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
在现代社会,创新思维已经成为科技进步与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既担负着传授数学知识的重任,又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任[1]。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解决问题的标准,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灵活、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开放性的问题,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改革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这些都能让学生的创新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一、学生创新思维的内涵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新见解等,均可视如学生的创新思维成果。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
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创意思维与解题,学生既能巩固已有知识,又能从实际操作中发现新知识,加深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其次,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避免盲从于权威意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创新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好奇、探究的心态,乐于接受挑战,乐在其中[2]。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和例题,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许多教材中的题目类型固定,解题方法单一,学生只需要按照固定的步骤就能得出答案,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多角度分析[3]。
另外,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用性,缺乏跨学科的整合。学生缺乏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的机会,不能体会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上得不到提高,创新思维也就受到了制约。
2. 教学方法传统,忽视学生主动探究
传统的数学教学多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学生只能机械的记住、模仿,而没有机会去主动思考和实际操作。这种教学方式虽能使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缺少互动与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缺乏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缺少交流、讨论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3. 评价体系单一,过分依赖考试成绩
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过于依赖考试结果。这一评价方法侧重于学生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例如,期末考试一般只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与理解,开放性题目、实践应用题较少,这就使学生很难发挥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一的评价体系也容易造成学生考试压力过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应付考试,学生采用了大量机械式的习题练习,而忽视了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也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1.引入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开放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开放题不存在唯一正确答案或多种解法。这样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与探究,培养其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式提问,学生既能巩固已有知识,又能从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教师可设计开放性题目,使学生对平行线的各种性质及其应用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平行线的性质”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两条平行线,并在平行线之间画出若干条垂线。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这些垂线的长度关系。学生可以通过测量和比较,发现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相等的性质。接下来,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垂线的长度会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几何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平行线性质的深入思考。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怎样将一块不平整的地块分割成等面积的两个地块,使它们的边界线相互平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要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又要综合运用测量、计算、绘图等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这一章时,教师可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认识。
以“全等三角形”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特定类型的全等三角形(如SAS、ASA、SSS等)。每个小组需要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和实验,总结出该类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和性质。然后,小组成员依次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接受其他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这样的合作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新的思想、新方法。教师也可设计一个有关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工程,例如「设计一座桥」。学生必须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特性,以确保桥梁的稳定与对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要应用数学知识,又要考虑物理学的规律与工程设计的问题。
3.改革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改革评价体系,重视过程、综合评价,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项重要举措。传统的评价体系过分强调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过程性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进步,综合评价是将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运用和创新思维的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一章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4]。
以“轴对称”为例,老师可以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都记下来。如建立学习日记,让学生记下自己在学习轴对称时的想法、困惑及解决办法。老师会定期查阅学生日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与引导。另外,教师也可设计出轴对称图,撰写轴对称性总结报告等阶段性任务,以此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进行考核。这样的过程性评估,既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教师可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例如,教师可设计一项综合工程,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设计漂亮的图案或装饰物。这个项目不仅考查学生的数学知识,还涉及到艺术设计和手工制作等多个方面。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完成后,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口头汇报,解释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创造力、合作性、表达性以及作品的质量来综合评定。在这样的综合评价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5]。
4.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创造思维。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能灵活地使用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时刻保持好奇、探究的精神,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学习。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与活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这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与运用。
在“勾股定理”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自主地发现勾股定理。例如,教师可提供直角三角片,要求学生量长,记录数据。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师也可运用多媒体、动画等手段,将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直观地演示出来,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认识。教师可针对勾股定理设计一些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扩展所学知识。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校园测绘活动,要求他们利用勾股定理测量校园内某些设施的距离和高度。学生需要分组合作,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记录数据,并进行计算和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巩固勾股定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指导学生制作报告或展板,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
结语
通过上述策略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发现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引入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改革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是实现这些策略的关键,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雅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3(9):84-85.
[2]黄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1):62-64.
[3]吴达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 2022(18):66-69.
[4]黄英.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J].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1(21):0076-0077.
[5]刘卓卓.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电脑校园, 2023:4956-4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