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方法措施
正文
引言: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开展阅读课堂时,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阻碍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新课标要求,初中生应当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能够体会阅读材料传达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并采用恰当的阅读技巧开展阅读活动,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要结合新课标要求,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改善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授课与引导。
1、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想要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教学方式、手段单一的问题,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学生发展自身学习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教师 还要全面了解与掌握教学情况,结合学生实际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目标的引导下采取多样化教学的策略,关注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拉近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与学生建立亲密友爱的师生关系,通过与学生聊天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进而提升后续教学的针对性,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这样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善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被动的问题,同时又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正式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收集课文作者的相关资料,到了上课的时候再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中进行分享,以合作学习的形式了解课文的相关背景,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朗读的方式来品味作者的感情,体会文章的内涵,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你曾经在哪些小事上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在学生发言后积极肯定学生,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而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更重视教材中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注意力难以长久的集中在课堂上,容易出现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都十分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教师需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进行优化与创新,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实现有效学习、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与情感,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猫》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教学技术为学生构建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提前收集一些能够凸显猫性格特征的图片与视频,将其制作成精美的图文课件或微课视频,并在其中融入相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边看边读,这样既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放大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同时也能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深深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情境教学的模式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形式由静态转变为动态,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给学生留下深深的印象。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认识猫的形象特征与性格特征,不断完善自己对猫的认识。
3、组织角色表演,引导实践学习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已经不再是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而是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德才兼具的新型人才。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视作首要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合理的拓展延伸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考虑到初中生比较活泼好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到表演之中,用表演还原文章内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的条件,还能为语文课堂注入更多趣味性,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有效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推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得到更多发展。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这是一篇童话体裁的文章,其荒诞幽默的情节下蕴含了深刻的现实寓意,值得深思。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活动,引导学生以表演的形式从多个角度解读文章,思考文章内涵。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并为不同的小组设置不同的表演目标,比如小组a负责按照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表演;小组b则需要对课文结局进行续写,得出新的表演剧本,并对此进行演绎;小组c负责对课文中某处情节进行改写,得出新的表演剧本,并对此进行演绎;小组d负责改变课文的时代背景,创作新的舞台剧本,并对此进行演绎。不同的表演目标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使学生踊跃参与到剧本编写与表演之中,还能引发学生产生深入思考:文章究竟蕴含哪些寓意?为什么小孩敢说真话、但大人不敢?如果有大人说了真话会发生什么?这样的故事是否存在于现代?这些问题都能使学生更全面、更客观的看待、理解文章,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完善自身的认知与三观。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并在表演后与其他学生一同评价小组的表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从表演中获得了哪些启发或思考。这样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读写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有效提升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不断探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对语文教学进行优化与创新,同时还要精进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为学生构建更加开放、现代的语文课堂,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效学习、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马丽英.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10):12-13.
[2]杨小梅.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与应用[J].学苑教育,2021(27):57-58.
[3]程素珍.浅议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活动的转变[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09):5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