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小学美术高质量课堂的构建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数字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数字技术深刻变革教育方式。小学美术教育意义重大,但当前许多小学美术课堂面临传统教学模式、资源匮乏、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等挑战,构建高质量课堂的研究因此十分必要。当今,移动设备、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为美术教育带来更多机遇。不过,数字技术运用要结合教育目标与理念,不能仅重技术[1]。本研究旨在探索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构建小学美术高质量课堂的方法,以数字技术提升美术教育效果与质量,为美术教师、教育部门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借鉴,推动美术教育改革发展,也为其他学科教育数字化研究提供启示,助力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创新。
一、数字化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优势
(一)为美术课堂提供多样化的表现方式
数字化带来多样化表现方式。数字工具与平台让学生绘画、设计更轻松,它将传统素材与数字化设备结合,学生能利用电子设备创作,还能用多媒体元素呈现作品,展示多维度设计理念与风格。多媒体展示使作品特点和创意更生动呈现,便于观众理解欣赏。而且,数字技术实现作品动态展示与互动体验,如制作动画、交互式作品,吸引学生、丰富表现方式,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推动美术教育创新发展。
(二)促进小学生的美术审美和观察力
传统美术教学受限于纸质教材和校内资源,数字化教学则提供多元作品与资料。网络资源、在线美术馆让学生欣赏世界各地艺术作品,了解多种风格形式,开拓眼界,启发对美的感知。高清图片、视频展示作品细节,学生可操作观察构图、色彩、线条等,培养观察力与艺术触觉。此外,模拟软件和应用程序助力艺术创作实践,如用数码板等数字工具模拟绘画,锻炼手眼协调与绘画技巧,促进审美意识培养。
(三)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传统美术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易下降。数字化教学使学习互动有趣,如虚拟创作、美术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这种互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积极性主动性。数字化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作品的机会,如数字画廊、在线平台,扩大受众范围,获得反馈认可,激发表达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与表达能力。同时,数字化教学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根据学生兴趣能力定制资源活动,鼓励独立思考,培养独特艺术创造力与表达风格[2]。
二、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小学美术高质量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运用数字化技术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构建小学美术高质量课堂,运用数字化技术营造氛围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是一重要策略。小学生对文字抵触,更爱图片和视频。教师可用投影仪、电子白板展示高清画作、艺术作品、艺术家视频等多媒体内容,让学生享受视听艺术并受启发。互动功能(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名画场景,激发兴趣与理解。这种氛围利于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提升美术兴趣,激发美术潜力,对培养多方面人才有积极意义。
例如,在教授浙美版五年级下册《剪纸人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数字化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课前,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搜索出大量精美的剪纸人物作品。通过希沃白板,将这些作品以高清的画质展示在大屏幕上。画面中的剪纸人物栩栩如生,有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线条流畅且富有动感;还有民间传统形象,色彩搭配鲜艳而和谐。同时,教师还插入了一段介绍剪纸艺术文化内涵的动画视频,视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地域特色以及它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意义。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还运用希沃白板的互动功能,例如放大镜功能,将剪纸人物的细节部分放大,如人物的面部表情、服饰上的精美花纹等,让学生更清晰地感受到剪纸艺术的精妙之处。教室里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氛围,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剪纸艺术的殿堂,他们的目光紧紧地被屏幕上的剪纸人物所吸引,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二)利用数字化技术转变单一教学方式,打造高效率美术课堂
利用数字化技术转变教学方式是构建小学美术高质量课堂的重要策略。由于美术教学的特殊性,美术课堂主要以图像表达和视觉审美为主要载体,通过丰富教学资源和媒体内容,个性化教学和支持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互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可以打造出富有活力和高效率的美术课堂。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适应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推动小学美术教育向更高质量的方向迈进[3]。
例如,在浙美版六年级下册《青花瓷》的教学中,教师用VR技术创建“VR博物馆,识青花”体验。学生戴VR设备,仿若置身藏有众多青花瓷的博物馆,可近距离观察不同青花瓷的年代、造型、纹饰等,感受其造型与纹饰之美,这种体验激发了学生兴趣,是传统教学无法给予的。在示范教学时,教师采用“剪映录制,绘青花”方式。教师用剪映录制绘制青花瓷图案过程,展示勾勒轮廓、填充色彩、绘制纹饰步骤。还能利用剪映功能在关键处暂停画面、插入文字注释或放大局部图案,让更多学生看清细节,避免传统示范因距离或视角导致部分学生看不清的情况。当学生进行实践创作时,教师引入“Unity闯关,探青花”环节。教师在Unity平台设计与青花瓷相关互动关卡,学生先完成识别纹饰含义、分类等任务,再进行创作实践,将游戏化学习理念融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作品评价阶段,教师借助“大鱼云展,评青花”平台。学生在此展示作品,实现跨地域交流评价,不同地区学生可互相观看、评论、分享创作思路,打破传统课堂评价局限,拓宽视野,让学生从多元角度了解作品优缺点并激发灵感。这些数字化技术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方式,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与效率,提升学生兴趣与创造力,推动小学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借助信息技术讲解教学重、难点,创设智趣魅力课堂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有利于创设真实的游戏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还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把重、难点知识巧妙地融入游戏情境中,引导学生将兴趣指向学习内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力。
例如在浙美版五年级上册《色彩的世界》教学中,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对比色、类似色基本知识及理解其视觉感受,这对学生较抽象难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希沃白板创造一个真实感十足的热带雨林“丛林探险”的游戏情境,包括图片、动画和音效,学生需要找到隐藏在情境中的变色龙,通过特色工具“画笔”将其标记出来。这样,学生能够直观地发现变色龙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和近似情况,理解近似色和对比色的概念。之后教师出示梯田图片时,用希沃白板分组展示学习单让学生分析色调,小组探究色环位置关系、找更多对比色和类似色并分析视觉感受,还可用动画演示对比色强烈反差和类似色微妙过渡加深理解。“色彩大辨别”环节用多媒体动画工具设计“色彩大冒险”游戏,学生操控角色找对比色和类似色图标,正确有鼓励效果,错误有提示。展示作品实例时用希沃白板放大功能让学生观察色彩搭配细节,然后学生创作梯田装饰画,创作中可用投屏功能展示思路过程。作业展示环节用希沃白板展示作品,学生可讲解色彩运用思路和情感,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性、完整展示作业并让学生有成就感,借助信息技术将重难点融入趣味情境打造智趣魅力课堂。
(四)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美术鉴赏课,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传统小学美术课堂,教师仅让学生鉴赏课本内容,这使学生鉴赏能力难以有效提高,鉴赏范围受限。数字化工具和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泛丰富的美术作品来源、更立体互动的学习体验,还增加学生将鉴赏能力转化为实践的机会。教师可转变教学思路,利用丰富资源让学生灵活鉴赏。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时,要扩展学生艺术视野,展示大量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内心想法,掌握正确鉴赏顺序和重点,提高教学效果[4]。
例如,在讲授浙美版五年级下册《光与影》一课时,教师可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马奈的《吹笛男孩》《奥林匹亚》等作品。在展示《吹笛男孩》时,教师借助多媒体的放大功能,聚焦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观察男孩衣服颜色的深浅变化、面部光影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如何通过色彩的明暗来塑造独特的艺术效果。对于《奥林匹亚》,则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局部展示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画面中人物肌肤的色调、背景的色彩层次等,感受光与影在色彩上的呈现。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超链接功能,迅速切换到其他相关的美术作品,如伦勃朗的《夜巡》。在展示《夜巡》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的角度赏析画面构图。通过多媒体的画面调节功能,调整作品的亮度和对比度,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画面中不同人物身上的光影效果,以及这种光影效果是如何通过色彩的浓淡来体现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的。通过这样的数字化教学方式,每个学生都能深入领略这些美术作品的精妙之处,同时掌握从色彩角度鉴赏作品画面构图的美术鉴赏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结束语
综上,在新时期的美术课堂中,教学已不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画画,更注重教学内容的“质”。数字化技术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动力,使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讲”变为了“导”,学生的‘听’变为‘学’。通过使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媒体材料,让学生直接感受事物形象,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和创作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使美术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体验,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长性。
参考文献
[1]徐玉洁,仇芳.数字资源优化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实践[J].学园,2023,16(32):83-86.
[2]狄玉婷.数字绘画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智慧,2023,(28):30-32.
[3]黄志刚.智慧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家长,2023,(15):140-143.
[4]徐淑君.论数字化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策略[J].新教育,2023,(S1):36-37.
作者简介:张丹波,19820412,男,浙江诸暨,汉族,本科,小学一级教师,小学美术,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草塔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