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融入与传承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郭辉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杨屯镇中心小学 252866

摘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传统文化元素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人教部编版教材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不仅让孩子们在识字、阅读、写作的过程中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心中种下了传承与创新的种子。本文探讨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融入路径与传承策略,通过实例分析,展现其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认同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传统文化元素;小学语文;融入路径;文化素养;民族认同感

正文


引言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如同一位智者,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着人们回归本真,寻找心灵的归宿。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学习的内容,更是成长的养料。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本文将围绕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融入与传承,展开深入探讨。

一、传统文化元素在识字教学中的巧妙融入:让汉字活起来

(一)汉字故事: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汉字,这一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独特符号,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个小小的故事集,等待着孩子们去探索、去聆听。在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识字教学不再停留于表面的笔画结构和拼音拼读,而是深入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生动有趣的汉字故事,引领孩子们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日”字为例,当教师轻轻翻开课本,讲述起古人如何观察天空中那轮炽热的太阳,从它的升起、高悬到落下,最终灵感迸发,创造出了这个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日”字时,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仿佛亲眼见证了古人智慧的火花,感受到了汉字创造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汉字,更激发了对汉字文化的浓厚兴趣。

(二)象形字游戏:思维与记忆的双重锻炼

象形字,作为汉字体系中的瑰宝,以其直观、生动的形象,记录着古人对世界的认知与想象。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象形字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游戏,如“猜字谜”、“画一画,猜一猜”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汉字的魅力,锻炼思维能力,加深记忆。

在一次“画一画,猜一猜”的游戏中,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山”字轮廓,然后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个图形像什么?它可能代表哪个汉字?”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是“山”,有的说是“丘”。在热烈的讨论中,教师揭晓了答案,并解释了“山”字的象形意义。接着,教师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熟悉的象形字,如“水”、“火”、“木”等,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象形特征。这样的游戏,不仅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了对汉字的记忆,还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象形字游戏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如带领孩子们在校园中寻找与象形字相关的自然景物,如“树”字与校园中的大树相对应,“水”字与校园中的小溪相呼应。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魅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通过汉字故事和象形字游戏的巧妙融入,识字教学不再是单调的重复和机械的记忆,而是变成了一场充满乐趣和惊喜的文化探索之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汉字,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汉字、传承文化的种子。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阅读教学中的深度挖掘:让文化之光照亮心灵

(一)经典诵读:在韵律中品味文化韵味

经典诵读,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桥梁,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绽放着光彩。在人教部编版教材中,精选的古诗词和成语故事,如同一串串璀璨的明珠,串联起孩子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纽带。

以古诗词为例,当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稚嫩的声音诵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那优美的韵律和意境,仿佛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感受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在反复的诵读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诗词的字词和句意,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感,学会了如何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

成语故事同样引人入胜。当教师讲述“井底之蛙”的故事时,孩子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那只目光短浅的青蛙,在井底自以为是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被一只小鸟告知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宽广。这个故事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井底之蛙”这个成语的意思,更明白了眼界的重要性,激发了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主题阅读:在故事中拓宽文化视野

为了拓宽孩子们的文化视野,教师精心设计了主题阅读活动,将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历史故事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秋节前夕,教师组织了一次以“月亮”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了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和民间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这些故事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更感受到了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和想象。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还亲手制作了月饼和灯笼,体验了传统节日的乐趣,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教师还围绕历史故事设计了“英雄人物”主题阅读活动。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了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和高尚品质,感受到了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英勇奋斗的精神。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更激发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的热爱。

通过经典诵读和主题阅读的深度挖掘,阅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文字阅读和理解,而是一场场文化的盛宴,让孩子们在品味文化韵味、拓宽文化视野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滋养和成长。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写作教学中的创新实践:让文字成为文化传承的桥梁

(一)日记创作:生活中的文化印记

日记,作为孩子们记录生活点滴、抒发内心情感的私密空间,同样可以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孩子们在日记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日记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在一次关于春节的日记创作中,孩子们纷纷拿起笔,记录下自己参与春节庆祝活动的点点滴滴。有的孩子描述了家中贴春联、放鞭炮的热闹场景,有的孩子则写下了自己学习包饺子、品尝年夜饭的温馨时刻。这些日记不仅展现了孩子们对春节习俗的亲身感受,更在记录中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在日记中讲述家乡的民俗故事,如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中秋节的赏月习俗等。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日记内容,更讲述中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二)创意写作:传统文化与现代想象的碰撞

创意写作,是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展现个性风采的舞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创作童话、寓言等作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想象在文字中碰撞出火花。

在一次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创意写作活动中,孩子们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有的孩子以“鼠年奇遇”为题,讲述了一只小老鼠在森林中的冒险经历;有的孩子则以“龙的传人”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关于勇气与智慧的故事。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让他们在创作中加深了对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符号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日记创作和创意写作的创新实践,写作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堆砌,而是成为了孩子们传承文化、展现个性的舞台。

结束语

传统文化元素如同一股不竭的源泉,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人教部编版教材的引领下,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在识字、阅读、写作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传承与创新的种子。这些种子,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文化之花。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传统文化元素将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增添更多的色彩与温度。

参考文献:

[1]崔小平.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与应用[J].甘肃教育研究, 2024(9).

[2]陈晓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初探[J].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4(8):20-22.

[3]拉顿.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2024.

[4]梁晓君.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实践[J].  20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