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防疫措施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李淑英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中医医院 6357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当中,溶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相对来说较为严重,而这种溶血现象,主要就是相应的血液标本由于强力震荡、低温冷冻以及低渗透液等原因,从而导致血液当中蕴含的红细胞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破裂现象,溢出相应的血红蛋白,而细胞当中存在的个类物质也会进入到血清之中,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溶血现象也属于一种生化检验过程中很难避免的干扰问题,如果出现了溶血现象,就必然会影响到生化检验的准确性以及检验速度,影响医生自身对于患者所患疾病的判断,导致错误治疗的问题出现,甚至还会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必须要深入探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解决。

一、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所带来的影响

在临床生化检验当中,其所用的血液标本很容易因为各类客观因素带来的影响而引发溶血现象出现,而主要的引发因素又可以详细划分为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其中的内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存在着较为恶劣的疾病,或是因长期服用某一种药物而引发溶血问题;外部原因则是因为人为操作以及环境等因素所引发的溶血现象。而在临床之中,溶血现象常见为一种红细胞的溶解现象,这就会影响整体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导致生化检验指标以及检验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使得临床的疾病诊断与疾病治疗之中出现误差,甚至还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而其主要发生因素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红细胞出现破裂后,细胞之中所蕴含的血红蛋白就会直接移除,影响到蛋白质的临床检验结果,而血红蛋白进入到血浆之中,其也会影响到血液最终的生化检验结果;其次,红细胞内部的各类生化成分,也会影响到具体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以及稳定性;最后,血红素会导致标本的颜色出现变化,使得颜色的对比以及分析过程中产生较为严重的干扰,而溶血现象也会导致红细胞当中的细胞内液被直接释放,稀释血清检验项目。由此可以看出,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之中,必须要积极采取与之对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溶血问题出现。

图片5.png

二、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溶血项目的具体防疫措施

1. 规范血液采集的操作手法。在对患者展开血液采集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止血带部位有着合适的松紧度,使得血液能够更加稳定的进入到真空采血管之中,并遵循基本的无菌操作原则来进行更好地采集,保证整体采血管的清洁性,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对采血管进行消毒的过程中,不能够采用乙醇溶液,而所用的真空采血管以及采血器,也必须要符合国家层面的标准。而在完成血液的采集工作后,则要轻拿轻放,避免因采血管震荡而引发溶血问题出现。

2. 血液样本的及时备份。在血液样本的实际采集阶段中,必须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工作准备,在进行采集时,必须要适当提升血液的整体采集量,避免因溶血问题而影响到临床生化检验的正确性以及稳定性,而如果在检验过程中血液样本出现了溶血现象或是受到了污染,就应当及时停止临床生化检验,重新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

3. 规范血液样本的运输工作以及分离工作。在血液采集样本采集成功过后,必须要将其放置在专业的运输箱之中,使得血液标本能够保持在一种平稳的状态中,避免因运输过程中的剧烈震荡而引发溶血现象,而在血液采集完毕后,还要及时进行分离处理,防止对血液样本产生不必要的破坏,如果无法实现对于血液样本的分离,则要将其放置在恒温的环境之中,以免因周边环境温度过低或者是温度过高而产生溶血现象。另外,在医院整体条件允许时,也应当缩短血液标本与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血液标本的基本运输距离,这同时也是当前预防溶血现象出现的关键手段。除此之外,在血液标本采集完毕后,不能够将其长时间存放,必须要在血液采集两小时内来做好血液标本的送检处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

4. 血液标准的检测管理。在血液标本的实际检测过程中,必须要科学合理的控制好离心机的具体离心速度,防止因离心力过大而出现红细胞破裂等问题,进一步引发出溶血现象。而在对血液标本展开水浴处理的过程中,则要确保血液标本与水之间保持分离状态,避免在标本当中出现水,同时,还要合理的设置好温度,保证血液标本能够满足临床生化检验的基本需求,防止血液之中的ph值产生变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红细胞破裂问题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对血液展开更加标准的检测以及管理,不仅能够避免产生溶血问题,还可以在根本上提升临床生化检验效率以及检验质量,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6.png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