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生活素材的应用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素材;应用策略
正文
引言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要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以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要求下,教师要把生活要素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突出“教学”的内涵。因此,在高中地理教育中,要全面掌握地理知识的内涵,尤其是关键、难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实际的生活型教学模式。要使地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学习地理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东西。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常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大多都是将课本知识通过板书的方式讲授给学生,这样学生虽然能大致了解书本中的内容,但不能掌握解题技巧,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地理知识。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得到及时创新,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在课堂上,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也就不能得到有效提升。面对这种现状,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自己的课堂导入。在开始上课时,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一整节课都专注于自己讲授的知识上,使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而要想教学内容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与学生密切相关。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起学生对教学的积极性。
二、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生活体验
情境教学法在目前教育领域的各个阶段都有应用。对初中地理教学来说,创设情境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寻找与实际生活相对应的知识元素,从而提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和形象性,使学生完全融入生活情境中,切实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时,笔者就运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开展了教学活动。首先,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几段下雨的音频,让学生通过倾听雨声对不同的“雨”进行辨别。学生倾听结束后,笔者再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类型的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见过哪些类型的雨呢?不同地区的降雨又有什么不同?有的学生说:季节不同,降雨的等级也不同。例如,春天的雨比较柔和,淅淅沥沥的;而夏天就会下雷阵雨、大雨、暴雨甚至冰雹。有的学生说:地区不同,降水量也不同。南方的降水普遍多于北方,东部地区的降水多于西部地区等。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带领学生学习了降水的形式、降雨的等级、降水量的测量,以及降水的变化等知识,并让学生根据“今年的雨水真多”这一在生活中能够经常听到的话展开思考,顺势引出年降水量的变化与月降水量的变化知识,再让学生通过笔者呈现的“北半球某城市一年12个月的降水量值”进行柱状图的绘制活动,最后进行全班展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同时还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实现了自身感知力的有效提升,增强了生活体验。
(二)课堂导入
在以往的地理学习中,通常根据课堂内容,简单地展示几张自然或者人文图片,或者播放一段视频,学生看起来学习热情提升、关注度很大,但是没有深入研究生活化素材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作用,也很少开展系统的初中地理生活资源库的建立,导致表面很热闹、实际没帮助,最终地理课堂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应在不断钻研和挖掘地理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日常生活等途径对生活化素材进行了搜集,根据不同素材的特点进行了分类整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堂选取合适的生活化素材进行课堂导入、重难点突破、课堂检测反馈,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对本节课学习的期待度进一步提高。
(三)有效利用生活资源,提高教学实效
生活化教学的落实需要有充足的生活资源作为素材,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包括任何与地理有关的现象或者信息。如水资源、土壤等乡土资源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教师结合周围的环境展开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好奇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对比,乡土资源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素材。如取样调查所在地的水资源情况,与本地的自然风景进行结合,可以将其作为地理教学资源,使学生了解当地的环境情况,并对本地的地理要素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由此可见,生活资源是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素材,教师要认真观察生活,并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中获取与地理有关的信息和现象,与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融合,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知识点,学会利用知识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升生活化教学的课堂应用价值。
(四)合作展示
以前对重难点、疑惑点的讲解,教师通常只是让学生根据课本或者地理图册等进行交流讨论,由于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并不丰富,有些内容又比较抽象或者难以理解,只能根据几张插图、文字材料来判断、交流,导致合作完成度低、交流不充分。现在,在自学思考的基础上,各组长组织交流讨论,能充分运用生活化素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参与人数多、参与状态好、参与质量高。以前不明白的知识,通过生活化素材能很直接、感性地认识,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解决。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通过生活化素材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了运用生活化素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地理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地理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可以让学生留心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地理有关,也可以让学生试着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不仅是在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而且是让学生关心生活,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地理,从而有利于他们将所学知识进行反复的消化,以便更好地掌握。所以,教师在课堂之余,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关注生活,将生活与地理知识密切结合。
结束语
立足生活来构建初中地理课堂,教师要把握好生活现象与地理知识相结合的原则,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对实际生活的接触和实践来学习地理知识。随着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主旋律,也已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加优质学习指导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活跃初中地理课堂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涛.生活点滴我留意——关于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2):45-46.
[2]杨菊红.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2020(27):143.
[3]尤玉东.生活化素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19):93-94.
[4]张海荣.运用生活素材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9):32.
[5]宋思晟.生活经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现代教育,2019(0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