对正确行为和不正确行为进行判断,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播放相关图片、视频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对于播放的各种社会现象,要从学生较为感性的话题入手。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庭审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律师、原告等角色,充分凸显出庭审流程的真实性,在一种特定的情景环境下,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更加直观的了解司法审判行为,让学生在模拟当中学到法律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信仰,培养学生法律素养。
结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学生法治素养,引导学生懂法守法和用法,需要教师不但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更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重点突出法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为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耀亮.生态文明素养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2024,(30):57-59.
【2】孟晓丽.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辽宁教育,2024,(19):74-77.
【3】张永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4,(29):131-133.
【4】肖景文.聚焦法治素养践行新课标理念——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成才,2024,(11):6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