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定额的编制
摘要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定额编制
正文
1 定额与企业施工定额的含义
1.1 定额的含义
广义上定额指特定的额度和限度,即标准或尺度。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工程,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资源的消耗随着施工对象、方式、条件的不同而变化。施工定额是指正常生产、施工所需的人力、材料、施工机械及费用的量化标准,这个标准需要质量和数量满足实际需求。
1.2 企业施工定额的含义
施工定额是指各施工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正常的施工技术组织条件下,对该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施工技术水平、施工机械设备水平等进行了编制。施工企业内部实行劳动、材料、机械工具队等消耗标准。在工程定额中,分项最细,分项最多,属于生产性定额,这是企业的劳动定额,材料定额,机械定额。反映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企业投标、计算、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依据。
2 建筑施工企业定额的编制原则
2.1 定额水平的平均先进性原则
我国现行《全国统一基础定额》,从正常的施工条件、大多数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水平、合理的工期、施工技术和劳动组织等方面来进行编制的。定额水平反映了单个建筑企业在一定施工程序和技术条件下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实际定额水平。也就是说,在正常施工条件下,某一施工企业的大部分施工队伍和生产厂家,都能通过努力能达到和超过这个水平的。定额水平不仅要求技术先进,而且要求经济合理、可行。制定施工定额,有利于减少人力、物力、机具的消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并且能够正确地反映施工技术和先进管理水平,从而促使施工企业不断地推广和改进新技术,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制定企业定额时还应考虑达到定额水平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使施工企业根据目前的施工情况,通过主观努力,达到定额水平。但是,企业定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施工定额”水平,而是包括预算定额中的合理幅度差等变量。只有这样,施工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国际接轨,占领更多的建筑市场,才能真正体现企业经营状况。
2.2 定额划项的适用性原则
企业定额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竞争和承包定价的依据,应与工程名称、计量单位一致,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这样有利于企业单项成本与社会平均成本的对比分析。由于企业定额中考虑了较多的施工组织设计、先进的施工技术等降本措施,更接近实际。因此,可将价值较小、使用不频繁的小项目尽量整合,减少零散项目,便于定额管理,但同时也应保证定额的适用性。在编制时每一章后面预留空白位置,以便补充后期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产生的定额子目。
2.3 独立自主编制的原则
作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政府的价格政策和行业定位,制定自己的企业定额。实施这一原则,有利于企业自主经营,实行现代企业财务制度,也有利于建筑企业摆脱过度的行政干预,更好地面对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促进施工企业采用新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企业编制自己的定额时,主要是为了确定自己的定额水平,然后根据情况分配定额项目,增加定额项目。企业定额是一定时期企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企业定额需要在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划分规定、计量单位等方面应符合国家政策。
2.4 实事求是、动态管理的原则
施工定额的编制,应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施工组织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先进的施工工艺,确定各类计量机具的消耗量,使各项消耗的确定更加接近实际,更加经济合理,所确定的工程造价真实反映企业单项成本。此外,还应关注建筑市场价格、不同项目、不同施工时期的变化,以及企业组织管理和技术水平的变化。因此,企业施工定额的编制要遵循动态管理的原则。
3 建筑施工企业定额编制方法
3.1 现场观察测定法
我国通常采用现场观察测定法来确定定额。现场观察测定法利用时间观测和工时消耗的观测,采用密集抽样和大规模抽样的方法。确定机械工时定额和人工工时定额。现场观察测定法可将现场工时消耗与施工组织的技术条件相联系,实现观测、测时、计量、分析,从而为施工过程的技术组织和工时消耗提供技术依据。为提高施工组织管理水平,需要改进工艺和操作方法,消除不合理工作时间损失,挖掘生产潜力,为编制定额提供基础数据。现场观察测定法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数据全面,适用于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主要项目及新技术、新工艺。现场观察测定法注重劳动力消耗和技术水平的确定,劳动力消费应包含劳动力的差别因素,劳动差异应由企业在实践中探索确定。
3.2 经验统计法
经验统计法利用以往同类项目的结算资料、典型设计图纸、成本核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和量化。使用该方法,首先要建立一系列的数学模型,对以往不同类型的样本项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类似项目的平均成本和先进平均。在典型项目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增加权重,使统计数据更加完善、真实、可靠。该方法具有积累过程长、统计分析细致、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特点。缺点在于模型考虑的因素有限,实际情况复杂得多,不能适应各种变化的要求,也不够精确。
3.3 定额换算法
定额换算法根据工程预算计算程序进行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再根据具体工程图、现场情况、企业劳力、设备、物资储备等调整或减少定额。要根据实际情况。目前,许多施工单位还没有对企业定额进行编制,用这种定额转换的方法来确定某些定额等级是一条捷径。给出了在假设条件下合理增减的条件,简明扼要。对于一般工程项目,编制人员、材料、机具、管理费用等标准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待检验和改进。
4 建筑施工企业定额编制要点
4.1 人工消耗量的确定
施工企业大多将劳务分包给劳务公司,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因此,人工劳务可用班组来进行分析,再按分定额子目企业成本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最大的劳动消耗问题是数据处理,企业可以借助相应的数学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4.2 材料消耗量的确定
建筑材料企业多为自负盈亏,而劳务公司的工人在施工时再来进行领取。企业一方面需要与劳务公司签订耗材量低于定额的合同,控制物资消耗;另一方面,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因此,目前物料消耗数据的来源是企业采购凭证和最终剩余物料的数量。所用材料与人工可以参照地区定额,也可以借助各班组的材料领取凭证加以确认。
4.3 机械消耗量的确定
施工机械分为施工机械、设备和工具。施工机械分为自备机械和租赁机械,自有机器利用摊销损耗以确定施工机具的消耗。目前,单一的项目是不可能来确定定额的,需要类似的工程数据和专业的后期数据处理。相比而言,租赁机器的费用比较容易计算,原始数据是通过租赁机器的支付凭证进行收集处理的。
5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定额编制工作
5.1 提高领导重视度
建筑施工企业定额的制定离不开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定额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既得利益,作为整个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企业领导必须重视定额的制定。具体地说,一是企业负责人要从预算部抽调专业、高层次人才,提高总体成本估算水平。发挥专家作用,积极讨论,提出最科学的决策。二是要制定合理的奖惩标准,以促进成本部门间的良性竞争,提高预算人员的积极性。另外,还可建立由各部门组成的综合管理体系,评价建设的有效性,形成良好的成本组织与管理机制。
5.2 提高预算员自身水平
作为整个项目预算结算的主要操作人员,预算员的水平直接影响编制结果,这就需要不断改进预算。(1)准确理解合同条款和应用;(2)准确计算单位工程总额;(3)正确理解定额的内容;(4)熟悉各种成本市场信息,并做出合理安排;(5)及时计算所有费用;(6)了解合同条款,有必要时有能力提交合同。
与此同时,预算人员要有好的工作态度,因为预算人员的工作态度也与生产质量密切相关。若预算员不够仔细,很容易错过与成本有关的信息收集,从而影响定额编制水平。所以,企业应加强对预算员的培训,培养其责任心,使其锻炼和积累经验,不要像工作那样随意分配。
5.3 收集全面工程造价资料
在编制建筑企业定额时,应注意广泛收集工程造价信息。定额审核不仅要保证内容的完整性,而且要确保价格审核的顺利进行。搜集到的资料主要有:工程结算书、工程计算书、施工合同、设计图、工程师说明书、施工图纸等。应当注意及时、完整和全面地收集这些数据。另外,定额编制过程中有遗漏,造成企业利益损失。为此,预算员要有深入工地视察的习惯,熟悉施工流程,关注工人工资、合同、施工报酬等各种费用,以及由于项目缩减而产生的费用变动。为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承包商经常在预算中多次附加一些优惠条款。所以,在最后结算时,也要注意这些优惠费用带来的损失,以减少准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差错。
5.4 完善工程有关条款
一项工程离不开合同或条款的签订,所以建筑企业定额的制定也离不开合同的依据。制订企业定额时,应注意合同内容。完善变更或变更条款的表述,合同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成本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建筑市场上,业主是买方,是建筑市场的主体,对业主的利益是有利的。其草拟的合同条款不利于建筑企业,因此会存在各种潜在风险,需要预算员在签订合同之前要仔细阅读和快速评估分析。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定额能够真实地反映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企业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重要依据。此外,施工企业投标时,必须按企业定额投标,这对中标起决定性作用。考虑到企业定额的重要性,建筑企业要做好企业定额的编制工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参考文献
[1] 范志娟. 建筑施工企业定额编制全过程研究[J]. 房地产导刊,2021(2):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