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其规范化建设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标准化;标准化工程服务管理标准化体系标准化;项目管理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
正文
在完善国家建设工程技术管理现代制度模式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工程项目质量和技术管理的领导,现阶段我国各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存在严重漏洞,责任机制管理存在较大漏洞,施工人员管理素质难以提高,制约了现代建筑工程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步伐和制度创新,影响了管理者的职业素质。加强现行建筑工程标准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标准化机制建设,对有效促进现代建筑业的高速跨越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在建设工程体系覆盖范围内,建筑业生产经营与区域经济结构衔接不好,管理运行质量现状堪忧,安全生产与安全生产的衔接与脱节等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外部市场体系。尽快建立科学、完善、合理的一体化工程企业管理运行体系,对于有效加强建筑工程企业系统之间、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跨部门业务合作,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提高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此外,建设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体系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建设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中必须出现的各种工程标准化问题,如施工、材料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施工安全工艺规范标准信息沟通系统、施工相关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发生重大突发性变化或施工工程设计标准方案内容发生变化,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企业长期以来对整个建筑工程系统管理的现状缺乏深刻正确的认识,大多数企业管理者一直认为,很难将整个项目成本管理的所有重点有效地集中在建筑工程系统的管理和施工环节上,导致在施工资源的优化调度中,各种成本资源的不完全合理使用和巨大浪费。只有实施高效、科学、规范、系统的完整的建筑工程系统管理和系统规划建设,才能合理、有效、准确地组织和控制企业工程造价,规范和确定企业的总体造价目标,使国内施工企业快速发展的系统管理步入正确健康的轨道。
2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漏洞
2.1管理责任机制不完善。
企业开展规范化发展的一系列日常建设管理活动,也必须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机制紧密结合。一方面,它实际上是保证中国建筑服务企业管理质量和有效运营最有效、最直接的基本渠道之一,但长期以来,在中国许多传统的大型建筑行业,自身项目的正常规模发展过程已严重受到行业市场规模发展的限制。现在,许多大中型建筑企业都是我国一些老国有企业自行建设、改组、发展和重组的产物,实质上,在当前的国家基本标准建设和工程审查中,存在着一套极其落后、严重落后的地方封建官僚主义氛围,批发和认证系统。行政机关与审批发文制度运行、地方各级政府职能体系运行之间存在明显的缺位和滞后,进而导致甚至导致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责任机制不完善、不及时完善,滋生腐败等另一严重现象。在建筑行业的经营实践中,无论甲、乙双方属于甲方还是非甲方,都存在着甲方对建材市场价格风险敏感度较低、风险意识严重、风险意识淡薄等普遍的社会现象。一方面,这实际上意味着在现阶段,中国大多数私营建筑企业仍然缺乏主体责任感,在整个房地产项目和计划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规范施工人员对自身工作和行为的要求,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少数房地产企业实施的内部目标管理和主体责任制存在诸多管理漏洞,质量控制和管理本身的主体责任机制尚未进一步完善,在各类腐败的管理和内部管理、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的管理和解决上,以及上述一些关键管理流程和目标责任机制上的漏洞,可能造成或产生了其他严重和潜在严重的漏洞,在全面建设质量管理评价过程和工程企业效益评价的基础上,更难获得充分合理的信息反馈,这将严重影响或关系到整个建设投资企业实现可持续、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程,在未来三年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中,工程建设企业效益大幅提升,加大了国家综合监管机制带来的重大综合成本压力。
2.2监督激励机制存在漏洞。
仅仅依靠法律法规来制约和激励管理规范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要把建立管理责任机制与工作绩效考核和管理奖惩机制结合起来,更有效、更直接地调动现代企业员工积极的劳动生产、劳动积极性和文明经营行为态度。例如,在企业管理和经营过程中,如果长期存在员工工作缓慢、贿赂甚至贿赂、内部人员腐败等现象,在缺乏监督管理和政策约束的严重制度环境的影响下,不良行为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开始大量传播,进而逐渐消除企业其他员工对生活和工作应有的热情,进一步影响整个生产企业和谐的劳动生产环境氛围。为了充分促进全体员工献身于公司工作,有效、合理地利用员工现有的社会资源,将每位员工具体的劳动生产实践行为体系与员工绩效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构建相结合,可能是最有效、最经济的解决方案,我国一些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在设计和实施企业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方面的各项制度,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现象,伴随着一些整改过度或奖惩严重不足,这使得在一线生产活动中很难充分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3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限。
仅仅依靠法律法规来制约和激励管理规范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要把建立管理责任机制与工作绩效考核和管理奖惩机制结合起来,更有效、更直接地调动现代企业员工积极的劳动生产、劳动积极性和文明经营行为态度。例如,在企业管理和经营过程中,如果长期存在员工工作缓慢、贿赂甚至贿赂、内部人员腐败等现象,在缺乏监督管理和政策约束的严重制度环境的影响下,不良行为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开始大量传播,进而逐渐消除企业其他员工对生活和工作应有的热情,进一步影响整个生产企业和谐的劳动生产环境氛围。为了充分促进全体员工献身于公司工作,有效、合理地利用员工现有的社会资源,将每位员工具体的劳动生产实践行为体系与员工绩效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构建相结合,可能是最有效、最经济的解决方案,我国一些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在设计和实施企业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方面的各项制度,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现象,伴随着一些整改过度或奖惩严重不足,这使得在一线生产活动中很难充分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整体监督管理机制还有很大的完善和补充空间。
3深化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的路径
3.1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责任机制。
立法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实施是现代施工企业标准化和管理协调机制的另外两个主要管理层面。立法实施管理是为了有效地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能够依法逐步成文和规范,使现代企业的管理行为能够清晰、有章可循。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规范中发挥相对明确、具体的管理警示作用和规范的调控引导作用,即分担政府的一些相关行政职能。《企业创新与发展规划》的第一个基本建设目的是与人才市场建设实现更有效的对接,建立健全各类企业内部规范化经营管理评价机制,进一步帮助各类企业发挥实施、预警、管理等多种作用,监督、约束和激励。
3.2强化绩效管理与薪资激励制度。
绩效考核管理是深化和落实内部责任和管理标准体系内容的有效实践途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具体加强自身绩效考核管理内容时,应结合现有企业的未来发展、规模效益和自身市场定位,善于构建高效、健康发展的内部工作竞争和激励机制,更要积极大胆地将各类社会优秀人才资源引入公司核心管理和团队运作,尝试运用更加合理规范的绩效薪酬管理激励和制度,规范和提高员工内部工作行为、态度标准和整体执行力,优化整个企业和内部和谐的工作氛围。对岗位责任心强、工作质量优良、工作学习态度积极的企事业单位,可给予优厚的工资或奖励。对于长期连续表现优秀的优秀人才,将开放内部晋升和加薪机制,使内部优秀技能人才逐步充实企业高素质的中层管理和技术团队。
3.3加强管理团队建设,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
企业运营的科学管理必须直接落实到施工队伍的建设和运营中。对于一个部门复杂、混乱的现代施工企业系统来说,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水平,将能够全面、高效地集成和处理施工、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各种现场问题信息,协调、组织和管理各个施工过程,流程、材料和物资全过程大数据信息收集和筛选项目成本计算、质量和工期成本控制评估等重要项目问题,可以进一步显著有效地加强现代施工企业各部门职能之间的有效业务合作,提高各类建筑工程系统的施工管理效率,实现信息生产和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调度。此外,要进一步加快创造条件,引进高素质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充实现代企业管理团队。
4结束语
建立统一、科学、高效、有序的企业建筑工程组织管理创新体系,是促进建筑业创新发展的最严格要求。是不断提高国内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发展渠道。在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复杂市场环境下,只有不断推进施工企业管理团队的专业创新过程,才能为全面提高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施工企业的管理成本风险提供坚实的保障。现代公共建筑企业的管理要注重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内部制度和规范化管理,深化产品与目标市场产品的服务对接,提高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整体水平,建立清晰、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专业有效的营销人员服务管理机制,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的全面、协调管理和运营能力,达到进一步提高现代企业整体综合管理竞争力的重要目的。
【参考文献】
【1】叶国明.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其规范化建设研究[J].城市建筑,2017,28(9):127-127.
【2】王芳芳.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其规范化建设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8(15):390-390.
【3】李宇田.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其规范化建设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6,36(33):10050-10051.
【4】闻道彬.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规范化的建设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8):00050-00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