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摘要
关键词
自信教育;原因分析;培养策略
正文
一、学生自信心降低的主要原因
1、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为自己制定目标过高,所以在考试时因为担心是否能达到而忧心重重,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最终考试成绩不理想。期望值过高,会增加学习的压力,学习时会浮躁粗心,不重细节,考试时还会急功近利,马虎草率。
2、偏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爱,对自己喜欢的学科能废寝忘食,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往往懒于问津。如班里有名同学每次考试都因化学而落分,他想补化学,却收效甚微,他的化学基础太差。几次考试后,他对化学信心丧失殆尽。
3、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许多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评价,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班里有名女生学习成绩优秀,却因为自己的头发长得不好而苦恼。为了让自己有一头乌黑亮泽的长发,她竟理了光头。她在班内属于老师放心,学生崇拜的学生,但却因为有许多学习中不懂的问题而申请晚上牺牲睡眠时间补习功课。有时完美是一种理想状态,苛求完美,只能导致不自信和不完美。
4、自尊心太过强。自尊心过强,会过于敏感,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忧虑重重,临大事时,不能正常发挥,更谈不上超水平发挥了。往往自尊心过强,就会生活在别人的影子中,不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班上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中游,但刻苦肯干,这次考试进步了。但他自尊心过强,在交往中谨小慎微,缺乏与同学间的切磋与交流,知识面难免狭窄。
二、如何培养自信心
1.拥有自信心的学生往往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勇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前预习,清除学习障碍,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课前预习可以占据学习的主导地位,使学习事半功倍。提前看课本,遇到不懂的词语做上标志,查查字典,在课本旁边写上注释,不仅对课本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而且清除掉了听课中可能出现的拦路虎。看完书后,自己再做一下课后的习题,如果能做出来,还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旦做不出,就带着疑虑、怀着好奇心听老师讲课。提倡学生在早自习时预习一下当日各科的学习内容。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听课成效,而且节约了复习时间,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2. 塑造健全的人格:自信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的学生通常具备更强的自我认同感,能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他们能够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轻易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这种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学生形成乐观、坚韧的性格,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3. 提升人际关系:自信的学生往往更善于与人沟通和交往。他们能够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更愿意倾听和理解他人。这种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同伴的认可和友谊。
4. 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自信心是个人发展的重要竞争力。拥有自信心的学生更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更有可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5.尊重需要适度,注重自我实现。每个人都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的需要一般能得到满足,使学生苦恼的主要是尊重需要难以满足。他尊,即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有助于自己注意言行,提高修养,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但是过于在乎,却没必要。美国一家电信公司对用户通话的内容进行调查,看哪个词的使用频率最高。调查结果是“我”的使用频率最高。向弘德孜介绍了这个调查后,她哑然失笑,认识到每个人最关心的人是他自己,即使同答问题出错同学嘲笑自己,同学也很快就忘记了,因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要去追求呢。推荐她读了《青年心理》几篇处世文章,如“独一无二的性格”。通过看与自己烦恼相似的同学的故事,她获得了心灵的启迪。注重自我的充实,做一个有个性、有内涵的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三、教师和家长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具体策略
1. 营造良好性的家庭氛围给予无条件的爱: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无论他们表现如何,都会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避免将爱与孩子的成绩或表现挂钩。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期望,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避免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多鼓励,少批评。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孩子的错误和不足,要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批评,避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归属感。
2. 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对学生要一视同仁,避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多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多使用积极的评价语言,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而不仅仅是结果。例如,“你这次作业完成得很认真,继续加油!” “你这次考试进步很大,真棒!”鼓励学生表达自我:教师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学校多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适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自信心。
4.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反思,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例如,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鼓励学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引导学生在优势领域获得成就感,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优势领域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5. 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引导学生对挫折进行正确归因,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和家长要帮助他们进行正确归因,引导他们认识到挫折是成长的一部分,是可以克服的。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在面对挫折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逃避或放弃。
6. 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设置适当的目标,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设置适当的目标,让学生在努力后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和班级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例如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见识,获得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营造支持性的环境、转变教育理念、关注心理健康、引导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抗挫折能力以及创造成功体验,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