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根育人以文化人 ——寻找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
关键词
育人文化;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
正文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正是这样的载体,通过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从而实现以根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本文旨在探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及其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深入挖掘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教材的内容安排,使小学生从识字、阅读、写作等方面接触到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教材中选取的古诗、文言文、传统节日、历史人物故事等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些内容的选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融入中国经典文本如《观潮》,我们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能够深层次地探讨和领悟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伦理观念。作为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观潮》既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情感与社会寓意。《观潮》这篇课文生动描绘了钱塘江潮水的壮观景象,潮起潮落之间,暗含着自然界变化无穷的奥秘。这一现象激发学生们对于科学、地理、甚至是气象学的兴趣与思考,使他们明白万事万物都有其独特的运转轨迹和规律。通过阅读《观潮》,学生们能够在享受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刺激,培养科学求知的精神和观察、想象的能力。
同时,《观潮》中还寓教于景,借潮来比喻人的精神与力量。江潮虽有来有回的自然属性,但它带来的波澜壮阔却是震撼心灵的力量所在。这就启发学生认识到,个人成长如同观潮一般,虽然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与变故(如同潮涨退的过程),但坚持向前的精神和不畏困难的决心就如同那潮水般永不停歇。这样的价值观引导无疑对于塑造学生们的勇气与韧劲,以及面对未来社会挑战时保持坚定与自信至关重要。从传统文化视角深入挖掘,结合《观潮》的学习,可以引导孩子们体会到和谐社会的基础是遵循自然法则、重视集体荣誉,以及以德报怨等核心伦理道德观念。例如,古代先哲们强调顺应天道,与天地自然协调共生,这些理念不仅展现了古代智慧,更是为当代人类在生态环境、社会秩序构建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因此,将《观潮》纳入语文教育,既能在自然景观上吸引学生的好奇与探索,亦能在伦理道德层面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形成全面的文化素养和发展观。
(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智慧与情感的凝练,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每一粒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以及伟大的爱国精神。这些元素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力量,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与集体荣誉感。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走月亮》是一篇充满诗意和深情的篇章。这篇课文以月夜散步的温馨情境为背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同时也渗透着浓浓的乡愁和深深的爱意。它启示我们,在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的瞬间。这份对美的体验不仅让人心灵得以净化,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结构。从传统文化中寻觅爱与美的根源,则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走月亮》背后的深情厚意与人生哲思。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屈原投身汨罗的不屈意志、岳飞“尽忠报国”的豪迈情怀,还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无一不是在讲述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他们的一言一行、生死抉择,都是对这片热土最深沉的告白。
当孩子们沉浸于这些传统故事之中时,不仅可以学到历史知识,更能感知其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和民族价值。通过解读《走月亮》中细腻的情感流露、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以及与家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温馨情景,孩子们可以被引向一个充满温情的境界,激发起对家园的依恋、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未来梦想的追求。此外,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还鼓励我们关注当下,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的重要性。孩子们在理解古代文人的家国大义的同时,也逐渐学会从个体行动出发思考,如何以自己的点滴贡献汇集成实现社会进步的力量。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更为其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的公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走月亮》与传统教育的紧密结合,并非仅仅是一次对古典文化的重温,而是一种跨时代的对话,连接了过去的文化记忆与当下的教育需求,共同构建了一幅既丰富又深刻的历史图谱。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既热爱祖国又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它以独特的道德故事、寓意深刻的格言警句和精妙的人生教诲作为载体,滋养着每一寸中华民族的文化肌理。对于学生而言,这一资源不仅是学识上的积累,更是心灵上的培育。在成长的过程中,理解和践行其中的价值理念,能够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道德素养提升,最终形塑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爬山虎的脚》,正如一册小而深邃的手册,展示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生存智慧,同时传递着深层次的道德启示和精神风貌。这部文学作品通过对爬山虎顽强攀登的精神和细致的生活习性的描绘,生动诠释了不懈奋斗和坚持自我完善的重要性。正如攀援生长过程中需要牢固的脚爪作为支撑,人类追求道德高点也需要坚实的精神基石作为依托——勇气、耐心和坚韧成为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本色的内在力量。
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通过这些具体、可感的故事,被编织得细腻而深刻,使得学习过程更加具象化,容易被接受并内化于心中。《三字经》中的"性相近,习相远",《千字文》中的"礼之用,和为贵",《论语》里的"仁者爱人"等格言,无不彰显出中华文化在教导做人行事的基本原则上,强调的是内在修养和外在行动的和谐统一。《爬山虎的脚》中那种虽历经艰难却始终不退的精神与之一脉相承。学习和吸收这样的传统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勇于探索未知世界,更重要的是,它教会学生理解尊重与合作,学会承担责任与分享。就像爬山虎通过自己的力量,克服各种障碍向上生长一样,青少年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和努力成长,也必将能实现自我完善的飞跃。
结论:总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传承和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为实现以根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左士军.“二十四节气”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思考[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22(2):111-112.
[2]王黎.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2):0059-0059.
[3]管彦春.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策略探究[J].东西南北(教育),2021(3):139-139.
[4]汤家昌.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1(17):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