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博物馆;藏品管理;应用;分析
正文
引言
近几年,由于信息科技的普及,博物馆馆藏数字化概念应运而生,它给传统的博物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指明了未来博物馆的发展趋势。经过几年的发展,“数字馆藏”发展成为了一座现代博物馆必不可少的工作。数字化博物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传统博物馆的一种改造,它给人们带来了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信息来源。步入到新时期,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闲暇时前往博物馆观看文物已然成为一种风潮,值此情形下,更需对文物保护工作予以充分重视,使其在满足人们群众需求的同时能够保持安全性与完整性。然而,在构建数字化博物馆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难题,亟待深入研究与应对。为此,对馆藏数字化技术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1、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概述
1.1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概念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是把电脑和多媒体技术与博物馆的所有工作相结合,让电脑在博物馆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博物馆的收藏管理工作。博物馆的数字化就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共建与共享,而将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保存与管理起来。为了提高其服务水平,必须强化其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是在物理博物馆的工作中,利用电脑装置和信息技术,把网络与博物馆的信息化结合起来,把网络上的材料通过数字的方法来实现,并通过高科技的方法把这些材料转换成数字的格式,实现对文物资源的全面展示与宣传,以及对其信息数据的管理与保存。在虚拟网络中,建设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字博物馆,将收藏的文物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展示给社会大众,并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与资源的分享,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博物馆馆藏的价值。
1.2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博物馆的数字化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趋势,它的主要思想是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来推动博物馆的开发与利用。在广泛的信息科技运用下,数字化技术已逐渐成为博物馆进行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准与品质、推进文化交流与发展、提升人类文明与发展的重要工具与方法。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涵盖了收藏、保护、科研、陈列、学习等各个领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1)目前,博物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证藏品的完整性,如果文物被损坏,将给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财产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同时博物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建立,也将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作为一国或一区域的重要遗产,其收藏与保管需要一种完善的、系统化的管理体系与标准。在这里我们将建立一个馆藏文件体系,对数字化的古董进行更好的保护藏品。保持数位信息能够达到无中断的反复与重现,并从中取得意义上的一致性。数字化技术为文物收藏带来了更多可行的储存方式,并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从而更加的安全和持久的使用。数字化后的数据可以反复使用,不会因为丢失而造成损失,还能实现资源共享,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已经是中华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根本路径。将数字化档案保存在历史文化遗产中,既能将其作为一种持久而宝贵的回忆,又能方便地对其进行研究和利用。通过对我国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资源损耗,提升图书馆藏书的管理与服务,是图书馆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也能防止由于大量的文化遗产遭到毁坏而带来的无法弥补的损害。
(2)博物馆的数字化建造可以为馆藏研究工作提供更为公平的数据源,让业界的研究者可以方便地获得与馆藏有关的信息,为馆藏研究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基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将更多的知识与信息资源呈现给大众,推动博物馆的学术研究走向深入。开放式的科研氛围,使学术的沟通变得更为深度与便利,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研究。
(3)博物馆本身就是一种“知识与文化”的载体。博物馆是一个社会福利组织,它承担着将文化传播给社会和人民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但受限于时空的局限,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到实物及展品,这就制约了文化传播的广度。借助数字建设,博物馆打破了以往的局限,借助科学技术,使收藏的精美图片在网络上进行跨区域的传输,增强了人们对文化的了解。通过网络平台,使广大人民群众不用出门,便能查阅到海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及相关数据。同时,博物馆与参观者不再以直接的方式进行直接的接触,更多的采用了数字化技术。数字建设对于博物馆的发展与馆藏文化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2.1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现状
(1)文物资料的数字处理。档案数字化是指将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过程与数字化过程结合起来,是一项很容易完成的数字化工作。除资料管理以外,还可以进行资料收集、账目管理、储存、资料分析及修改。采用数字采集的方法,使档案的检索、查找和分析等归档工作更加简便明了。为了实现收藏信息的数字化,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相关的数字标准和收藏管理规范,并被各大博物馆采用。
(2)影像资料的处理与资料的数位化。在我国的博物馆建设初期,由于照相设备的发展,使得各大博物馆在收藏过程中既利用了照相技术。此外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图像资料的数字化非常普遍,因此,博物馆可以更容易地适应整个过程,让档案资料的处理变得更容易。目前,很多博物馆都在对影像资料进行数字加工和管理,虽然各有各的管理环节,但都有一些技术上的考虑。
(3)在博物馆的展览厅中,对馆藏文物进行多媒体信息的生产、管理和公布。在数字展馆投入巨大的同时,游客们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展馆的变化。对于博物馆来讲,内部本身就有着很多重要的文化资源,单纯依靠传统人工去管理,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难以达到丰富博物馆藏品陈列效果的目的,所以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来增强博物馆参观的趣味性,切实满足广大参观者的实际需求,提高他们的观赏愉悦感。在数字化产品完成以后,在进行馆藏介绍时,将运用多种多媒体要素对所提出的概念进行展示。可以说,在观众了解和掌握展览过程中所生成的思维和文化方面,数字信息化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4)博物馆网站。因此,博物馆的数字化必然会在博物馆网站上体现出来。现在很多博物馆的站点运行良好,访问量也更大,填补了线上馆藏展示的空白。
2.2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大博物馆均已进行了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工作,并构建了相应的信息查询体系。但是,因为国内的博物馆是一个文化教育、宣传和非营利的机构,因此,在财力和人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短板。这就导致了各个博物馆现有的大部分馆藏数据库的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建造的进度也比较慢,很难让博物馆的发展产生规模效益。与此同时,在国内的博物馆产业中,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藏品信息管理规范,各个博物馆都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制订出自己的藏品信息管理制度,并且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藏品信息管理体系。因为各个博物馆的馆藏类型和经营情况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目前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规范现象。尽管每种体系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且缺乏一般性,导致了目前各大博物馆数据库影响力小,覆盖面小,馆藏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不高。随着各个博物馆之间以及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换越来越频繁,收藏信息化建设工作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使用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阻碍了馆藏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收集和整理馆藏资料的规范化问题就成了博物馆数字化工作的首要任务。
3、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创意和对策
3.1数据采集
在数字博物馆的数字化过程中,博物馆的数据收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方面,要严格按照《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从而为后续的数字馆藏建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对博物馆的每个馆藏的文物建立一个数据包,一个实体的3D恢复数据包(陶、瓷、玉、金等要素),并提供完整的颜色数据。在平板(书法、绘画等)数字化信息软件包中,必须含有被切割成碎片的数字高清晰影像资料。
(2)对所有的藏品,其大小精确要求达到小数点后3个毫米,能够将其应用到藏品的表层展示、展示架上、无接触包装等方面,保障了文物的安全性。
(3)在取得文化遗产的数字资料时,一定要遵循文化遗产的保护准则,尽量避免与灯光、电器等产生的一切直接接触,并且要对照明和器材的辐射进行一定的限制,以保证文化遗产的安全。
3.2建立文物信息数据管理系统
如何有效地对文物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建立数字博物馆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根据系统的要求,将文物资料进行归类,根据各类型的特征,提出相应的本体设计方法。在进行文物资料资料管理系统的规划时,应从保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收藏的安全两方面来考虑,才能更好地适应研究地点用户的特定需要。文化遗产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史料,二是实物文件。该体系以手稿编目收录、藏品保护与修复分析和研究为主要功能,并能在数据存储和流通过程中进行登记、编辑、检索和分析,实现对展示、移动、拍照等基础的自动化管理。在数据查询上,它可以方便地进行文物的数字化信息的平移、旋转和缩放,并且还可以通过三维数据来展现三维点云、三维模型渲染效果、三角网格等各种效果,为博物馆的文物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种高效方便的方法,在进行浏览的时候,还可以看到一些历史的照片和图像信息。在资料处理方面,针对影像资料与三维模式资料进行资料处理,可取得两个地点间的直线与曲线、三个点间的间距、以及各个面元的位置与容积。在进行资料的查询和输出时,使用者可以任意地选取所需的资料,并且可以在萤幕上显示不同的资料格式,如数字影像、三维点云和资料模式。
3.3建立数字博物馆文物信息网站和本地展示平台
建立一个数字博物馆要注意地域特征,把收藏成果以一种明确的形式向社会大众展示,其中不局限于文物信息网站和当地材料,以此来实现对其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建立博物馆的数字化文物信息站点。建设数字化的博物馆文化信息中心,向其发布相关的资料,通过三维空间、视频、声音、链接、虚拟现实等各种方式,对博物馆收藏和网络仓储进行陈列。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我国的博物馆已由传统的参观走廊进入到了信息化的游览区。馆内收藏的各种物品,无论是陈列的内容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场馆的数字建造。通过无线网络及云端等多种网络手段,结合多媒体导航、地图、即时信息检索等多种手段,为各类人群提供智能交通服务与管理。利用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博物馆所呈现的形态,使之成为一种可供参观的场所。以河套文化博物院大型壁画为例,它由东面延伸到北面,长30余米,采用浮雕的方式融入了河套文化的六大晶点,藉由建构数位的空间,利用丰富的媒体科技,将人机的交互呈现出来,可以展现从早期河套地区远古动物、人类的出现,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完整地向我们展示了河套文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场馆可以制造出具有美感、趣味的展览,让观者感受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通过与智慧旅游网站的连接,实现游客的兴趣点、游览时段的收集与分析,实现游客画像时空的精准定位,促进博物馆满足其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目前的信息化进程中,馆藏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才是重中之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从馆藏资源的角度出发,结合馆藏资源的特点,对馆藏进行有效的保护。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是传承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载体,欲实现其职能的充分发挥,必须对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予以重视。科学开展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其完整性与安全性,从而为切实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奠定起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的情况下,将博物馆现有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增加对博物馆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投资,让馆藏数字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推动博物馆的各项工作。所有参加过收藏数字化建设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士,都要认真地做好各项工作,让博物馆的馆藏数字管理在一个更高的出发点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促进博物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达到馆藏信息资源共享的宏伟目的,从而推动其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可景洋,殷建萍.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3,41(10):55-57.
[2]唐根顺.RFID技术在博物馆金属藏品管理上的应用探索——以南京博物院金属库房为例[J].东南文化,2022(6):154-159.
[3]汲斌斌.现代博物馆藏品保护与管理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思考——以日照市为例[J].收藏与投资,2023,14(5):134-137.
[4]张莅坤,陈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藏品安全管理创新方法研究[J].东南文化,2022(S2):124-127.
[5]邓旭帅.基于Context Capture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在藏品数字化中的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
[6]柳恒.数字化环境下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及资源利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2):184-186.
[7]方丽瑜.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的关键质量框架设计——以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为例[J].故宫博物院院刊,2024(5):13-23.
[8]廉婷,张桐源.数字化博物馆的空间艺术形态展示设计——评《博物馆管理与数字化建设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7):I0026-I0026.
[9]温良卿.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龙岩市博物馆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3(19):238-240.
[10]桂潇潇.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的博物馆藏品保护与管理 以浦东历史博物馆为例[J].收藏,2023(8).
[11]马金龙.提高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工作质量的策略[J].艺术品鉴,2022(12):100-102.
[12]王晓芬,宋高安.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及其科教职能演进——评《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J].中国教育学刊,2022(1):I0015-I0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