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有“备”无患——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初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瑞彩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莘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时代发展变化,各个地区教育教学迎来了更高的挑战,如何促进学生学力提升成为了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在此背景下,一些教师积极革新思路,尝试引入更加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力求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力。其中,单元整体教学凭借自身优势获得了广泛认可、关注。文章首先概述单元整体教学,接着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究基于学力提升的单元整体教学路径,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学力提升;创新;全面发展

正文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必学科目,关系着学生学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但是,在以往教学中,可以发现一些教师传统备课理念根深蒂固,仍然是单独设计教案,未能立足宏观与整体视角进行单元教学目标、内容的设计,也未能区别单独文章、单元整体教学的重难点。另外,有的教师依旧是扮演着课堂的主宰者,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往往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有自我展示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渐渐沦为知识的“容器”。显然,这对学生学力与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是非常不利的。新时期下,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严格遵循新理念、新要求,积极设计与组织单元整体教学,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价值,力求提升学生学力与语文核心素养,为其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一、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单元整体教学,指的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特定主题,深层次解读、剖析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整合与重组,以学生需求为主,建立由单元主题统领的教学框架[1]。它强调的是单元整合,为学生构建一片美丽的“星海”,而非单独的“星星”,是一片广袤的森林,而非单独的“树木”,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内涵,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路径

(一)把握单元内容,设置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推进单元整体教学,促进学生学力提升,那么就必须要对单元教学内容有深刻的了解与把握,并由此入手,紧扣其特征进行单元教学目标的设置[2]。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就教材板块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前提下紧扣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来设置教学目标。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紧扣“走进中国古典名著”这一主题,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这四课,旨在引领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的兴趣,并激发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除了四篇课文以外,还编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其中,“口语交际”是展现课本剧,要求学生重现文中的精彩情节与对话;“习作”紧扣读后感这一主题,让学生记录下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体会;“语文园地”包含了三个板块,即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则是引领学生品读中国古典名著,感悟精彩故事与百味人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习写读后感”。在对单元教学内容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角度入手,进行单元教学目标的设置[3]。如下:1.认读、书写重点生字和词语,感受中国语言文化之美,坚定文化自信;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主要内容;3.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对其性格特征有一定的把握;4.感受语言文字特点,感悟名著阅读魅力,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和动机。这样,通过分析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教学目标的设置,为师生“教”与“学”指明方向,助推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稳步开展。

(二)创新教学方式,设计多元活动

教学方式与教学成效密切相关,要想达到更加显著的教学成效,就必须要在教学方式的选择、应用方面下功夫。同样的,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也应当根据实际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新和优化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增强课堂趣味,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来,积极思考、踊跃互动,为高效课堂构建助力[4]。当然,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依照真实情况来调整教学策略,助推教学目标稳步达成。而且,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直抒己见、畅所欲言,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在此期间,教师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适当引导和点拨学生,让其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创新精神与批判性思维。不仅如此,还要留意学生的表现,第一时间予以反馈与激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活动,为学力提升创造良好前提。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为神话组织单元,编排了四课,分别是《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不仅有中国古代神话,也有古希腊神话。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知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世界的独特理解和神奇想象,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教师可以事先从网络渠道搜集与这些神话故事相关的资源,并加以整合,以微课的形式进行呈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设备播放微课,呈现直观动画与音频,让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参与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在后续环节,教师可以在把握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进行差异化问题的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积极思考与交流[5]。如:这四篇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你最喜欢哪篇故事?最让你难忘的人物是哪一位?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划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并与伙伴交流和讨论,说说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获得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实现学力提升,彰显单元整体教学价值。

(三)注重读写结合,优化教学实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对学生学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助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就读写结合来说,正是落实上述工作的有益尝试。读写结合,即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展开写作训练,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6]。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不妨从这个角度入手,以读写结合理念来优化和完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令语文教学呈现璀璨生机。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探寻单元课文的闪光点,或是围绕单元主题,引入课外阅读素材,鼓励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开阔眼界,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在后续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记录下阅读中的心得、体会,完成读后感撰写,如此能够锻炼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写作中的挑战。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紧扣“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课,分别是《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旨在引领学生感知祖国河山的壮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祖国的情感。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摘抄下优美字词、语句,丰富素材库,定期阅读,加深记忆,为后续写作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还可以引入相关的课外素材,如《你好啊,海南岛》等,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展开读后感写作。这样,通过读写结合优化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强化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终身受益。

结束语:

总而言之,单元整体教学是新时期较为推崇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学生学力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有着鲜明的价值,值得引发高度的重视。作为教师,应当心中有数,积极探寻单元整体教学路径,构建更加系统化、整体化的语文课堂,帮助学生打造全面知识框架,深刻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提升学力和语文核心素养,为未来成长成才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黄梅英. 化个体为整体——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 新课程,2021(9):30-31.

[2]张荣蓓.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整合的阅读教学实践分析[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1(6):47.

[3]连碗玉. 小学语文创新课堂的构建策略[J]. 华夏教师,2022(36):43-45.

[4]赵怀伟.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浅析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J]. 读与写,2022(12):35-37.

[5] 邵侠. 构建"学力为本"的语文大单元教学[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1218(9):33-35.

[6]管贤强,吴欣歆. 主题任务单元教学: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新探索[J]. 语文建设,2023(4):4-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