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群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与本土化融合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韩清山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文化体育中心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

智能时代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产生了深远影响。群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基石,其全球化传播与本土化融合的趋势日益显著。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探讨智能技术如何推动群众文化的跨国界交流,以及如何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本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全球化传播为群众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智能技术打破了地理界限,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然而,全球化并非文化同质化,而是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寻求共性与个性的和谐共生。本土化融合则是群众文化在全球化传播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它强调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保持和发扬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智能时代;群众文化;文化传播;本土文化

正文


智能时代的到来,为群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与本土化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文化传播的方式与路径。在这一背景下,群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体渠道,而是借助智能平台,跨越时空界限,实现了文化的即时交流与共享。同时,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展示与传承,形成了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和谐共生。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满足精神需求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之日益增长,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群众文化建设通过精心组织和策划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群众搭建了一个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文化参与平台。这些活动涵盖了文艺演出、体育健身、读书会、非遗传承体验等多个领域,旨在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多样化需求。文艺演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让群众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慰藉;体育健身活动则通过锻炼身心,让群众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增强体质;读书会则为热爱阅读的群众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感悟的空间;非遗传承体验则让群众在亲身参与中领略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这些文化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它们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温度,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文化生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积极进行群众文化建设,其深远意义不仅局限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在于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搭建起群众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促进彼此间的深入互动与交流,共同构筑一个和谐愉快的社会环境。在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群众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农村、社区的文化活动为退休老人提供了精神寄托,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有效缓解了孤独感和焦虑情绪,保护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让他们在社会中找到了新的价值和归属感。同时,对于面临巨大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年轻人来说,群众文化建设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类文化活动中心成为了他们释放压力、寻找乐趣的理想场所。在这里,他们可以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共同参与各类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结,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这种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互动与交流,有助于化解家庭矛盾,减少社会冲突,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通过不断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我们可以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三)营造积极的文化环境

做好地方文化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引入,支持村镇和社区工作者在群众文化建设上取得成效。坚持定期安排具备专业能力与高尚道德的人员,在各个乡镇和社区推广本地的传统文化,并通过现场指导的形式,让群众体验前所未有的文化震撼,有利于实现文化的长久传承,从而普遍提升群众的文化认知水平,进而营造积极的文化环境。然而,并非每一地域都拥有深厚的本土传统文化资源,或是即便具备这样的资源,群众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有限的。全面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并非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任务,而需持之以恒地推进。日常生活中,乡村及社区的工作者应当策划如读书俱乐部、心得分享茶座等系列活动并将其作为常设项目持续开展,或是承办诸如围棋赛这类比赛,制订合理的竞赛规则及公平公开的奖赏措施,提高群众的参与意愿,营造现场的活跃气氛,为乡村和社区培养一个积极的群众文化建设环境。尽管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服务目标覆盖了老人、青年与孩童等多个年龄层,然而实际参与者以老年群体为主。因此,社区与乡村应充分利用这个现象,策划针对老人的系列文化活动,例如晨练和清晨的散步。老人普遍较早起床,早间的项目最符合他们的日常作息。专门定制的活动能够让老年人感受到公共文化建设的温暖与关怀,这对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促进经济的发展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蒸蒸日上,为经济增长带来广阔的前景。同时,群众文化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因为兴盛的群众文化反映了当地的风俗和群众文化生活,恰当地推介本土风情无疑能显著促进旅游行业的繁荣,增强当地旅游业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因而,地方行政机构及相关单位应关注并推动民间文化事业,促进经济增长,努力倡导并支持鼓励群众参与本地举办的与文化艺术相关的活动,如手作工艺、针绣、制瓷、剪纸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这不仅能够提高本土文化建设的水平,还能显著推进社区及乡村的经济发展,为待业人员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政府借助与发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激励乡村居民创业致富,能够回应国家关于农村振兴的倡议。

二、智能时代群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与本土化融合

(一)营造智能时代下良好的群众文化氛围

在智能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不仅拥有固定的本地支持者群体,更在全球化传播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然而,尽管部分地区的群众文化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爱好者,它们却常常因缺乏官方支持的平台而难以持续发展壮大。因此,构建一个受到官方支持且有利于群众文化全球化传播与本土化融合的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氛围,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与相关组织中具有深远意义。以岭南地区为例,该地区的传统戏曲文化深受当地居民喜爱,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播渠道和展示平台,这一文化瑰宝难以走出本地,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在智能时代的推动下,当地文化管理部门积极行动,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发展困境。在此基础上,他们与当地社区组织合作,如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共同策划了一系列以戏曲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邀请了当地戏曲艺术家进行表演,还通过线上直播、社交媒体宣传等方式,将这一传统文化推向更广阔的受众群体。同时,活动还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历史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在筹备过程中,文化工作人员与群众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活动能够真正贴近群众需求,引发共鸣。通过一系列努力,这些活动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个共享的文艺交流场所,还促进了正面和谐的文化交流环境建设。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在全球化传播中展现了当地群众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实现了本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综上所述,智能时代为群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与本土化融合提供了无限可能。通过构建官方支持的平台,深入基层调研,与社区组织合作,以及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我们可以共同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群众文化氛围。

(二)培养智能时代群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与本土化融合的专业化人才

在智能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与本土化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培养精通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则成为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所在。相关管理机构需紧跟时代步伐,针对群众文化发展的新需求,精心安排人员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力求打造一支既具备高素质又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以某市文化局为例,该局深刻认识到智能技术在群众文化领域的应用潜力,因此特别设立了智能文化培训中心,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智能技术基础、大数据分析、社交媒体运营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工作人员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能力。同时,该局还通过公开选聘等措施,吸纳了一批具备智能技术背景和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加入群众文化建设团队。这些人才不仅为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有效推动了群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与本土化融合。为了激发人才的工作激情,该局还制定了合理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位投身于群众文化建设事业的人才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认可。在此基础上,该局还通过多元的管理策略,如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团队合作等,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在培养专业化的管理干部方面,该局同样不遗余力。他们不仅要求管理干部具备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还强调其在群众文化事业建设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定期的学习交流和实地考察活动,管理干部能够不断拓宽视野,提升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推动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使群众在活动参与中深度领略并掌握新时代下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综上所述,培养智能时代群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与本土化融合的专业化人才是推动群众文化事业迅速崛起与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加强智能时代群众法治教育,促进全球化传播与本土化融合的和谐发展

在智能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与本土化融合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价值观念与利益指向的多元化,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群众法治教育,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对于促进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某地区为例,该地区在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将法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他们利用当地的文化活动平台,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读书会等,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律教育与宣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使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法治教育,增强了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该地区还创新了法治教育的形式。他们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将法律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群众。同时,他们还开发了在线法律咨询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通过这些举措,该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得到了显著提升,社会风气得到了明显改善,为群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与本土化融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这些活动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综上所述,加强智能时代群众法治教育,是推动群众文化全球化传播与本土化融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智能技术的优势,创新法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三、结束语

智能时代为群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与本土化融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面对全球化的浪潮,我们需要深刻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利用智能技术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同时注重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重语境下,群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未来,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群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将更加便捷高效,本土化融合也将更加深入细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推动全球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红.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及其发展途径探讨[J].中国文艺家,2022(8):175-177.

[2]安楠.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策略[J].文化月刊,2021(11):124-125.

[3]王沁.论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策略[J].参花(上),2021(6):144-145.

[4]许廷芝.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专题二).山东省曹县韩集镇乡村文明建设服务中心,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