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建构小学数学“自主课堂”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自主课堂
正文
引言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也有所提升,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明显无法满足核心素养培育要求。“自主课堂”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中心,不断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构建学习共同体,以此来有效促使学生从之前的认知性学习转变成为过程性、活动性学习。“自主课堂”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为一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教学设计及优化,以此来驱动学生学习,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不仅能够深化教学改革,还能让学生以“学”的姿态、“人”的姿态“立”在课堂上,是助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得以落实的重要策略。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立足核心素养建构“自主课堂”,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培养出时代需求的人才。
一、 立足核心素养建构小学数学“自主课堂”的意义
立足核心素养建构小学数学“自主课堂”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还具有较高教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课堂”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及体验,教师则需要发挥出自身引导、组织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自主建构及探究,这样就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引导下从以往的“学会”逐渐转变成“会学”,切实提升数学教学效果[1]。第二,助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改革重要方向,可是以往不少教师过分重视学生数学知识掌握,却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无法保障学科教学效果。而“自主课堂”的建构,则需要教师聚焦核心素养培育要求来有效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及能动性,这样学生就能在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渐提高自身学科核心素养。
二、 立足核心素养建构小学数学“自主课堂”的策略
(一) 情境引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立足核心素养建构小学数学“自主课堂”,强调“以学为主,先学后教”,而要想达到这一效果,教师自然要发挥出自身引导作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建构“自主课堂”的目的。“引学”对于学生而言可谓是“自主课堂”构建重要环节,而相较于其它手段,情境策略可谓是引学、激趣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创设出其感兴趣的情境,以此来引出学习主题、点燃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自然能够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中[2]。创设情境通常具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将数学内容引入到相应的生活场景中,借此来提升抽象数学知识的直观性、形象性,这样就能强化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另一个则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效点燃学生数学学习能动性,从而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真正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在“自主课堂”上得以发展。以“千克和克”为例,教师在教学期间即可为学生展示出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如眼药水、洗面奶、饮料、桶装水等,然后再联系生活常见物品让学生思考这些液体大多是采用什么单位?这样就能在情境引领下强化学生对于千克与克的认识,同时还能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学以致用等素养。
(二) 合理设疑,驱动学生自主思考
小学数学教师在立足核心素养为学生建构“自主课堂时,还需要准确认识到问题存在的意义,毕竟“问”与“学”之间的关系可谓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有效引导学生“问学”,就能有效驱动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在建构“自主课堂”的同时,还能切实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从某些方面而言,“问”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确证及表征,“问”不仅能够体现出学生数学认知,还能有效激活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下自主建构、深度探索。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建构“自主课堂”时,还需要引导学生的“问”、启发学生的“问”,通过合理设疑来驱动学生思考与探究,这样才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善问”、“乐问”的课堂上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这样才能有效促使学生整个数学学习因此而变得越发深刻[3]。以“年、月、日”为例,教师在教学课堂即可为学生合理设计如下问题来驱动学生自主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多长时间为一年吗?一个月呢?一天呢?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借由这些问题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中自行建构年、月、日认知,还能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更好地助力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三) 合作学习,助推自主课堂建构
“自主课堂”并不单单只是强调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同样也是“自主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对于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及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均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在立足核心素养为学生建构“自主课堂”时,合作学习同样也是“自主课堂”之中的重要的教学策略,相较于其它方法,合作学习认为课堂不单单只属于老师,也是学生表达、合作与互动的舞台,教师若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能说会道”的机会,学生就能将数学原理以说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有效激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建构“自主课堂”时,还可以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教学,在课堂上多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互动表达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及想法,这样学生就能在小组合作中形成思维碰撞、合作探究,切实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有效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在“自主课堂”中得以提升[4]。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时,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认知,教师即可在导入环节为学生设计一个“数一数”的任务活动,借此来引导学生借由格子图推算出图形的面积。此后再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一原则对班级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思考:“同学们,可以用格子来推算出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的面积吗?你们能够将借助所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吗?(多媒体引入生活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在合作讨论中达到一个深度思考与探究的状态,而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对知识形成深度认知的过程,也是“自主课堂”得以建构的过程,能够最大程度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有效助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三、 结语
综上所述,“自主课堂”作为一种全新教学策略,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分析“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课程实践期间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数学教学内容来为其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此后再借助有效手段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最大程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课堂上建构知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切实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杨猛.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1(10):3.
[2]崔小菁. 核心素养在课堂 ——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应用[J]. 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6(9):44.
[3]崔小菁.核心素养在课堂 ——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版), 2016(9):44-44.
[4]任占杰.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课堂数学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1, 022(002):55-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