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变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正文
新高考政策的发布和实施对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能面向新高考的培养需求,不断改革教学活动,锻炼学生语文深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高效化训练。在此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重点基于新高考背景的影响,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进行全面创新,制定了全新的教学指导模式和教学组织规划方案,核心思想在于能构建特色语文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思考和探究,切实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理解。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的转变实践措施
基于新高考背景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向核心素养需求和新课标的要求,重点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策略的转变和优化,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具体分析,教师在转变教学策略的实践活动中,主要做出了以下探索:
(一)面向核心素养培养,设定语文大单元教学目标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的转变应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以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引领各项教学活动的创新实施。具体分析,传统的教学目标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新高考则更加强调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应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多个维度设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力求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在设定大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规律,将目标细化为可操作、可评价的具体任务,比如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可设定通过大单元学习,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和语法规则,能够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表达;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可设定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提出独立见解,形成逻辑清晰的论述等。如此,教师从大单元教学视角设定教学目标,就能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教学中,教师就注重面向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为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作出了积极引领。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考虑到本单元以“自然与人生”为主题,包含多篇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但可能在深度阅读、情感把握和文化理解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内涵,教师设定了具体教学目标,即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设定为“通过学习《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赤壁赋》和《登泰山记》等经典散文,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握汉语言的基本规律,形成个性化语言,提高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设定为“通过深度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设定为“通过鉴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文学手法进行创意写作,表达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设定为“通过学习这些散文,学生能够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使学生能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宽文化视野”。在系统设定教学目标后,教师就可以从大单元整体教学入手,涉及各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对语文课程知识高效化学习和深层次探索。
(二)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构建全新整体知识体系
在设定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构建全新整体知识体系,是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变环节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1]。教师在实际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有意识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将相关知识点和文本进行有机整合,形成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比如可以将同一主题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文本整合在一起,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在构建全新整体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知识的拓展和深化,适当引入相关背景资料、文化常识、学术观点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并且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将语文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此,教师积极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构建全新整体知识体系,就能逐步提高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其全面发展。
例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就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适当地整合课内外其他相关教学内容,构建了全新教学知识体系,促进了学生对单元课程内容深度探索学习。具体分析,在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主题思想聚焦于“悲剧的力量与人性探索”,课程编排方面主要选编了《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以及《哈姆莱特(节选)》等经典戏剧作品,核心思想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悲剧的美学价值,探讨人性在极端情境下的表现与抉择。本单元学习任务则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悲剧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同时能够进行角色扮演和剧本创作,以加深对悲剧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基于单元主题思想和学习任务,教师构建了以下大单元教学内容体系:一方面,采用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悲剧作品的内涵;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剧本创作等实践活动,以加深对悲剧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最后,采用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悲剧作品的美学价值和人性主题,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围绕单元主题思想重新编排和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构建了全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能力的培养,极大促进了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针对性的训练。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活课程综合学习兴趣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和案例,比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结合节日习俗、自然景观等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讲解现代文化时,可以结合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等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依托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应用改革教学活动,能增强教学指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整体学习成效[2]。
例如,在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复活(节选)》与《老人与海(节选)》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创设了生活化教学情境,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能对语文课程知识深度探索学习。在情境创设教学中,教师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提问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具体情景化问题如“若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你会怎么做?你周围的人又会对失去孩子的母亲表现出什么态度?”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复活(节选)》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遭遇,以及当时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冷漠和剥削,让学生将小说中的情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更深刻地体悟到小说的主旨所在。在此基础上,从课文对比分析的角度,教师提出了情景化课文对比分析探究问题,即让学生比较聂赫留朵夫和圣地亚哥在面对困境时的心理变化和行动选择,探讨他们各自所展现的人性光辉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两部作品中环境描写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些问题的提出,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加深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在教师开展情景化教学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指导问题后,有意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极大锻炼了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使学生课文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变实践效果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的转变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应对新高考考核能力明显提升[3]。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真实、具体的语文教学情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并且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情境,有效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等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了更加完整的语言知识体系,使他们对不同语言知识之间的差异和关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应对高考,还促进了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最后,教师实施合作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语文思维交流,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思路,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并且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习效率。由此能看出,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改革语文教学活动,促进教学策略的转变和创新,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新高考背景的影响对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全新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应用,极大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度学习和理解,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未来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基于新高考背景的影响,重新设计和规划各项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主动学习,进而强化学生语文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高效化训练。
参考文献
[1]李茂涛.“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策略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07):59-61.
[2]孙超.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13):188-190.
[3]曲昊楠,李景梅.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12):112-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