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课文阅读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课文阅读;写作能力;结构分析法;问题引领法;读写结合
正文
一、高中英语课文阅读对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语言知识的积累
高中英语课文涵盖了丰富多样的词汇、语法结构以及各类常用句型。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不同语境下这些语言要素的准确运用,从而实现词汇量的扩充、语法知识的巩固以及对不同句型表达效果的直观感受。例如,在阅读记叙文课文时,学生可以学习到描述人物、事件、场景的生动词汇和句式;在阅读说明文课文时,又能掌握说明事物特征、原理的专业词汇和逻辑清晰的句型架构。这些语言知识的积累为学生进行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素材基础,使其在写作时有更多的词汇和句式可供选择,避免因语言匮乏而导致写作内容空洞、表达单一。
(二)篇章结构的示范
优秀的英语课文通常具有严谨合理的篇章结构,无论是开头的引入、中间的论述展开还是结尾的总结升华,都呈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不同类型的课文,能够潜移默化地领悟到各种文体的篇章组织方式。比如,议论文课文一般会先提出论点,然后通过列举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而书信体课文则会遵循特定的格式,开头有称呼,中间阐述内容,结尾有祝福语和署名等。这种对篇章结构的感知和学习,有助于学生在自己写作时合理规划文章布局,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增强文章的整体连贯性和可读性。
二、以必选三Unit 2为例的具体教学实践
(一)Life behind the lens课文——结构分析法应用
1. 弄清文章的整体结构
在教授《Life behind the lens》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采用跳读或略读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整体架构。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课文划分成几个部分,并找出每部分的主题句。通过学生的积极扫读,能够明确发现文章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包含P1和P2,主要是对Cunningham的整体介绍,包括他的基本情况、从事的领域等方面的信息;第二部分包含P3、P4和P5,重点在于深入阐释“What made Cunningham so great?”这一核心问题,从不同角度剖析Cunningham之所以卓越的原因;第三部分则是最后一段,主要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看法,如对他的成就的赞赏、对他的精神的钦佩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绘制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更直观地呈现文章的整体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文章的主旨走向。
2. 归纳每个段落的主旨大意
针对文章中间的第二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归纳每个段落的主旨大意,以此培养他们归纳段落中心的能力。以第三段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词“fashionable parties”和“everyday scenes”的对比以及尾句的内容,归纳出该段的中心大意是“beliefs about fashion”,即关于时尚的观念。第四段从首句就能较为清晰地归纳出中心大意是“devotion to photography”,体现了Cunningham对摄影的热爱与投入。第五段从首句归纳出中心大意是“lifestyle”,描述了Cunningham的生活方式。第六段则需从整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中心大意是“life philosophy”,也就是他的人生哲学。通过将课本P21的练习3的填表内容改为归纳文章的结构法来进行处理,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不再仅仅是表面地完成练习任务。最后,让学生用一句话归纳出第二部分的中心大意,即第三段首句“What made Cunningham so great?”通过这种结构分析法,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做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的方法,通常可看文章首句或首段,有时则需要从段落的字里行间推断。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处理逻辑结构清晰的说明文课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围绕本单元主题进行微写作训练
在完成课文的结构分析与段落主旨归纳后,围绕本单元主题“工匠精神”开展微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结构,当堂进行应用文的P2片段练习。许多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选择了具有工匠精神的熟悉代表人物,如张桂梅、袁隆平等等。以下是一位学生写的“What makes Yuan long ping so great?”的部分内容,该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了课本词汇“regardless of”“sheer hard work”和“enabling him to create”等,具体内容如下:
In the 1960s, China was facing a harsh session of famine. It was then that Yuan longping, 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 made up his mind to bury himself in search for the productive rice. He conducted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es in person, regardless of the tough conditions, and developed his rice day after day. With his continuous sheer hard work, he eventually worked wonder, enabling him to create the world’s first hybrid rice and feeding up to more than 100 million people with his perseverance.
(二)Masters of time课文——问题引领法应用
1. 通过问题引领归纳段落中心内容
对于《Masters of time》这篇课文,采用问题引领法进行教学。这一方法主要受到课本P28练习3的提示,由于原练习是一个段落主旨大意排序题,思维含量较低,所以改为让学生通过“what”“why”“who”“where”等问题引领的方式来归纳段落大意。例如,针对某一段落,教师可以提出“ What is the main thing happening in this paragraph?”“Why is it important?”“Who is involved?”“Where does it take place?”等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段落内容,从而更准确地归纳出段落的中心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每个段落的核心内容,提升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使他们不再局限于表面的阅读,而是能够挖掘出文本更深层次的含义。
2. 通过问题引领正确理解标题含义
教师通过提问“ 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itle “Masters of time”?”引导学生在对每个段落归纳出大意后,更深层次地理解本文题目“时间大师”所具有的双关含义。在这里,“time”既指时间本身的含义,又有钟表修复这项事业坚持而持续一生的含义。对题目的这种深层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选择阅读理解标题类这一题目。他们能够明白,标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和灵魂,具有概括性、针对性和醒目性的特点,选择标题类题目需要在理解全文每个段落的中心大意的基础上才能恰当选出。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标题含义,能够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关注文章核心要素的习惯,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在自己写作时更加注重标题的拟定,使其标题能够准确传达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3. 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整理优美短语句子并进行微写作
教师以“What craftsmanship does Wang Jin have?”进行引领,学生回答如“innovation and devoted”等,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划出课本上有关工匠精神的优美短语,例如“Through painstaking efforts”“pass on the skill to”等。利用课本优美词语当堂归纳整理王津的工匠精神。以下是学生当堂整理的微写作范文——Wang Jin的“工匠精神”,运用了很多课本学过的短语(划线部分为课本短语):
Wang Jin has worked for timepiece restoration for decades in the Palace Museum, buried in the restoration with determination and perseverance. With the passion for these delicate timepieces, he never sees himself as a celebrity. Through painstaking efforts, Wang and his students bring the antiques back to life. Though the restoration is a race with time, he never loses hope. He has now pass on the the skill to the new members, who will take on many of the future repairs.
(三)围绕单元主题的完整应用文写作练习
学完本单元所有内容后,组织学生进行完整应用文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尽可能使用更多本单元学过的写作词汇。以下是一位慈奕翰同学在学完本单元后写的有关“工匠精神”的完整应用文,划线部分内容分别来自课文《Life behind the lens》、《Masters of time》及《using language》中有关邓稼先、于敏和钱学森的内容。
Throughout history, millions of outstanding craftsmen devoted their lives whole-heartedly to their work. Among them is Deng jiaxian, who I’d like to introduce to you.
Highly accomplished and well experienced, he took on the mission of developing China’s own atomic bomb on graduating. Without foreign assistance, he worked through trials and errors, regardless of harsh conditions. Nevertheless, he never gave up and his continuous efforts eventually paid off. The bomb exploded successfully, greatly enhancing the power of China.
Indeed it is the people with craftsmanship like Deng who makes our nation stronger. It is our duty to take on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our country.
三、教学效果分析
(一)实现读写结合,促进单元话题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读写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模仿课文结构进行微写作和完整应用文写作。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将在阅读中积累的词汇、短语、句型等知识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转化。比如,在围绕“工匠精神”主题进行写作时,学生能够运用从课文中学习到的描述人物品质、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词汇和句式,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的赞美之情。同时,围绕单元主题的系列写作练习,让学生对该话题有了更透彻的理解,能够在写作中准确表达相关观点,促进了单元话题在写作中的灵活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根据不同的写作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创作。
(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写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他们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写作词汇,构建合理的句子结构,组织清晰的篇章内容。在应用文写作中,能够按照要求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语言表达更加流畅、自然。从学生的写作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逐渐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例如,在学生写的关于“工匠精神”的作品中,能够运用如“regardless of”“sheer hard work”等词汇准确地描述人物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坚持,通过合理的句子结构将这些词汇组合起来,形成连贯、有逻辑性的表述,展现出了较好的写作水平。
四、结论
在高中英语课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通过采用问题引领法和结构分析法等有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进而围绕单元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能够实现读写结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学习以及单元话题的灵活应用,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助力学生在英语写作能力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