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
摘要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活动;融入路径
正文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道德和审美价值。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的重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还能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园教育人员应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并加强对其融合路径的探究,丰富幼儿教育内涵,助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一)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从小接触和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智慧,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例如,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育人员可以通过讲述古代神话故事、传说和历史人物的事迹,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幼儿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语言、艺术、科学、道德等多个领域,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1】。例如,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通过古诗词、儿歌、民间故事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或者通过对传统节日、礼仪、习俗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道德品质。
(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进幼儿园教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就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例。小朋友就像小树苗,从小让他们接触传统文化,就像给小树苗浇上了营养水。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教育人员可以讲述一些古老的民间故事,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等,孩子们会被这些故事深深吸引。同时,带领他们参与传统游戏,如跳皮筋、踢毽子,让他们体验那份纯真的快乐。如此一来,等到小朋友们长大后,便会将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路径
(一)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相融合,幼儿园需要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为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来说,幼儿园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不同内容的传统文化课程。比如,对于小班幼儿,可以开设简单的儿歌诵读课程,如《三字经》《弟子规》中的简短片段,通过朗朗上口的韵律,能够让幼儿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语言之美。对于中班幼儿,可以设置民间故事讲述课程,如《神笔马良》《司马光砸缸》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勇敢、机智等品质【2】。而对于大班幼儿,则可以开设传统艺术欣赏课程,如国画欣赏、京剧脸谱认识等,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融入日常教学活动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幼儿的文化学习与传承意识。就拿语言教学活动来说,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入古诗词。古诗词有着独特的意境和美感,能让幼儿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比如在春天的时候,带领幼儿学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诗词的优美韵律,还能增强对季节的感知。在艺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结合传统民间工艺,像剪纸和泥塑等。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从而促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而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则可以向幼儿介绍古代的发明创造,比如指南针、造纸术等。这些伟大的发明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对古人的智慧感到惊叹。并且幼儿还会好奇这些发明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创设传统文化氛围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还需要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首先,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域,可以精心挑选并悬挂中国传统书画作品,如山水画、书法作品等,这些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能够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欣赏到传统艺术之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3】。其次,在班级环境布置中,教师则可以巧妙地融入传统节日元素,如春节期间,可以在教室里布置红色的灯笼、春联、窗花等,营造出喜庆的节日氛围。通过这样的布置,让幼儿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了解传统节日的特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当然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制作节日装饰品,如剪纸、彩泥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增强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此外,在户外活动区域,幼儿园也可以设置一些传统游戏设施,如跷跷板、秋千、跳绳等,这些游戏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还能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传统游戏的乐趣。
(四)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鉴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形式,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深入体验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首先,幼儿园可以依据不同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例如,在端午节,组织幼儿参与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4】。幼儿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不仅能品尝到美味的粽子,还能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深刻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其次,开展传统文化艺术表演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如京剧表演、民族舞蹈表演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近距离接触传统艺术,感受其独特的韵味。此外,幼儿园还可以举办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引入扎染、编织等传统手工艺,组织幼儿进行创意制作,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动手技能,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五)加强家园合作
对幼儿文化学习与传承意识的培养,仅凭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此,幼儿园可以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优势,邀请擅长书法、绘画、剪纸等传统文化的家长走进校园,为幼儿带来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课程。在家长的引导下,幼儿不仅能学习到书法的基本技巧,更能深入了解书法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此外,家长在家庭中也可以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家长可以带幼儿去庙会、赏花灯,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或者家长也可以通过讲述家族故事、传统习俗等方式,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幼儿教育人员应意识到这点,并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课程设置、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多种路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周子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05):93-94.
[2]赵秀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研究[J].智力,2023,(31):163-166.
[3]周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J].读写算,2022,(15):43-45.
[4]马俊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J].文化产业,2021,(04):139-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