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学凤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土主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塑造学生良好品德与价值观。通过挖掘教材内涵、优化教学方法、开展课外活动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等途径,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各环节。这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教学环节

正文


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育。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独特的德育使命。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意义。

一、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挖掘

(一)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德育元素

古代文学作品犹如一座巨大的德育宝库。从《论语》中,我们能挖掘出“仁、义、礼、智、信”等诸多传统美德。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短短八个字,却深刻地教导学生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在古诗词中,像杜甫的诗,他心系天下苍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让学生懂得关心社会、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德育元素,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解读,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让他们汲取古人的智慧,传承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

(二)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德育内涵

现代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例如鲁迅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如孔乙己,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礼教的弊端,从而珍惜现代社会的平等与自由。又如冰心的作品,充满了爱与温暖,她对母爱的歌颂,如“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能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学会感恩。现代文学作品以其贴近生活的特点,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德育启示

外国文学作品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别样的德育视角。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他在面对战争、疾病等重重困难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顽强不屈。他的经历激励着学生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简·爱》中的简,她追求平等、自尊自爱的精神,给学生传递了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独立人格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中的德育渗透

(一)情境教学法与德育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德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当教师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时,例如在教授《背影》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月台的画面,播放低沉的音乐,模拟文中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去买橘子的场景。这种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亲情的珍视。

(二)讨论教学法与德育

讨论教学法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德育导向的话题,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后,教师可以提出“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转变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们通过讨论,会从不同角度思考爱国主义的内涵。有的学生可能会从小弗朗士对母语的热爱中体会到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有的学生可能会从他对老师的尊敬中理解尊师重道的意义。

(三)启发式教学法与德育

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德育中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思考。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作品中的德育元素。例如在教授《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桃花源中的人们和谐相处的景象给我们现代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这就促使学生去思考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等道德问题。他们可能会想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倡导互相帮助、平等友善的人际关系。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动探索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道德自觉意识。

三、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拓展

(一)语文实践活动与德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实践活动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等。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和接受德育教育的平台。

演讲比赛中,学生们需要深入研究演讲主题,这一过程就是对道德观念的探索。例如,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会反思自己与家人、朋友、老师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刻体会感恩的内涵。他们会意识到他人为自己的付出,进而激发内心的感恩之情。同时,在演讲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他们也在向观众传递这种积极的道德观念。

诗歌朗诵会也具有独特的德育价值。当学生朗诵那些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诗歌时,如《我爱这土地》,他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热爱。这种情感会在朗诵过程中传递给每一位听众,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通过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语文素养,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德育教育。

(二)语文社团活动与德育

语文社团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社团可以开展诸如文学创作、戏剧表演等活动。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各种文学作品。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对生活中的道德现象进行思考。例如,创作关于诚信的故事时,学生需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而诚信这一道德品质就会贯穿其中。他们会思考诚信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以及不诚信行为的后果。这有助于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诚信意识。

戏剧表演活动更是将德育融入其中的有效方式。学生们选择经典的文学剧本进行表演,如《雷雨》。在表演过程中,他们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和命运,体会剧中所反映的家庭伦理、社会道德等问题。演员们通过对角色的诠释,向观众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而观众在观看表演时也会受到启发,对道德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三)课外阅读活动与德育

课外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又一有效途径。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不同道德世界的大门。

经典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诲。以《简·爱》为例,女主人公简·爱的自尊、自爱、自强的品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被简·爱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从而思考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公时应有的态度。她在爱情面前坚守平等和尊严的做法,会让学生们明白在人际交往中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重要性。

历史类书籍同样具有德育价值。阅读《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学生可以了解到众多历史人物的事迹。像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廉颇的知错能改,这些品质都是值得学习的道德典范。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学生能够汲取古人的智慧,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师生关系中的德育影响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德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课堂上,教师对文学作品中道德观念的解读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解《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教师如果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一道德准则的内涵,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而且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也要符合道德规范。如果教师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自己却经常迟到早退,那么学生很难真正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德育内容。

教师在校园生活中的行为同样重要。当教师看到地上有垃圾主动捡起时,这一小小的举动会让学生看到爱护环境的实际行动。教师对待他人的态度,如尊重学校的工作人员,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教师的言传身教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学生道德成长的道路。

(二)师生互动中的德育传递

师生互动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传递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在课堂问答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例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文中父亲的背影体现了怎样的父爱?你在生活中如何感受和回报父母的爱?”这样的问题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还能引导他们思考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从而培养感恩之情。

课外的师生互动也有着重要意义。教师与学生的谈心交流中,可以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道德困惑给予及时的指导。比如,当学生因为与同学发生矛盾而苦恼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宽容、理解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在人际交往中这些道德品质的重要性。通过师生互动,德育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温度的交流与引导。

(三)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感染

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感染方面具有独特的力量。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往往充满热情、富有爱心和责任感。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会感染学生,让学生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教育。例如,一位热爱古典文学的教师,他在讲解古诗词时会充满激情,这种热情会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也能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

教师的公平公正也是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在对待所有学生时,教师一视同仁,无论是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的学生,都给予相同的关注和机会。这种公平公正的态度会让学生感受到平等的价值,从而在自己的行为中也努力做到公平对待他人。教师的人格魅力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向积极的道德方向发展。

结语: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德育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拓展课外活动以及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等多方面的努力,能够让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生根发芽。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具备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而且能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J],刘静,(2020-05).

[2].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马斌,文学教育(下),(2021-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