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思考侧重
摘要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问题与思考
正文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1.1 教学理念的转变:深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核心。传统的教学理念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而新课程则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应将学生视为具有独立思想和情感的个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勇于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的更新:强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更新是必然。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过于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新课程则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时事热点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1.3 教学方法的创新: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关键。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新课程则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文的魅力;探究式学习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这些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显得过于笼统和模糊,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种目标的设定方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失方向,无法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路径。长期以往,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会严重制约教学效果的提升,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逐渐减弱。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需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2.2 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
部分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陈旧,缺乏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新内容、新观念。这种陈旧的教学内容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学生需要接触更多元、更前沿的知识和信息,以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更新教学内容,引入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故事、新闻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3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灌输法等。这些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传授知识,但过于单一和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4 教学评价片面,缺乏全面性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历程,也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全面性。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需求。
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3.1 明确教学目标,注重针对性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确保教学目标既符合课程要求,又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例如,针对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如“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练习,如分层阅读、个别辅导等,帮助学生逐步达到这一目标。同时,教学目标还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2 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师应积极关注社会热点、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引入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故事、新闻等作为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社会、拓展视野。例如,可以选取一些反映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的文章,如环保、科技创新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教师还可以开发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如组织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口语表达、戏剧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3 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多样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小组讨论题或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等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语文的魅力;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中的疑难问题或感兴趣的话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互动、资源共享等,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视野。
3.4 改革教学评价,注重全面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全面性。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例如,可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步和成果,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阅读量、创意写作作品等;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历程;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探索。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加强师资培训、整合教育资源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继续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教育部门也应加大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纪.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思考[J].新课程, 2016(16):2.DOI:10.3969/j.issn.1673-2162(a).2016.06.003.
[2] 张传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思考[J].读书文摘(中), 2020, 000(002):P.1-1.
[3] 陈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外交流, 2020, 027(01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