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分析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历广武

峄城区古邵镇曹庄中学 邮编:277319

摘要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策略,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将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和评价体系紧密结合,成为了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教学评一致性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因此,探索适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策略,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教育教学的有效改革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实践

正文


前言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逐渐成为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则,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更为明显。教学评一致性强调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之间的协调与统一,旨在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与技能,还能通过恰当的评估手段反映出他们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和应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一致性,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一、教学评一致性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教学评一致性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能够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当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内容与目标紧密契合,教学评价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对目标的达成程度时,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保持教学评一致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教学目标明确清晰,教学内容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而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充满学习动力和热情。他们会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果,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

另外,保持教学评一致性还有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提高教学水平。当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保持一致性时,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致性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教学评一致性的保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数学教育,助力他们全面成长和发展。只有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对接,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的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由于小学生还很小,他们的思维和认识还不够成熟,遇到一些比较复杂和抽象的数学知识,他们常常感到非常困难和困难。特别是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也不尽如人意。这就要求老师们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各个教学要求的协调统一,互相补充,以达到教学目的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们可以把“教学评价一致性”这一教学思想,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评的先决条件是:要使学生对教法、学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对一些基础知识有所了解,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目标。我们都清楚,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又是教学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课堂的效率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老师却难以全面把握这是导致“教、学、评”难以统一的重要因素。所以,要使数学的教、学、评达到一致,必须对其学习水平、学习目标进行全面的认识,并根据学习的重点和困难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在教授分数乘以整”前,老师必须知道孩子们对成绩有没有很好的理解。当老师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同学仍然对这一点有怀疑时,可以把这一点加入到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中,通过课堂上的方式来让他们对分数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二)结合课堂教学,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在课堂中,许多突发事件都会出现,而课程的制定只能作为一个参照,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对课堂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于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老师的期望有很大差异,所以,如果老师总是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就会造成与老师的评价脱节。比如在“分数乘以整”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要用图像来唤起他们对成绩的回忆,通过对问题及图形的讲解,使同学们了解分数乘整数运算法则。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总结出的分数乘整数运算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然而,当老师们在某个阶段中,学生不能理解或运用所学的方法来解答问题时,然后老师就可以修改原有的课程,重新指导同学们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在课堂上,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要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以课标为指导,进行分层教、学、评

课堂规范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小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较弱,为此,在设置教学目的时,要把教学目的分解成若干个阶段的小目标,以便使其更好地了解。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按阶段进行教、学、评价,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阶段性的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学习的能力各有差异,要实现课堂上的教学评一致性,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所以,实施层次分明的教学目的非常重要。经过“分数乘整数”的学习,老师们发现,有些同学虽然学会了分数乘整数的运算,却仍然有些同学不能很好地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把已学过的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做扩展作业,然后把还没有学透的同学组织起来,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提高了各个水平的学生,达到了教、学、评的一致。

(四)加强各要素认识,有效落实一致性

在评价体系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准则的内在关系有深刻的认识,保证各因素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在建立了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以后,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但要紧紧地抓住这个中心,而且要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中心,最后的教学评估也要以此为中心展开。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另外,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框架下,教师除了要重视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之外,还需要把评价环节巧妙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教学和评价达到无缝衔接,把评价和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协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全面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主题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基本意义及性质,保证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出各类小数。如果学生读数有错误,老师要及时纠正,并给出正确的解释,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进入小数加减法这一环节中,一旦发现学生写小数点时有错误,教师要立即对错误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究。通过对问题的详细分析,老师就能适时地对教学战略进行调整,再根据学生的难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既能对小数点进行正确的辨认和书写,又能对小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很深的了解和掌握。这一方法的调适与再教学,是一种教学评估的实践,其目的在于保证教学的有效与准确,从而全面地达到教学目的。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再思考

在下一步将教学评一致性贯彻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三个新的认识。第一,要使“学”更突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其经历“数学化”的全过程;一个“数学化”的全过程是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组成,简单来说,就是要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流程。第二,老师要擅长捕捉学生的兴趣,特别是要将他们已经存在的数学活动进行充分地挖掘出来,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科学、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让数学离他们的生活更加贴近,让他们真正地掌握数学,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第三,在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过程中,要突出“评”字,既要采取分级式的教学评估方式,又要建立可测可评的指标,使课堂教学评估能够实现量化。

结语

总之,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教、学、评”的内在联系。通过主动贯彻这一思想,对教育和评价进行优化,逐步摸索出一条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教育之路通过“互评”与“互助”的不懈探索,为广小学子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作者期望通过对“教、学、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基层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爱琴.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思考[J].山西青年,2019(09):156

[2]曹俊生.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世界(下旬),2017(04):36

[3]黄剑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6(11)

[4]陈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评与互评[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5(3)

[5]姜一秋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教、学、评”的一致性探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3)

[6]杨季冬.“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20.

[7]李建良. 以“问题提出”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以“鸡兔同笼问题”教学为例[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3(Z1):95-98.

[8]冯昕. 基于反馈器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实践与研究[J]. 数学之友,2023,37(02):26-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