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提问“唤醒”高中数学课堂
摘要
关键词
高中数学;提问式教学;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学生思考,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而提问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合理设计的提问,教师可以实现课堂的互动和学习的深度,促进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和发现。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提问“唤醒”高中数学课堂,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问的意义
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辅导学生深究新概念及定理,借此提升其逻辑推理能力[1]。学生的提问行为显著提升了其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并使其在互动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此种行为摒弃了传统教学的单一输出模式,促使学生积极表达,提升自信心,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提出问题,推进了知识的内在化与转化过程,教师借助于启发式问题,协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了他们的概念认识和综合应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提问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策略,并且对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及优化教学成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方式单一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环境中,教师通常偏好采用封闭式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只要求学生给出简单的答案,而缺乏对思维过程的引导。采用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的创新与辩证思考能力。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学生们往往倾向于陷入简单的记忆循环,未能有效地运用他们学到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此外,单一的提问方式也会导致课堂气氛变得沉闷,这会显著减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并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整体水平。
(二)提问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教学互动中,部分教师未能全面评估学生的差异性与认知发展阶段,其提出的问题往往与学生的理解力不符,进而影响教学效果。这种缺乏针对性地提问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致其陷入迷茫与失望,进而对教学素材产生排斥反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学生间显著不同的理解和思维能力,设计差异化的提问策略,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讨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感。
(三)课堂氛围不够宽松
课堂氛围对于提问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紧张和压迫感强烈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往往会对提问产生畏惧心理,导致他们不愿意主动参与讨论。这样的环境限制了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可能使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受到抑制。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教师需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友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尊重,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从而提升课堂互动的质量和学习的深度。
三、高中数学课堂中“唤醒”学生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一)多样化的提问方式
教师需运用多元化的提问手段,以提高提问的成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运用传统的封闭性问题,也可结合开放性问题、思维导图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全面思考[2]。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如果我们将不同的集合进行并运算,结果会有哪些可能性?”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提问和回答,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例如:在讲授高中数学教材《集合的基本运算》时,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集合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大家能否举出生活中常见的集合例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进行并运算和交运算。接下来,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包含两个集合的实际案例,比如“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提出问题:“这两个集合的交集代表了什么?”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可以分享他们的观点,教师则根据他们的回答进一步引导,深化对集合运算的理解。这样的互动不仅使学生在思考中逐渐深入,也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二)设计针对性地提问内容
教师在设计提问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针对不同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层次分明、难度适中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例如,在教授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定义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的应用题,让学生在不断挑战中提高自我。这种有针对性的提问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并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在进行教学互动时,教师需针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具体学习要求。针对不同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层次分明、难度适中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教材《复数的四则运算》时,教师首先可以从复数的基本概念入手,提出问题:“复数的标准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继续问:“能否举出一个复数的例子?”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帮助学生打下基础。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如“(3 + 4i) + (1 + 2i) 的结果是什么?”在学生成功解答后,教师可以逐步增加难度,提出问题:“如果现在运算的是 (2 - 3i) × (4 + 5i),你们会如何计算?”通过这样的层层递进,教师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复数的理解,还鼓励他们在讨论中自主探索,增强了课堂互动。
(三)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为了促进学生们的主动提问,教师须打造一种轻松的课堂环境。教室环境中,教师利用幽默的言语、积极的反馈以及恰当的交流方式,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提问受到鼓励的氛围[3]。这样的环境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紧张感,也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通过建立信任关系,激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减少对提问的恐惧,使他们体会到支持与理解。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教材《任意角和弧度制》时,教师可以开场时用幽默的方式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将角度转换成弧度,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弧度,那我们就没有办法做美味的披萨了!”这样的轻松开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一个完整的圆是多少度?”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继续讨论:“那么,180度对应的弧度是多少呢?”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逐步提出更复杂的问题,像“如果我们有一个任意角,你能用弧度表示它吗?”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教师创造了一个互动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和学习效果。
总结:通过有效的提问策略,高中数学课堂可以实现更高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意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提问方式和内容,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也至关重要,它能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只有在这种互动和参与的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唤醒”对数学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最终实现全面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建国.让提问"唤醒"高中数学课堂[J].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3(15):73-75.
[2] 叶明灿.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中学时代:理论版, 2013(8):1.
[3] 兰杰.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有效策略[J].电脑校园, 2023:5978-5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