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安明珠

山东聊城第六中学 252000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问题、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和应用。研究表明,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案例分析

正文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素质,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初中生物作为一门科学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科学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问题、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和应用。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1.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大单元教学设计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将生物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角度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促进学生在多学科知识上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是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单元教学设计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豌豆遗传规律”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通过这种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物知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大单元教学设计通过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生态系统”的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态学知识,还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问题

 1.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在实施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个关键因素。许多教师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掌握不足,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和技能。这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常常因为缺乏科学方法和实验技能,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培训,是实施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

 2. 课程资源匮乏

课程资源是实施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许多学校在实施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由于课程资源匮乏,无法提供足够的实验材料和教学工具,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这一单元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植物的种植和观察实验,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实验材料,教师往往无法开展这些活动,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为大单元教学设计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

 1. 设计多层次、开放性的探究活动

大单元教学设计应注重设计多层次、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学习“人体的结构与功能”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初步探究:通过观察人体模型和标本,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

深入探究:通过实验和数据收集,探究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拓展探究: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探讨人体各系统的协调与平衡。

通过这种多层次、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在不同层次上深入理解生物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应通过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变化与保护”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变化原因和保护措施。

合作探究: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通过制作海报或视频,展示探究成果。

通过这种合作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态学知识,还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信息技术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与保护”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在线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在线资源,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虚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室,模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

通过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案例

 案例: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背景

我校是一所普通初中,生物课是学生必修的科学课程。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一单元时,我们尝试采用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

1. 初步探究:观察细胞

活动设计:教师准备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细胞模型等实验材料。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记录细胞的基本结构。

活动实施: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记录细胞的形状、大小和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细胞模型,进一步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活动反思: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初步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培养了观察和记录能力。

2. 深入探究:细胞的功能

活动设计:教师设计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细胞各部分的功能。例如,通过“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了解细胞质的功能。

活动实施: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细胞质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质的功能。

活动反思: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深入理解细胞各部分的功能,培养了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3. 拓展探究: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

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了解细胞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实施:学生分组查阅资料,讨论细胞在生物体中的功能。每组制作一份报告,展示讨论结果。

活动反思: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学生不仅了解了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还培养了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

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一单元时,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还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大单元教学设计通过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通过多层次、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和课程资源匮乏的问题,但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必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推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广泛应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谢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改进课[J].中学生物教学, 2023(15):41-42.

[2] 于芳.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导向的有效教学情境创设[C]//2023年第九届中国陶行知研究座谈会论文集.2023.

[3] 田玲.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教学目标设计研究[J].  2023.

[4] 曾德添.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学教学单元的分析与规划[J].Biology Teaching, 2024, 49(7).

[5] 方海清.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与评价探究[J].东华理工大学, 20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