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宋玲玲

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实验学校,山东 滨州 256800

摘要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是点燃火焰。”在化学的世界里,每一个化学反应都如同生命的火花,激发着学生们探索未知的热情。本文以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为例,深入探讨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通过构建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实施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及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旨在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本文不仅为初三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中学化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评一体化;鲁教版初三化学;科学素养。

正文


引言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承载着揭示物质本质和变化规律的重任,更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构建情境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生活实例引入,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增强学习动力

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我们可以从学生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实例入手,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象化,使他们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溶液”章节时,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思考盐与沙子在水中的溶解差异,还可以进一步探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现象,如汽水冒泡、食盐溶解等,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力,使他们在探究生活中化学奥秘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二)化学实验探究,体验化学的奇妙魅力,深化理解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它能够让学生们亲手操作、亲眼观察,从而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的奇妙与魅力。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教学资源,设计一系列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教师除了让学生观察酸碱溶液在滴加酚酞指示剂后的颜色变化外,还可以鼓励他们尝试改变溶液的酸碱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从而深化对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在实验中体验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化学概念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和运动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多媒体资源的使用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通过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围绕课本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如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的规律等,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分享。例如,在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现象。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协助,共同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这样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从而形成了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学习氛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了化学学习的乐趣和团队的力量。

二、实施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科学素养

(一)问题驱动,深化化学理解

在鲁教版初三化学教学中,我们倡导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不同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各异?学生将围绕此问题,展开实验设计与操作,亲自观察并分析反应现象。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更深化了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逐步建立起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与尊重,为科学素养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项目式学习,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项目式学习是初三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设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项目式学习任务,如“水的净化”项目,学生们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水净化装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创新意识。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成果展示,学生们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实验技能

科学探究活动是初三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如“金属的性质”探究实验,学生们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从而深入了解金属的性质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实验技能,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未知领域,培养了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同时,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学生们还拓宽了知识视野,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跨学科整合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跨学科整合学习是初三化学教学中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将化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如与物理、生物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学生们可以在学习化学的同时,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同时,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一)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助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过程性评价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策略以及遇到的困难。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可以捕捉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如试剂的取用、仪器的使用等,从而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小组讨论则能反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作业反馈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基于这些过程性评价的结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提升学习效果。

(二)表现性评价,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表现性评价是初三化学教学中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它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作品创作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成果,从而直观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效果。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书写化学方程式不仅是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考察,更是对他们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检验。而在学习“化学与生活”时,制作海报或PPT则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视觉形象,既展示了学习成果,又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表现性评价,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同伴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同伴评价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相互评价来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激发相互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伴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在作品展示中,同伴评价则能让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作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能从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和创意,实现共同进步。

(四)自我评价,培养反思能力,提升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是初三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它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从而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在学习结束后,通过填写自我评价表,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估,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解题能力的提升等;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如是否足够专注、是否善于思考等。这种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学习计划,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角色转变,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教、学、评”一体化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这种转变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过程,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在实验探究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操作演示者,而是引导学生们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引路人。他们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案,并引导他们通过数据分析来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们关注学生们的合作情况和交流情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共同进步。

(二)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评”一体化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这种转变使学生们更加自主地掌控自己的学习进程,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观察者,而是成为了实验方案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他们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深入理解了化学原理,并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通过相互借鉴和启发,拓宽了知识视野,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在作品展示中,学生们更是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创意性,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和个性魅力。

(三)师生共同探究,促进知识的深化与拓展

“教、学、评”一体化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中,师生共同探究化学知识,促进了知识的深化与拓展。这种共同探究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探究中,师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通过深入探讨和交流,深化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小组讨论中,师生也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通过相互启发和借鉴,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种共同探究的过程不仅促进了知识的深化与拓展,还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积极学习氛围的基础。在“教、学、评”一体化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还能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有力的支持。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等方式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交流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也可以关注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趣的化学活动或比赛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他们的化学学习注入新的活力。

结束语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中,我们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通过构建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实施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及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等措施,我们旨在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加有效的化学教学方式和方法,为中学化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世一.初中化学跨学科教学设计应用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4.

[2]方小萍.核心素养视域下化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4(4):0161-0163.

[3]杨新国.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学周刊, 2024(18):79-81.

[4]韩祉曼,韩梅.中学化学跨学科教学研究现状与困境分析[J].云南化工, 2024, 51(4):147-150.

[5]卓玲颖 杨发福.《齐民要术》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 20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