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内涵、价值与实​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廖小萱 邹华秀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410205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与价值,针对其在改革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健全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强化课程衔接与整合的实践策略。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推动思政课一体化改革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全面提升,最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支撑。


关键词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实践策略

正文



引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仅是思政课程创新的必要举措,也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和内容整合,大中小学思政课能够形成连续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的教育体系,为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政治认同和思想道德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然而,当前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仍面临着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思政课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为此,本文在分析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实践策略,旨在为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分析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政治、育人、社会及教育价值,从政治价值角度来看,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统一设计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培养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和认同感。这种一体化建设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政治责任感,使他们从小学到大学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增强对国家发展大局的理解和支持,进而为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1]。育人价值方面,一体化的思政课建设能够更好地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的新时代接班人。

同时,社会价值也不容忽视,一体化的思政课体系通过不断的思想教育和道德熏陶,使学生逐步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在教育价值上,一体化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各学段思政课内容的重复与脱节问题,通过科学设计的衔接性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政课的实效性,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和高效。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在内容设计上还存在层次不清、重复现象明显的问题。很多课程在不同学段之间缺乏科学的分工与衔接,导致部分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而其他内容则被忽视或缺乏深度挖掘。这种内容安排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降低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依然以传统的“灌输式”讲授为主,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感,教学互动性较弱。随着学生对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的依赖增加,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显得乏力,教学的创新性和趣味性亟待加强。

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在评价体系上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学段之间的评价方式和侧重点存在较大差异,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框架。许多学校的思政课评价仍以期末考试的单一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和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估,无法全面反映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实际发展情况[2]。评价的方式也较为单一,缺少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工具,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表现很难通过多角度反馈进行跟踪和改进。有效的评价机制不仅仅是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更是教育者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的重要参考,而当前的评价体系显然未能起到这种功能。

教师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力量,然而,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综合素质上仍然存在一定短板。一方面,部分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有待提高,他们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在课堂中有效传达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技能相对滞后,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工具的运用方面,许多教师缺乏相应的培训和实践经验,导致教学形式陈旧,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尚不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经验和资源共享方面缺少平台和机会,不同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与协调较为薄弱,这进一步加剧了课程内容的断裂和重复。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实践策略

为解决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优化教学内容是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改革的关键。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内容设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发展水平和社会经验来进行分层规划,做到既有系统性又具针对性。例如,小学阶段应更多侧重于道德情感和基本行为规范的培养,而中学阶段则要引导学生逐渐接触政治理论和社会热点话题,大学阶段进一步提升理论深度和时事分析能力。这种分层推进的课程设计能够有效避免不同学段之间内容的重复和脱节现象,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加顺畅。

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当代学生身上效果有限,学生对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兴趣逐渐减弱。因此,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例如,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时事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政治理论的现实应用;使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引入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体验政治生活的复杂性,增强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线上平台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例如,利用智能教学平台实现实时互动、在线测评,或者通过数字化资源库提供更多学习材料,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当前评价体系较为单一,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评价应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既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表现和态度,也应考量其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与成长。可以采用项目制或社会实践报告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志愿服务等实际行动来展示他们的思政课学习成果,进而通过这样的实践反馈促进理论学习。评价方式也应更加多元,结合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形成一个全面的反馈机制,以此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进[3]。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

思政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因此,他们的综合素质对思政课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为了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必须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最新的教学理论与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参与社会调研、政策研讨等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能力。还应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合作机制,促进不同学段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确保思政课内容的连贯性与一致性。

结语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的推进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的改革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因此必须通过实践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具体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增强课程设计的衔接性与整合性。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整体教学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系统化、层次化、科学化,最终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和平鸽.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内蕴与实现路径[J].学园, 2024(16).

[2] 韩同友 吴登全.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和体系构建[J].[2024-09-23].

[3] 刘璐.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