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措施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创新措施
正文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还应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强化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及水平,灵活运用数学概念及性质,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缺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忽视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匮乏等问题,难以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创新意识与逻辑分析能力。因此,有必要创新数学教学,积极引入新理念、新技术与新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中,缺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现有的教学模式相对单调,不利于丰富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降低教学效能。第一,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未创设更多元的情境,比如故事情境、合作情境等,单一的问题情境下,难以改善学生学习体验,影响其配合度。第二,部分教师忽视趣味游戏的作用,认为游戏会影响课堂秩序,未创设多样化的数学游戏,导致数学课堂趣味性下降,难以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影响学生学习兴趣[1]。第三,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重要性,导致实践环节相对欠缺,难以锻炼学生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第四,由于不同学生数学水平存在差异,统一的教学模式难以符合学生特性,缺少分层教学模式,阻碍班级学生个性发展。
(二)忽视信息化技术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忽视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未借助先进技术提升教学效率,降低数学课堂智能化水平,阻碍小学数学教育数字化转型。首先,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基础的智能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白板、投影仪等,但较少引入VR教室、仿真实验室等先进设施,难以进一步提高教学信息化程度,不利于促进数学课堂与时俱进。其次,部分骨干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年龄偏大,难以灵活使用各种技术手段,仍以手动方式为主,不利于促进数学课堂高效发展。然后,在讲解数学概念时,由于部分中年级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对学生来说理解难以角度,教师未使用flash画图工具,直观展示数学知识点,不利于优化教学效果,降低学生学习效率。最后,在设计分层作业或教学方案时,教师较少使用AI技术,没有借助大数据技术,来自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匮乏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匮乏,难以准确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影响后续教学优化,难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其一,现有的教学评价指标相对单一,仅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准确度,未检验其创新意识、数学思维、核心素养等要素,难以强化评价结果全面性,缺少丰富的评价指标。其二,教师未优化教学评价方式,一般以课堂作业作为检验工具,但过多的书面作业,会增加学生负担,阻碍“双减”政策有序落实,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三,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以教师评价为主,缺少其他主体的评价,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难以确保评价客观性,不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问题,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能[2]。其四,在数学教学后,教师没有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优化教学方案时忽视学生建议,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不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构建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构建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方法,引入更新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讨论,以此强化学生数学思维与逻辑分析能力,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创建丰富情境,在讲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时,教师应引入生活案例,比如教材封面、魔方等生活元素,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比较,小组分析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二是设计数学趣味游戏,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时中,教师应组织“龟兔赛跑”游戏活动,设计不同竞赛路线,让学生通过计算周长,来检验龟兔赛跑路程是否一致。三是应用项目式学习模式,教师应创建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实际生活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物体,并通过测量,计算其周长。四是制定分层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贯彻“以生为本”理念,基于学生特性,制定分层教学策略,促进班级学生均衡发展。
(二)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提高数学课堂信息化程度,强化授课效率。其一,学校应完善校内基础设施,包括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技术,丰富数字化教育资源库,为教师提供充足资源,促进信息化数学教学可持续发展。其二,为强化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学校应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展示先进技术的使用方式,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在数学课堂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强师资力量。其三,在讲解“观察物体(二)”时,教师应使用flash画图工具,向学生直观展示,从上面、前面、左面等位置得到的图形,以此锻炼学生空间感。其四,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教师应使用大数据、AI等技术,智能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高效设计分层教学策略,强化数学教学有效性及针对性[3]。
(三)建立健全数学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应当建立健全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强化教学评价全面性、客观性,准确评估学生学习水平,更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案,促进数学教学有序发展。第一,教师应创新教学评价指标,增加创新精神、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感等素质,确保评价结果全面性,综合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状况,为改进教学策略提供数据支撑。第二,教师应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增设实践型作业,减少书面作业的比重,通过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应用能力,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并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加快“双减”政策的落实。第三,教师应丰富教学评价主体,引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保证评价结果客观性,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问题,促进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第四,在数学教学活动后,教师应调查学生反馈,结合学生合理建议,有序调整教学方案,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缺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忽视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匮乏等问题,影响数学课堂高质量发展,降低授课质量。文章通过分析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措施,提出构建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建立健全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从教学方法、技术与评价进行完善,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龚朱红.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策略[J].天津教育,2024,(16):135-137.
[2]房静.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思维的教学变革[J].小学数学教育,2024,(06):15-17+20.
[3]徐莹洁,陈为香.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3,(29):108-111.
作者简介:王立 1975年7月22日 女 甘肃省平凉市 汉 本科 一级教师 平凉市崆峒区西大姐小学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