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摭谈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模式;创新
正文
2022版新课标颁布,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新课改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模式,是为了保证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设计的一种程序,是课堂教学流程的具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尤其重要。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可以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科学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一、更新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儿童,珍视儿童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学习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感悟,受到熏陶,培养语感。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性学习精神,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在课堂上我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孩子,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并及时赞扬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声“你真棒!”“你的说法就是个创新”“你真聪明”……把这一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畔,流入孩子的心田,给他们以亲切感,创设美好的情境,同时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这种心境之中。教学《荷花》一课时,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步入其中,雪白的花瓣,嫩黄的莲蓬,加上碧绿的荷叶衬托,美不胜收,这时,我趁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荷花池里的荷花还会有什么不同的姿态?”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发言十分热烈,有的说:“有的荷花才展开一片花瓣,像害羞的少女。”有的说:“荷花的茎弯弯的,像美丽的少女低头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儿童,做到以人为本,才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
1.要让语文走向生活,基本策略是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尝试–发现”为基础方法,组织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如引导学生利用书信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用书信与他人沟通,解决矛盾,增进友谊),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解决自己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合理膳食、参与自己喜欢的课外学习活动等)。
2.要让生活走进语文。基本策略是引领学生融入现实社会,投身于大自然,以充实他们的生活;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开展调查研究、多做实践活动,以引进社会上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指导学生适度地接触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三、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第一应当热爱的,就是读书。”有益的课外阅读,有利于儿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作为教师应借助有效的策略,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引领他们走上热爱读书的人生旅程。
1.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教师是学生的最好榜样。如何利用自身的示范作用,引领学生热爱阅读?我经常会在办公桌上放一些儿童读物,如学生喜欢的绘本,或者自己欣赏的儿童小说,在课间阅读;有时会兴趣盎然地和学生一起读绘本、看小说、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学生对绘本特别感兴趣,当我把《爱心树》《给爸爸的吻》《长大做个好爷爷》等绘本带到课堂上时,总会赢得孩子们热烈的掌声。学生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爱上阅读。此外,我还经常讲述世界各地有成就的名人热爱读书的范例,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对自己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激励他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外阅读。
2.精心推荐,激发兴趣。我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地引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新学期开学,我给孩子们推荐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是一个关于表达爱的故事。在阅读这个故事之前,我引导小朋友们仔细看封面,猜猜这本书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小兔子想干什么?小朋友在读故事前先猜猜故事中的内容,……这样会很有趣。我在课堂上带领孩子阅读故事,同时对几个重要的画面作指导,紧扣看画面、猜故事、读文字、想含义四个环节一起完成对故事的解读。
四、激发学习兴趣
启发、诱导,主要是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启”应该力求为学生创设情境或提示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主要形式是教师对学生讲授或提问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实际上也是一种让学生进入角色的途径和形式。如教学《雷雨》《阿Q正传》等课文,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堂气氛顿时异常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一试,就连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也不甘示弱。由此我们完全能够体会到: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进入了角色,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浓烈起来。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可以准确理解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学生进入了角色,用角色去感受课文,感受生活,感受人生,那么,课文的情感内容也就落到了实处。再如教学《包身工》这课时,除了讲这篇课文选材和组材的特点,还得讲这篇课文的思想意义;但是每每讲到后者,尤其讲到“芦柴棒”们“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远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她们会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之类的内容说,平静的教室里出现了交头接耳、小声嘀咕、脸红低头的现象,甚至有学生慢条慢理地说:“这群少女不害羞!”引来同学们的哗然。
五、“读”“练”结合
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我坚持以“读练”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①正确处理好“读”与“练”的关系。“读练”在小学语文自学辅导课堂教学中是中心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二者并非单一的、独立的,“读”是语文自学辅导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它们应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读中有练,练中有读。而学生通过读练结合的训练,发展了思维,提高了朗读能力,词汇增多,同时也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这也就要求教师不能光靠课中的旁批理解课文,还要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自学要点,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飞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在“读练”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小学语文自学辅导中,学生读练自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由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必须有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读练,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理清思路,有目的地“读练”。文章的线索是全文的精神,是作者写作的思路,更是学生对课文整体理解的依据。如何帮助学生寻找文章的线索,理清作者的思路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读书,通过反复阅读和教师的点拨,找出文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我每一课都是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发学生的兴趣,主动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自学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要肩负起新时代人民的重托,在新课标的导引下下,更新教学理念,创新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贡献自己的全部才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