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秦立勇

江苏省建湖县向阳路小学

摘要

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创新语文阅读的方式方法,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新的阅读模式,丰富课堂阅读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因此,当前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给学生开展跨学科阅读教学,通过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融合,真正打开阅读学习的范畴,让学生在其中接触到更多、更广阔的知识,并且让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跨学科阅读的特点,认识到其在小学语文阅读环节中存在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跨学科阅读体系,可以将语文和信息技术、数学、艺术,思想政治的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给学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阅读课堂。这样不仅可以打破以往学科之间存在的知识壁垒,更能够建起真正综合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丰富知识的大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价值;实践策略

正文


引言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要从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入手,在此过程中考核学生的阅读水平,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展开教学实践。通过当前对于学生阅读情况的分析,教师会发现其中很多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化的阶段,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究,也没有在此过程中构建新语文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就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开展跨学科阅读教学,全面超越以往单一模式下的阅读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挖掘不同学科的知识,并且站在不同角度对于文本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文章中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德育元素。通过这种跨学科阅读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加强他们对于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与探究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跨学科阅读的特点

(一)整合性

在新时期背景下的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开展跨学科阅读教学,就要重点认识的这种阅读模式的特点,然后顺应着特点出发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在跨学科阅读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阅读教学的整合性。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提前根据语文阅读的内容和目标来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能够真正建立起语文跨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后续的跨学科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跨学科阅读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内容整合能力,自觉地将各学科的知识融入到阅读过程中,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对文本形成整体性的认知,让学生的阅读思维也得到良好的培育[1]

(二)拓展性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利用跨学科阅读教学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跳出语文学科的限制和框架,从而在其中拓展更多的学科知识。因此,这样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也具有显著的拓展性,能够让学生在其中接触到更加广泛的知识,在现有的语文教材基础上进行延伸性学习[2]。同时,这种阅读模式也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不仅可以在文章中获取知识,也能够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抓住文章的主旨。在跨学科阅读背景下,学生也能够逐渐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更加积极踊跃地面对课堂阅读学习,为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目标建立坚实的保障。

(三)创新性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跨学科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对于以往阅读教学的创新和颠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维的发散,从而获取不同学科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则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基于丰富的学科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全面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的价值。这样的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升阅读的主动性,在跨学科阅读中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让他们能够形成阅读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由此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跨学科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学科融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促进跨学科阅读的发展,主要是因为这种模式可以真正促进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进而打破原本学科之间显著存在的隔阂。对于学生而言,学科和学科之间的壁垒本身并不存在,而是学生的思路没有打开,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阅读视野越来越局限。因此,教师基于跨学科阅读可以在文本中加入数学、艺术、思政等方面的知识,让语文阅读变得更加丰富,提升阅读课堂的魅力,也让更多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增强阅读能力[3]

(二)有利于强化文学素养

以往的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一般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被动的学习,这样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利用跨学科阅读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语文教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背后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得到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也可以在多元化的学科中体现出阅读中展现出明显的进步。

(三)有利于拓展认知视野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中,跨学科阅读模式的创新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给他们提供更多阅读的机会,积累更多的阅读量。这样不仅可以从侧面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对于整个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4]。学生可以在跨学科阅读中获知各学科的知识,领略世界各地的文化习俗以及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等等。在辅助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的眼界也变得更加宽广,助力于语文学科的同时,也同步促进相应学科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融入信息技术,构建生动媒介情境

在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来为学生选择恰当的跨学科素材,在此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进行融合,在此过程中创新传统语文阅读的方式,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在阅读课上构建起生动的媒介情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课文中的故事总是非常好奇的,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给学生呈现出更加直观的画面,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情境化阅读,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这种“语文+信息技术”的学科融合,可以将原本较为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清晰,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无疑可以提升他们的阅读效率,让学生有更加具象化的理解[5]。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一课时,在阅读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走进广阔的世界中去探究宇宙的奥妙,想象到宇宙另一边的奇妙世界和独特体验。在跨学科阅读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新媒体情境,然后给学生播放一些与宇宙相关的纪录片和科普片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想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课外的影视资源以及课文内容思考“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在小组的讨论中让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挖掘他们的想象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信息技术学科背景下,鼓励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去搜集和整合更多的知识,提升阅读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

(二)有效渗透数学知识,强化阅读思维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在课堂上恰当渗透数学学科的知识,在此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阅读的敏捷性,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中有更强的反应力。语文和数学学科的共通之处在于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细节的能力,语文阅读中体现在对于文本细节的把握,数学阅读中则体现在对于题目的审题能力。跨学科阅读中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好的话,在语文阅读中的联想拓展以及思维判断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发展。在阅读学习中,学生往往需要依托于数学的逻辑思维来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学习《纸的发明》一课时,教师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很难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没有养成,不具备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的能力。因此,教师基于跨学科阅读可以从数学和语文融合的角度展开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纸的发明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问题进行思维的驱动,让学生思考古代人们是如何在没有纸的情况下进行书写和计算的,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大家分别采取什么样的记录方式等等。在获取这些课外信息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可以利用数学课堂上所学习的统计方法,将各年代纸的发展进行汇总,从中可以看出纸的演变过程中,同时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路更加清晰。这样的跨学科阅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更能发挥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从而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跨学科阅读中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6]

(三)加入艺术学科元素,增强学生阅读体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运用跨学科阅读模式,主要是因为这能够为阅读环节增加更多的素材,从而让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兴趣,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审美创造作为当前语文学科教育中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教师在阅读中应该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阅读审美能力,因而可以在阅读中加入艺术学科的元素,比如音乐课、美术课等等。一方面充实语文阅读的内容,给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在以语文为首的人文学科中加强鉴赏能力[7]。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走月亮》一课时,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可以在课堂上通过音乐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文章所描写的内容和营造出来的意境。教师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与月亮相关的歌曲,然后借助其中的月亮元素体会到文本中字词的运用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欢快的音乐旋律往往能够将学生带入到阅读的氛围中,让他们更加专注和愉悦,提升阅读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美术学科的融合,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比如在学习《精卫填海》一课时,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学生可以边阅读边通过插画的形式画出其中的故事内容,进而提升理解的层次,对于文本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实践表明,将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内容与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巧妙结合,不仅可以在跨学科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

(四)衔接思政课程知识,发掘文本德育价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衔接思政课程的相关知识,由此可以有效发挥语文课堂立德树人的作用,发掘文本中的德育价值。因此,教师可以从德育的角度出发进行阅读内容的整合,深入探究文本素材,在其中发现一些与人物精神品质相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入地体会,并且学习这些优秀品质[8]。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也要求教师能够在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提升文化自信。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教师可以汲取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把握和分析传统文化,促进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认识到在教学中发展跨学科阅读是必然的趋势和方向,因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和工具性学科,能够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也能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坚实的保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跨学科阅读的特点和重要价值,从而建立起“语文+”的融合教学模式。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创新阅读教学的观念,继续拓展更多的学科知识,从而打破语文与其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在跨学科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发散阅读视野。

参考文献

[1]李选丽.跨学科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炫动漫, 2023(4):0076-0078.

[2]王辰.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基于学习任务群视域的教学设计[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 2023(7).

[3]张丽霞.跨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4(4):32-34.

[4]陈锦莹.从"融"前行 教学相长——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路径探析[J].福建教育研究, 2023(11):24-26.

[5]陈艺能.拓宽学习领域 助力学生素养发展——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主题式跨学科阅读[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 2024(4).

[6]胡光然.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4(3):68-69.

[7]于颖.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案例研究[J].小学语文教学, 2024(12).

[8]陈惠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探索[J].读写算, 2024(22):32-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