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当代职业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闫晓昀

唐山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063000

摘要

由于语文课本中具有天然的思政元素,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和行为在语文课本中占据了重要部分,这也为思政元素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当前思政元素与语文课程融入差的原因,从而找到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思政元素;职业院校;语文教学

正文

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ZY23053)


一、思政元素与语文课堂融合的教学现状

(一)思政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定位不准确

对于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课程而言,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而思政教育的核心在于对学生的三观进行培养,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政治思想以及人格塑造,更加突出了教育中的人文价值。因而,想要将思政元素巧妙合理地融入到职业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思政教育和语文教育做正确定位,明确两者的目标,继而从教学目标出发,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还有待提升

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职业院校的语文课堂中,这无疑对职业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先提升自身的思想教育观念,然后才能将正确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其次,教师还要注重思政元素与语文课本的联系,并能通过教学手段传达给学生。最后,在实际运用阶段,教师还需要利用各种活动和实验,来让学生有所体悟。如此一来,想要完成上述任务,语文老师必须要与时俱进,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实时关注我国的教育发展动态和社会新闻,坚持“文道并重”的原则,才能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语文课堂当中。

(三)语文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得不到充分利用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内容中包含了大量的优秀文化素材,而这些素材不仅具备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具备极高的政治价值。但在传统职业教育课堂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自身素质,因而,也往往会忽略其中的政治价值,并且对于一些有重要教育意义的文章,没有做深入分析,进而让学生错过了很多重要的思政元素。

(四)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够多元化

能否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职业院校的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起着关键作用。在传统课堂上,很多语文老师还是遵循着“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只是一味地听取老师讲解,而无法进行独立思考,这样的模式也会阻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打开他们的思路、畅所欲言,利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兴教学方法来让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二、原因分析

(一)学校方面

从目前来看,职业院校的思想教育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还未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学习体系,同时,职业院校所能提供的思政教育条件和资源也不太充足。对于当代学生来说,他们也很愿意去接受一些思政教育洗礼,奈何学校没有条件来举办各种活动和讲座。因此,对于学校等相关部门而言,应该设立一些独立的时间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消化语文课堂中的思政元素。同时,还应该积极举办思政活动,比如: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结束后,很多奥运健儿重返母校,为学弟学妹讲述自己的奋斗经过,从而激发起爱国之情和匠人精神。

(二)教师方面

对于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而言,不仅要对学科知识进行储备,还要有很强的政治思维和常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似乎并没有充分发掘语文课文中的思政元素,对于情感和价值的表达,也是利用最后下课的几分钟,而匆匆讲述了一番。学生对于这种慌乱的表达,也只是顺耳一听,根本无法用心体会。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能将思政教育视为一个政治任务,而是要在各个学科中融入思政元素,将它视为一种习以为常的内容。

除此之外,很多语文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观念还未完全转变过来。对于一些语文教师来说,语文课程就是教授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而在其中融入思政元素则是思政教育课堂上的任务,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因此,语文老师会利用大部分时间来分析文章中的语文阅读和写作技巧,而忽视了对英雄人物精神品质的分析。这样机械地传达语文知识,不仅会浪费课文中的思政元素,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到课堂乏味无趣,从而导致课堂效率的降低。

(三)学生方面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技能学习和未来就业上,因而,对思政方面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和重视。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差,为了关照这些学生,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课程进度也会相对较慢。这也导致了学生对课堂中的思政元素只是听说过,即便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并未深层思考过。

三、思政元素融入当代职业院校语文课堂教学对策

(一)形成“模块化”教学过程,重构语文教学体系

首先,职业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偏差,因而,语文教师在讲授教材时,可以进行校本化实施,将课本进行模块化调整,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容易,课堂内容也会更加丰富。也可以利用每一个模块下的经典之作,来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语文课程中。

其次,组织学生精读文言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孕育了我国重要政治思想。像《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抓住古人勤而好学、精益求精的精神,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这样一来,思政元素就能很好地融入到语文教育中。

最后,教师要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思政教育作用。对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它们承载了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职业院校的特殊性,教师更注重学生们的应试能力和就业前景,而忽略了文学作品中的思政元素。比如:在讲授《飞向太空的旅行》一文中,学生表达了对宇宙探索的乐趣,教师可以顺势而为,引导学生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积累信念。

(二)提升自身素质,强化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

对于教师而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这与教师的思想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职业院校的语文老师来说,不仅要运用专业的政治知识和素养来教书,更需要过硬的思想态度来育人,让学生们产生共鸣,除此之外,语文老师需渊博的知识和长远的眼光,将自己的人生感悟正确表达给学生。只有自己的思想正确了,才能真正地影响学生。

(三)充分利用教材,全面整合课程思政元素

在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单独的主题,而这个主题也是思政元素分类的最好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对人物的系统分析,来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宽厚仁慈和坚强不屈。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

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师而言,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足以应对新时代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通过了解这些健儿的事迹会备受鼓舞,在心中种下一颗思政的种子,不断朝着正确的方向开花结果。

结论

语文学科本身就融入了很多思政元素,只要教师的方法运用得当,不仅能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能教孩子们做人做事。而学生也能够从教师的手中接过接力棒,将中华民族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黄晶.课程思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2(04).56-57

[2]沈建强.文以载道,披文入情:中职语文思政教育探究[J].成才之路,2022(15).91-92

[3]陈宁梅.基于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探究[J].海南开放大学学报,2022(04).12-13

[4]陈迟.课程思政融入学前教育专业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2(01).20-21

[5]刘利杰.“大思政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思考与方法创新[J].中学课程资源,2022(04).36-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