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方法与技巧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翠平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城关中学 邮编: 721400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方法与技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解析能力。本文强调教师在文本解读教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提出了要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创新教学方法和多维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建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本解析能力显著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能力已成为个体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和适应社会的重要手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本解读不仅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关键手段。然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机械识字和简单内容理解,缺乏对文本深度和广度的挖掘,难以达到现代教育的目标。

 一、文本背景分析的重要性及方法

文本背景分析是文本解读的基石,它涉及到对作者、写作时代、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全面理解和分析。理解作者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其写作意图和风格。例如,在讲解鲁迅的《阿Q正传》时,引导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及其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深刻认识,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阿Q形象的社会意义和作品的深刻内涵。

写作时代背景的理解是把握文本主题思想的前提。通过了解写作时代的历史环境、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识别文本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如讲解老舍的《茶馆》时,通过分析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人物命运与中国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文本背景分析。可以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包括书籍、影像、历史文献等,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呈现给学生。创设情境教学,如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或编排小型话剧,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人物和时代背景的理解。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在线数据库等,强化教学的互动性和启发性。

 二、关键词挖掘与文本深层解读的关系

关键词挖掘是文本深层解读的核心技巧之一,其重要性在于通过识别文本中的关键字词,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关键词通常是作者意图表达的核心概念,理解这些关键词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的整体思想和结构框架。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如果能够准确识别出“梦”、“金陵”、“贾”等关键词,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中的象征和隐喻,进而探寻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及其文学价值。

关键词挖掘还能揭示文本中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例如,在阅读鲁迅的《呐喊》时,“呐喊”、“彷徨”、“觉醒”等关键词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和批判意识,学生通过挖掘这些关键词可以深入解析鲁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进而理解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浏览,初步识别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然后,通过词汇链和语义网络的构建,让学生将这些关键词与其上下文联系起来,分析其蕴含的意义和功能。教师可以利用词汇扩展的方式,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注释和文献,了解关键词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情况。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维度解析关键词,提升其文本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识别与主题思想提炼的技巧

情感态度识别是文本解读中的重要一环,它涉及理解作者和文本中人物所表达的情感状态和对事物的看法。情感态度通常通过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来传达,如修辞、语气、句式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作者和人物的情感态度。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父亲和儿子的对话、动作以及细腻的描写,揭示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父爱的深沉和含蓄。

情感态度识别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情感层面,还能促进他们对文本主题思想的把握。例如,在讲解莫泊桑的《项链》时,通过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对物质和虚荣的追求,以及最终的反思和成长,进而提炼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生的意义在于真实的自我而非外物。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帮助学生识别文本中的情感态度:进行文本细读,捕捉具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和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进行情感分析,理解这些语言表达背后的情感动机和目的。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动机,促进其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最后,通过写作练习或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和表达自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增强其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

 四、教师在文本解读教学中的角色与作用

教师在文本解读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引导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跨学科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启发性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时,教师如果能够结合生物学、地理学甚至美术知识,解释荷塘生态、月光形成原理及其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将能使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文本的深意和艺术价值。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示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动机。例如,在讲解《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有何理解?”“桃花源与现实社会有哪些差别?”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理想和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和应对策略。这样,教师不仅传授了知识,还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五、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对于促进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如测试和考试,往往只能反映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难以全面评价其阅读理解和文本解析能力。因此,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涵盖学生的阅读理解、文本分析、情感态度表达和综合应用能力。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问题解决的能力、创新的思维等,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终结性评价则通过综合性的考试或项目评估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例如,可以定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任务,观察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并在学期末通过综合性阅读考试,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标准。除了传统的知识点测试,还可以设置阅读反思、文本创作、文言文翻译等多项评价内容。例如,布置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分析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考查其语言组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或者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创作短文或剧本,检验其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创新应用。

借助科技手段进行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在线测评系统和学习分析工具,为多元化评价提供了新的可能。例如,利用在线阅读平台进行实时评估和反馈,通过学生的阅读数据分析,发现其学习上的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

结语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方法与技巧,首先阐述了文本背景分析在文本解读中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接着探讨了关键词挖掘与文本深层解读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情感态度识别与主题思想提炼的技巧。本文强调了教师在文本解读教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提出了多元化评价机制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方法,研究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本解析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晓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24-11-29].DOI:10.7666/d.y1846941.

[2] 王宏梅.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中小幼教师新时期第三届“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2022.

[3] 刘兰文.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方法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2):3.

[4] 舒东娜.浅议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10):2.DOI:10.3969/j.issn.1004-0498.2016.10.051.

[5] 任晓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24-11-29].DOI:CNKI:CDMD:2.1011.0368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