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红楼梦》;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
正文
思辨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分析、推理和判断的阅读教学方式。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内涵丰富、结构复杂的经典作品,思辨性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不仅仅是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更要对作品中的家族兴衰、人物命运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作者的创作意图、文学表现手法等进行深入探究。
一、《红楼梦》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价值
1、提升文学素养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文学价值极高。书中的语言优美典雅,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人物对话,都展现出极高的文学造诣。通过对《红楼梦》进行整本书的思辨性阅读,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这种文学语言的魅力,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以及独特的文学表现手法。例如在描写王熙凤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独特描写方式,让学生能够领略到作者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2、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思辨性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会仅仅被动地接受书中的内容,而是会主动思考、分析。《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对于书中人物的行为、事件的发展以及作者所传达的思想等,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判断、去评价。比如对于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学生可以思考这种性格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如何形成的,又具有怎样的意义,从而在思考与分析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红楼梦》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1、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红楼梦》整本书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层面来看,学生首先要能够细致地梳理《红楼梦》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这其中包含了以贾府为核心的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像贾母作为家族的长辈,她与子孙们的关系,以及各房之间的亲属联系等;还有贾府与其他家族之间的姻亲关系等。同时,学生要熟练掌握书中的主要情节线索,例如以宝黛爱情为主线的情节发展,从初见时的似曾相识,到后来在大观园中的相处,再到爱情面临的重重阻碍等情节走向;还有贾府兴衰这条重要的情节线索,从最初的繁华鼎盛到逐渐走向衰落的各个关键情节。在思维能力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家族兴衰原因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深入思考贾府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背后因素,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入不敷出,还有家族内部的管理不善、子孙的不肖等内部因素,以及封建制度下社会大环境对家族的影响等外部因素。
2、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
2.1预读
《红楼梦》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的预读阶段,背景介绍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向学生详细地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例如清朝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氛围以及家族制度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深入讲述作者曹雪芹的生平经历,他生于富贵之家,后家族衰败的经历对其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也要提及他在文学方面的卓越成就,如《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其对人物刻画的细腻、情节构建的精巧以及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等。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初步阅读,要求学生认真通读全书,这是深入理解的基础。在通读过程中,学生要对故事的大致情节有清晰的把握,像贾府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众多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脉络,如四大家族之间的联姻关系、主仆之间的等级关系等,从而为后续的深入阅读做好铺垫。
2.2文本细读
深入阅读阶段,教师则可以精心挑选章节,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如《葬花吟》所在章节、抄检大观园等重要章节进行细致阅读。针对这些章节中的语言艺术,分析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如对人物外貌描写用词的细腻与独特,像描写贾宝玉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短短几句便勾勒出宝玉的不凡容貌。探究其中的象征意义,例如大观园这一空间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的聚集地,随着故事发展它的衰败也预示着书中人物命运的转变。
2.3思辨性阅读
文本细读后,教师需要巧妙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某些观点和情节进行批判性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利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具有深度和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必然的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思考维度。从林黛玉的性格角度来看,她的敏感、多愁善感以及对爱情纯粹的追求,使她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中显得格格不入。她对贾宝玉的爱情是真挚而热烈的,但这种情感在封建家族的利益权衡、封建婚姻制度的约束下,似乎难以有圆满的结局。从家族背景方面考虑,林黛玉父母双亡,在贾府中虽有贾母疼爱,但终究缺乏坚实的家族后盾。而贾府在选择儿媳时,更倾向于能够给家族带来利益和稳定的人选。所以,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人物自身性格和家族社会背景等不同角度去思考并回答,从而深入探究《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如“《红楼梦》中的封建礼教对人物的束缚”等。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以讨论封建礼教对贾宝玉的束缚为例,有的学生可能会指出,贾宝玉虽然生于富贵之家,但他对仕途经济的厌恶与封建家族对子弟科举入仕的期望背道而驰。封建礼教要求他遵循家族的安排,读书考取功名,然而他却更倾向于与姐妹们在大观园中吟诗作对,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这种矛盾使他在家族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加深对《红楼梦》中封建礼教这一重要元素的理解。
3、课后作业
教师可以根据前面的阅读和思考的成果,布置多种写作任务。例如,让学生创作以书中某一人物为主角的故事新编,在尊重原著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改写人物命运。这个过程中,需要注重训练学生在写作中的表达准确性和逻辑性。教导学生如何运用书中的实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有理有据。同时,引导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语言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晰。此外,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体现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成果,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独特性。
4、教学评价
教师需要细致地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之中。积极参与不仅仅意味着开口发言,更在于是否能够持续跟进讨论的进程,与同学们形成有效的互动交流。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着重考量其回答的深度和逻辑性。此外,对于课后作业评价,则重点关注学生所撰写的文章论点是否新颖且具有说服力,学生是否能够从《红楼梦》原著中选取恰当的情节、细节来支撑自己的论点,此外,文章的论证过程是否严谨,逻辑是否清晰,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等都是需要考量的方面。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整本书的思辨性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红楼梦》,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左书珍.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阅读探索——从文学类文本到学术类文本的思辨策略例举[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10):4.
[2]罗元华,李丽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例——以刘姥姥和王熙凤的对话为例[J].国际教育论坛, 2023, 5(5):35-37.
[3]陈兴才.诗与青春何处安放--《红楼梦》诗词曲赋思辨性阅读价值取向[J].江苏教育, 2023(20):1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