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周燕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北汛初级中学224400

摘要

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变革的时代,跨学科教学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教学,在跨学科背景下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深入探究其教学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初中阶段,语文作为基础学科,除了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外,还要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因此,跨学科学习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

正文


前言:

跨学科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就一定能够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的新时代初中生。跨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利于学生在未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职业挑战时具备应对能力。

跨学科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意义分析

一)知识整合与拓展

初中语文教学在跨学科背景下,首先体现出的重要意义在于知识的整合与拓展。语文这一学科本身就涵盖着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文学经典到现代白话文作品,从优美的诗歌到富有哲理的散文,从生动的小说到严谨的议论文。然而,当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时,语文知识就如同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源泉。

例如,在语文与历史学科的交叉中,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能够借助历史知识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像学习《出师表》,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蜀汉的发展历程以及诸葛亮的生平事迹等历史知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诸葛亮出师北伐时的复杂心境和他对刘备父子的忠诚,从而更加深入地解读这篇千古名文。这不仅加深了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拓宽了历史知识的视野,实现了语文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融合。与地理学科的融合也别具意义。在学习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地理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比如学习《三峡》,地理学科中关于三峡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知识,可以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三峡江水的汹涌、山峰的雄伟,使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文字表面,而是与实际的地理环境相联系,增强了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认知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涵[1]

二)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跨学科的初中语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侧重于对文字、语句、篇章结构等语文要素的分析。但在跨学科的环境下,学生需要调动多学科的知识储备来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就促使他们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模式。

当语文与美术学科相结合时,对于课文中描写艺术作品或者具有画面感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美术知识来进行视觉化的解读。例如在学习《核舟记》时,学生可以运用美术中的绘画技巧、构图知识来分析核舟的造型、人物的布局等,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课文内容,还能锻炼从不同学科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语文的文字描述到美术的视觉呈现,这种思维的转换过程就是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体现。再如语文与音乐学科的结合。在学习一些具有韵律美的古诗词时,音乐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学生通过将诗词与音乐的节奏相匹配,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三)提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跨学科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单一学科的学习往往容易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跨学科教学为语文学习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以语文与科学学科的结合为例,在学习科普类文章时,科学实验、科学现象等科学元素的引入会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时,如果能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与物候现象相关的科学实验或者视频资料,学生们就能更加直观地理解文中所阐述的物候知识,同时也会对语文课文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这种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满足学生对多样化知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增强文化理解与传承

初中语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跨学科背景下,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审美观念等[2]

当语文与民俗学相结合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民俗文化。例如在学习《社戏》时,民俗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所涉及的社戏的由来、表演形式、民俗意义等内容。这使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一篇课文,更是在深入探究一种民俗文化现象,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哲学学科的交叉也有助于文化理解。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如《论语》中的儒家思想。通过哲学学科的视角来解读这些作品,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文化精髓,认识到中华文化在思想层面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文化自信,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的使命中来。

二、跨学科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路径

(一)通过多种方式,创设跨学科学习情境

初中语文教学也置身于这一跨学科的大背景之下,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创设跨学科学习情境,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以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为例,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出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跨学科学习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美术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是一种直观的艺术表达形式,就像文字是思想的载体一样。在教授《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进行绘画创作。例如,文中描绘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春花,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用画笔将这五彩斑斓的春花图展现出来。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理解,更能让他们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字与画面之间的转换关系。从色彩的搭配到景物的布局,学生在绘画的同时,也在对课文中的描写进行着细致入微的解读。这种跨学科的情境创设,使得语文课堂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文字讲解,而是充满了艺术的活力。音乐学科也能为初中语文《春》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跨学科情境创设资源。音乐具有独特的感染力,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对于《春》这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文章,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旋律轻快、节奏明朗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中的部分乐章。在课堂上播放这些音乐时,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音乐所传达出的春天的气息。然后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此时,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春》文中所蕴含的那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3]。音乐与语文的结合,就像是春风与春雨的交融,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在跨学科的氛围中,对课文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结合人文内涵,提高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以《黄河颂》为例,这篇课文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文学作品,它更是一座承载着深厚人文价值的宝库。从跨学科的视角来看,《黄河颂》与历史、地理、音乐等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出发,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见证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河流域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华夏文明。古代的华夏民族在黄河边繁衍生息,他们依靠黄河的灌溉、渔业资源发展农业,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在抵御外敌入侵时,黄河又成为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这些丰富的历史内涵在《黄河颂》中都有所体现。当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引入这些历史知识时,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黄河颂》中对黄河的赞美之情,不仅仅是因为黄河的自然景观雄伟壮观,更是因为它背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这种跨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拓宽了历史知识面,并且能够将历史知识与语文课文中的情感表达相联系,从而提高他们在语文写作和阅读理解中对情感内涵把握的能力[4]

(三)深化语文知识,进行相关的跨学科实践

语文学科涵盖了语言文字的运用、文学作品的赏析、文化内涵的传承等多个方面。然而,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内部的教学方式,有时难以充分挖掘语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就需要借助跨学科的力量来实现语文知识的深化。

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来看,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与之进行有机融合。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很多诗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知识。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描绘的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教师在讲解这首词时,如果能引入历史学科中关于赤壁之战的详细史实,如战争的起因、经过、参战各方的战略战术以及这场战争对当时社会格局的影响等。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苏轼词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所表达的豪迈之情,以及词中蕴含的对历史人物周瑜的敬仰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通过这种跨学科的实践,语文知识中的文学情感表达与历史知识相互映照,深化了学生对语文诗词内涵的理解,让他们不仅仅是从字面上去解读诗词,而是深入到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美术学科也能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跨学科实践提供独特的视角。在讲解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或者场景的课文时,如《孔乙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来创作一幅孔乙己的画像,或者描绘出咸亨酒店的场景。通过美术创作,学生需要仔细研读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将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5]。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形象和场景描写的理解,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语:

总之,在跨学科背景下深化初中语文知识的跨学科实践,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又极具意义的教学探索。它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储备,能够灵活地将不同学科知识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语文知识,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的学生[6]

参考文献:

[1] 王春玉. 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以"面面俱到"课程为例[J]. 中初中信息技术教育, 2021.

[2] 夏娟.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探讨[J]. 安徽教育科研, 2023(1):3.

[3] 刘星星. 探析初中语文跨学科整合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J].  2021.

[4] 诸新幸.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跨学科能力的增强[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2(3):0145-0147.

[5] 陈勇. 初中语文教学跨学科整合策略探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 23(9):3.

[6] 吴金良.新课标视角下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C]//2023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学术座谈会论文集(三).20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