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入策略
摘要
关键词
立德树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人教版;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与素养的提升。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结合具体实例,探讨如何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有效融入“立德树人”理念,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凸显立德树人导向
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教学目标的设定如同航海中的灯塔,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导向,意味着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聚焦于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更要深入到学生道德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培养之中。具体而言,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秉持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确保教学目标覆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知识与技能维度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能力,如字词积累、句段理解、篇章结构分析等;过程与方法维度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探索,如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则是立德树人理念的核心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颐和园》一课为例,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导向。在知识与技能层面,教师可以设定目标为让学生掌握游记的基本写法,如时间顺序、空间转换等写作技巧,以及能够准确描述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在过程与方法层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观看图片或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感受颐和园的自然美与人文美;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则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文中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我们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收获知识与技能,更能在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引导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教育,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挖掘教材,丰富立德树人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其内容丰富多元,不仅涵盖了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更蕴含了深厚的德育元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立德树人资源,使之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表面的语言文字,更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部,感受作者笔下的颐和园之美。通过精读感悟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描写,如长廊的彩绘、佛香阁的巍峨、昆明湖的波光粼粼等,通过反复朗读、细致品味、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颐和园之中,亲身体验那份宁静与壮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言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更能在心灵深处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与美好,从而激发他们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与敬畏。
更进一步地,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德育价值。在欣赏颐和园的建筑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美景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保护文化遗产、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拓展延伸相关主题。例如,在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时,教师可以讲述它作为皇家园林的辉煌历史,以及它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更替。这样的拓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更让他们意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贵与脆弱,从而更加珍惜和尊重历史。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颐和园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如它作为旅游景点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教育价值等,让学生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使命。
通过这样的深入挖掘与拓展延伸,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立德树人内容得以丰富和深化。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语言文字的滋养,更能在道德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引导中健康成长。
三、创新教学方法,强化立德树人实践
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广阔舞台上,教学方法的创新如同为这幕剧增添了灵动与活力,使得立德树人理念得以更加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作为这场演出的导演,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和践行立德树人理念。
首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已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授《颐和园》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颐和园的美景视频、高清图片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这些直观、生动的画面不仅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仿佛穿越时空,亲临其境地感受颐和园的壮丽与魅力。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更容易被课文中的情感所打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次,小组合作与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和成长。小组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颐和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小导游员”活动,让学生分组准备导游词并面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让他们在准备过程中深入了解了颐和园的历史、文化和景点特色,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不同的角色和情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最后,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是实现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价值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在写作教学中,则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中,通过撰写游记、散文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颐和园的热爱和感悟。这样的写作实践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表达中进一步升华自己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立德树人理念。
综上所述,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采用小组合作与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方式以及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等手段,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立德树人在实践中得以有效落实。
四、改革教学评价,彰显立德树人成效
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旅程中,教学评价不仅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尺,更是引导教学方向、彰显立德树人成效的关键。为了确保立德树人理念在教学中的有效融入与实施,我们必须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深刻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评价的核心指标之一,是改革教学评价的基石。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新的评价体系下,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更要深入挖掘和评估他们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展现出的道德情感与价值观。例如,在评价学生的游记作文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语言的流畅度、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描写的生动性,更要重视其中是否蕴含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等正面价值观。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彰显立德树人的教育成果。
其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是改革教学评价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模式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并实践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学生自评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提升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互评则能够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学会欣赏他人、尊重差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评价则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明确努力方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收集信息、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表现,为立德树人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也是改革教学评价的重要方面。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因此,在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与进步点,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潜能,让他们在不断的努力与探索中逐步成长为有道德、有情感、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
结束语: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和改革教学评价等措施我们可以将立德树人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相信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定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秀琴.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的策略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3(22):106-109.
[2]周峰."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实践策略研究[J].数码设计(下), 2020, 009(005):132.
[3]马双琴.简谈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落实[J].课程教育研究[2024-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