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初中化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正文
自2014年教育部拟印发《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后,核心素养走入教师的视野,成为了教师教学的又一指挥棒。核心素养的提出调和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两方面的因素,对教师教学明确了方向。因此,把握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品质能力,是当前教师必做的功课。
一、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组成
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学科知识特点和学科性质建立的,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升华。从学科来看,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宏观辩识和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具体来看,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要求学生能够透过宏观现象分析微观本质,能够利用微观知识解释宏观现象,在宏观现象和微观世界中建立联系,既是对学生知识素养的要求,也是对深刻思维品质的要求。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科学的一种属性,要求学生要以运动变化的化学观念看化学现象,要以平衡的思想分析化学变化本质,从量变与质变中全面分析化学性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教师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建模思想和学生的推理能力,根据严谨的思维和严密的知识结构在化学现象和化学本质之间建立联系,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学会演绎、学会解释现象,学会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验过程,建立完善、严谨、科学的实验思想,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除此外,每一门学科都承担对学生品质和品德的塑造责任,化学学科需要结合学科性质,结合教学中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承担社会责任。
二、 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单一
在我国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经常需要采用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理念。初中教师主要负责初中化学课堂的讲解,学生主要负责课堂的听力。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具有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思想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思维封闭,知识缺乏创新,学习知识的过程是知识的简单积累,导致课堂未能形成良性循环。虽然学生在课堂上也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但创新素养、探索精神等核心素养没有得到提高,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教学活动严重脱离生活
在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是讲解了课本中已有的化学知识,而没有把化学课本的知识与教科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结合起来,导致了教科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不够。这种教学虽然也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化学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应用化学知识。从长远的教育角度考虑来看,也很有可能会严重直接影响高分低能的大学生的核心综合竞争力培养,就是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脱离生活,导致高分低能,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利于我校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发展。
三、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课程活动中,其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对化学课程中知识点的理解、化学实验素养、行为思考逻辑素养以及对待科学的态度等。化学知识的理解是指学生对化学课本内容中的知识、考题以及教师拓展的知识点掌握的熟悉度。科学的态度和行为思考逻辑都含于化学实验素养之中,这具体体现在学生是否自主参与操作化学实验、是否规范地完成实验步骤和实验项目之中。化学本就是一门需要进行实践的学科,因为多数化学知识都是以分散、抽象的形式出现的,只有理解其含义并通过实验去实践,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牢固把握、活学活用、融会贯通。要想学好化学就要具有对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这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有利的,学生只有抱着对科学尊重的、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我的思维认知,保持客观的态度并敢于质疑才能更好地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的动力。
提升初中化学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能够帮助初中学子们建立系统化的学习思考思路;其次,能帮助学生树立标准的人生价值观念,在化学的世界里实践探索,学生能领会到许多的感悟,健全自身的人格本领、促进德智体美全身心的发展。
四、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确定教学的方向和具体内容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化学最核心的素养,必须完全依托于相应的教学内容。当然,学生也是综合能力培训的主要对象。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要使教学内容具体明确。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要特别高度重视化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素质的重要意义,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创新的思想教学指导,有效地组织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初中化学是一门涉及大量化学基础知识的学科。对于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它们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他应该明确重要知识、核心概念和学科基本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是在问题上,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例如,原子理论、分子结构理论和化学中元素周期律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整个化学史研究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其规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化学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和现代化学对于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和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真正学会与他人的共处
一个人在团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取决于他或她对自己能力的理解,即他或她自己的主观价值评价,以及别人对自己的客观价值评价。只有我们真正学会了互相分享,关心他人,平等地与他人之间进行直接沟通和互相交谈,与他人互相沟通和进行协商,才能更好地帮助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就像学生小组实验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提前准备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完成实验报告。因此,通过这样的一个化学实验和教育的观点,学生会充分明白,化学教育是与当前我国政府大力倡导的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紧密结合的。学校要开展一系列化学研究和教学、化学研究和实验等各项的活动,要以化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其核心。
3.教师自主融入培养核心素养活动中
在学生接受教育阶段,老师是学生接触的主要对象,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心理年龄还未成熟,对于事物的辨析能力也没有发育完全,对于当前所学内容主要还是根据老师定义的。所以说教师能否合理的融入到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中,决定着学生能否正确的学习化学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切身实地的体验学生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困难做以探究,能够在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障碍。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思考和总结,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有关化学的核心素养。
4.充分地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有效的规划初中化学教学过程离不开事先对于教学过程的规划、精心组织和合理的安排,教学过程要求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来实现更多的教学目标,让更多的学生对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知识有透彻的认识和理解。目前,许多教师为课程改革做出了许多改变,但这些改变往往浮华,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效果却不太好。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考虑教学的质量、效率和形式,不能一方面过重。开展教学工作,既要着眼于教学大纲和基本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要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认真思考如何培养一定的核心素养,以及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积极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李春燕,张礼聪,孔琴飞.“任务驱动”促进化学核心素养发展:“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7(7):73-76.
[2]戴礼珍.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7(5):30-31.
[3]于宝忠.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以“二氧化硅和硅酸”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7(5):98-100.
[4]张聪伟,叶燕珠,黄丹青.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化学项目式教学实践——以“混合物中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的实验与计算”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02):117-119
[5]于国焕.浅谈在初中化学实践课堂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4):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