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化学习促进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完成——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
摘要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整本书阅读;《西游记》
正文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五期立项课题(2023JY15-L372)
《基于地域文化的<西游记>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引言: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引进项目化学习模式具备较大的现实意义,教师应当对项目主题进行优化,引进丰富的项目活动,带动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探究。教师还需要结合多元化的项目活动,借助合作项目、开放式项目,提高教学效率。
一、项目化学习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项目化学习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具备多方面的作用,具体来说,项目化学习将学生放置于学习中心,鼓励其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老师教授与指导,而是从参与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构建起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项目化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学习期间找到目标和方向,教师可依托核心素养,设置多个项目任务群,帮助学生参与学术性探究,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期间不仅能够研学其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场景,还能够学习到语文知识概念。此外,项目化学习往往具备连贯性,强调设置多个项目任务,而每个任务环环相扣,可带动学生逐步深入完善整本书学习,指引学生从整本书的语言表征延伸出深层次文学意义,提高其深度阅读学习品质和效率。总之,教师依托项目化授课模式,带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学习,培养其良好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简化整本书阅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项目化学习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设置核心任务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期间,需带动学生朝着一个主线目标和方向前进。基于过往的教学经验,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够独立自主完成对文本书籍的学习,但是由于缺失学习方向,还无法延伸文本中的学术性概念以及主题思想。即大部分学生被书籍中的生动情节和故事线索所吸引,能够主动学习,却忘记了整本书阅读学习的初衷。此时,教师可依托核心素养指标来划分核心任务,帮助学生进行趣味探究的同时,获取良好的学术指导。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从语言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设置四大核心任务群,包含语言构建与应用,提炼整本书籍中的语言手法以及优秀的字词句;从语言思维角度,理清书籍中的逻辑关系、逻辑线索;从语言审美角度,探寻其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从文化意识的维度,理解领悟其中的文学思想、文化内涵、人文意义。从4个维度,带动学生锁定4个核心目标,进行批注式阅读学习,帮助学生时刻铭记自身的学习任务和方向,围绕项目完成整本书阅读学习,最终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
例如,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项目任务。
1. 语言构建与应用:提炼整本书籍中的语言手法以及优秀的字词句。学生需提炼《西游记》中的语言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和优秀的字词句,并分析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2.语言思维:理清书籍中的逻辑关系、逻辑线索。核心任务:学生需理清《西游记》中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和逻辑线索(如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
3.语言审美:探寻其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学生需探寻《西游记》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包括人物形象美、环境描写美、故事情节美等。
4.文化意识:理解领悟其中的文学思想、文化内涵、人文意义。即学生需理解领悟《西游记》中的文学思想(如惩恶扬善、团结协作等)、文化内涵(如道教思想、佛教文化等)和人文意义(如人的成长与修行)。
(二)引进留白空间,设置开放性项目
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学习需要持续不断地接收信息,同时,也需要做到对信息的加工提炼、自主思考。为此,教师在开展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进留白空间,基于留白艺术,帮助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这一教育举措主要是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引导其在阅读中自行发现理解和解读文本,借此来激发其艺术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此,教师需根据整本书中的内容以及核心要素,确定一个开放的项目主题来设计一系列任务。项目任务应当具备层次性和挑战性,能够指引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在完成阅读学习之后,对文本进行梳理,回顾项目主题,补充留白空间,从而获取醍醐灌顶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预留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行发现、理解和解读文本。在讲解“三打白骨精”章节时,教师并未直接揭示白骨精的三次变化及其目的,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孙悟空、唐僧等人物的反应和对话,自行推断出白骨精的阴谋,从而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深入思考和探究欲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以下的主题:《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征分析,学生需首先完成《西游记》的初步阅读,梳理出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形成初步的人物形象认知。例如,学生A在阅读后,将孙悟空描述为“机智勇敢、敢于挑战权威”的形象,并列举了孙悟空多次智斗妖魔鬼怪、保护唐僧的实例。
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学生需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的成因、发展变化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例如,学生B在分析孙悟空性格时,指出其性格的成因与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如孙悟空在花果山为王时的顽皮捣蛋,到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孤独与反思,再到保护唐僧取经过程中的成熟稳重,这些经历共同塑造了孙悟空复杂而丰富的性格特征。
之后,学生需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其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进行创意表达,如撰写人物传记、绘制人物画像、表演人物片段等,以此补充留白空间,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学生C选择了唐僧作为创作对象,撰写了一篇题为《唐僧的修行之路》的传记,详细描述了唐僧从东土大唐出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艰辛历程,以及唐僧在取经过程中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慈悲心怀。
(三)引进合作项目,促进互动学习
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感触,同时,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能力存在差异,在整本书阅读学习期间所关注的信息也有所出入。比如,a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能够留意到整本书中的字词句、修辞手法;b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思维能力,能够联系文本前后逻辑,找出其中隐藏细节;c学生具备审美能力,能够将文本中美学元素进行提炼整理;d学生具备文化意识,能够延伸文本中的文化寓意和深层次的文化理念。但是,每一位学生在不同能力板块势必会表现出差异,教师可尝试引进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不同学生可以从各自擅长领域,对整本书中的知识概念进行整理提炼,帮助小组成员补充其中的知识信息。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设置整体性的探究项目,引进合作话题,带动小组成员进行研习探究。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带动、相互补充,可使项目化探索更加高效。
例如,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因语言能力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感触。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特长,促进互动学习,教师决定引进合作项目,鼓励学生从各自擅长领域出发,对整本书中的知识概念进行整理提炼,并相互补充,以提升整本书阅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其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异和兴趣特长,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聚焦一个领域进行探究。
语言构建与应用小组:负责整理提炼书中的字词句、修辞手法。
语言思维小组:负责分析文本前后逻辑,找出隐藏细节。
审美小组:负责提炼文本中的美学元素,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
文化意识小组:负责延伸文本中的文化寓意和深层次文化理念。
各小组根据任务分工,独立阅读《西游记》并初步探究各自领域的重点内容。例如,语言构建与应用小组的学生A在阅读过程中,特别注意了孙悟空的台词,如“吃俺老孙一棒!”等,认为这些台词简洁有力,体现了孙悟空的英勇和机智。各小组内部讨论各自领域的发现,整理成报告或PPT,准备在全班展示。
语言思维小组的学生B在分析文本逻辑时,发现孙悟空每次遇到困难后,总能找到解决办法,这体现了文本中“困难—解决—再困难—再解决”的循环逻辑。各小组向全班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补充或提出不同见解。
在全班展示环节,审美小组的学生C展示了唐僧师徒四人形象的美学分析,认为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美德。文化意识小组的学生D则补充了《西游记》中蕴含的道教思想和佛教文化,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体现了道教的神仙思想,而唐僧取经则体现了佛教的修行和普渡众生理念。
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和讨论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发现和见解,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教师在总结时指出,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讨论,不仅深化了对《西游记》的理解,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解读文本,这是整本书阅读学习的重要收获。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期间,教师需制定严谨的项目学习模式,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引进多个项目专题,带动学生进行延伸拓展学习,使其学习品质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婷婷.以项目化学习促进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完成——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J].精品生活, 2023(5):0043-0046.
[2]齐泽宏.基于结构化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实践策略——以《红楼梦》为例[J].语文月刊, 2021, 000(007):P.25-29.
[3]齐泽宏.基于结构化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实践策略——以《红楼梦》为例[J].语文月刊, 2021, 000(007):P.2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