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取向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钟文永

陕西省镇巴中学 陕西 汉中 7236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如何通过群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群文阅读在审美教育中的价值,包括其对多元文化理解的促进作用、审美体验的深化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接着明确了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即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文化鉴赏水平。最后,文章提出了实施群文阅读的四种具体策略:促进审美经验与生活世界的交互对话;利用文本意识补充建构审美经验;实现审美经验与文本形象之间的共情建构;以及强调在审美实践中体现“主体间性”。本文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套实用的教学指南,以帮助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

群文阅读,审美教育,高中语文,主体间性

正文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群文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更能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本文将从群文阅读的审美价值、审美目的出发,探讨相应的审美教学策略。

一、群文阅读的审美价值

(一)促进多元文化理解

群文阅读作为语文教育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此种方式不仅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还促使学生在理解和接纳多元文化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一种包容性的世界观。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并学会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与表达习惯,这对于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群文阅读所涵盖的广泛题材与风格各异的作品,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世界,进而促进其形成更为开放和包容的价值观。

(二)深化审美体验

群文阅读通过让学生对多个文本进行比较与分析,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每个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种深度阅读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细节的敏感度,还促进了其对于艺术表现手法的全面认知。当学生能够跨越单一文本的限制,从不同角度审视同一主题或是相似元素时,便能够发现更多隐藏于文字之下的深层意义,这种多维度的审美体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我表达的可能性。通过对多篇作品的细致解读与反思,学生逐渐掌握了从不同层面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无疑为其未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激发创造性思维

群文阅读通过鼓励学生在面对多种文本时采取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当学生不再局限于单一线性的思考模式,而是能够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寻找异同点,便能激发其想象力与创新能力。此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其学会了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去评价不同的观点与立场。

二、群文阅读的审美目的

(一)提升审美感知力

群文阅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敏锐艺术感知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文本选择与深入的阅读体验,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发掘美的存在。此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敏感度,还为其提供了在不同情境下识别美感的能力,进而能够在平凡事物中发现非凡之美,丰富其精神世界。

(二)培养批判性思考

通过对不同文本的对比分析,群文阅读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在面对复杂信息时能够独立作出判断。此方法不仅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促使他们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形成独立而深刻的见解,为日后成为具有批判性视角的社会成员奠定基础。

(三)提高文化鉴赏水平

借助于学习不同风格的作品,群文阅读帮助学生建立起个人的审美标准,从而增强其文化鉴赏能力。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各种艺术流派的独特魅力,还能逐渐形成自己对于文化现象的独到见解,为成为具备高度文化素养的个体提供有力支持。

三、群文阅读的审美策略

(一)审美经验与生活世界交互对话

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将阅读所得与个人的生活经验相融合,通过这种交互对话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从中汲取灵感。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红楼梦》是经典选读之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于家庭关系的认知,来解读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还能促使学生将作品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与自身的生活体验相对照,从而在现实与虚构之间找到共鸣之处。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写作练习,如让学生根据《红楼梦》中描绘的大观园场景,结合自己曾游历过的园林景观,描述一个理想中的居住环境。这样的练习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还能够在创作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其审美体验,使其在书写中感悟到文学的魅力所在。

(二)文本意识对审美经验补充建构

在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发展学生的文本意识至关重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语言特点及艺术手法。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背影》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朱自清先生细腻的情感描写,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细节来传达深沉父爱的。通过对文本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解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本深层次含义的理解,从而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其他类似主题的文章,比如《我的叔叔于勒》,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在处理家庭情感时的不同手法,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文本结构和语言风格的认识。

(三)审美经验与文本形象共情建构

鼓励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或情节产生共鸣,是群文阅读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通过情感投射的方式,可以增进学生对作品内涵的认识。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祝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祥林嫂失去儿子后的悲痛心情,以及她在社会变迁中所遭遇的命运转折。通过设身处地地感受祥林嫂的情感变化,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同时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社会伦理道德的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讨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遇到类似困境时的感受,以此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相互启发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四)体现“主体间性”的审美实践

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群文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相互分享中共同进步,实现审美教育的集体性与个体性统一。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阿Q正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围绕一个特定话题展开探讨,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形式。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从同伴那里获得新的见解,还能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尝试从多个角度审视同一个问题。教师还可以安排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作品中的不同角色,并通过模拟对话来体验各个角色的心理状态。此类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够在群体互动中促进个体审美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审美教育中主体间的和谐共生。

四、结束语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手段,其核心在于通过多样化的文本组合,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本文提出的审美教学策略旨在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群文阅读活动,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此外,审美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持续关注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审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莫莉,陈姝婷,龙煌汕.审美取向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导刊,2024,(08):48-54.

[2]张旺斌.高中语文引领学生正确审美取向的路径[J].智力,2020,(30):167-1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