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麻丽君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后英实验学校 辽宁 鞍山 114200

摘要

文言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深入理解我国语言发展与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有效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学习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当要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途径,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效,培养核心素养。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与创新策略,旨在增强小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全面提升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文言文;难点;创新策略

正文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通过对该部分内容的深入学习,有助于学生语言技能、文化素养等核心素养的提升。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语言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小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有效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一)语言理解难度大

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载体,其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文言文存在一定困难。首先,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较为复杂,如主谓宾结构、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这些语法现象在小学生日常语言中较为少见,使得他们在理解句子时容易产生混淆。其次,文言文的词汇含义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使得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揣摩词义。最后,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较为含蓄,如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在小学生日常语言中较为少见,使得他们在理解文言文时难以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二)文化背景陌生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相对较少,这使得他们在学习文言文时难以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涵。首先,古代文化背景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地理知识等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使得他们在理解文言文时难以把握文章的时代背景1】。其次,古代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使得他们在理解文言文时难以把握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后,古代文化中的礼仪习俗、风土人情等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遥远,使得他们在学习文言文时难以体会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三)学习兴趣不高

相较于现代文,文言文在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部分小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首先,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较为古板,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其次,文言文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较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找到学习的动力。因此,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言运用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就拿《精卫填海》这篇文言文来说,在教学伊始,教师就可以巧妙地通过讲述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的方式来导入新课。比如讲述一些与精卫填海相关的神话传说,或者是其他古代神话中勇敢坚毅的人物故事,这样能够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创新性地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扮演精卫、大海等不同的角色,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体会文言文所描绘的情境2】。与此同时,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语言运用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学习文中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像“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其语言特点,体会其中的简洁之美和力量感。接着,让学生模仿这种表达方式进行口语或写作练习。比如,让学生描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如何坚持不懈地去克服,要求他们运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的练习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还能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二)加强文化渗透,提升审美创造素养

文言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更能有效增强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以《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就可以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同时,领略古代礼仪文化和品德观念的魅力。具体来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详细介绍古代的礼仪文化,如古代的尊卑有序、长幼之礼等,让学生了解古人对品德的重视,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3】。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将王戎和小伙伴们看到道旁李树的场景描绘出来。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能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又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三)注重思维训练,发展思维品质素养

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还需要通过加强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素养。例如,在学习《囊萤夜读》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车胤为什么要选择在夜晚利用萤火虫的光亮来读书。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探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车胤的行为背后所体现的品质,如勤奋、刻苦、求知等。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言文中的内涵,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车胤的行为展开交流。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分享自己对车胤行为的看法。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反思、完善自己的观点。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如果你处在车胤的环境中,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强化诵读指导,传承文化精神素养

诵读是传承文化精神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积极开展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感悟文言文中的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铁杵成针》为例,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诵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诵读形式,如齐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乐趣。同时,教师还应当要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体现的坚持不懈精神4】。例如,文中“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展现了李太白受到老妇人面对困难仍坚持不懈精神的启发与感染。教师就可以借此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挫折与困难时,保持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策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文化渗透,注重思维训练,强化诵读指导等方式,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李采霞.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为例[J].辽宁教育,2024,(19):24-26.

[2]马丽萍.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策略[J].宁夏教育,2023,(11):42-43.

[3]张晨.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分析[J].好家长,2023,(31):94-96.

[4]李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探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3):52-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