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矿产资源使用管理(以瑞昌市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瑞昌市地处九江铜铁多金属成矿亚带和江南东段成矿带九岭钨钼多金属成矿亚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丰富的铜、金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冶金辅助类、水泥建材类矿产资源为该市优势矿产,矿业已成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支柱之一。
一、开发利用现状
瑞昌市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有金、银、锌、铜、铁等5类;非金属矿产有建筑石料用灰岩、熔剂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砖瓦用页岩等7类。金属矿主要分布在黄金乡一带,非金属矿产各乡镇均有分布。
全市共有持证矿权38个,其中金属矿权10个(金矿采矿权5个,铜矿采矿权3个,铁矿采矿权1个,银锌矿采矿权1个);非金属类28个(建筑石料用灰岩9个、熔剂用灰岩3个,水泥配料用砂岩2个、水泥配料用粘土3个、水泥用灰岩4个、冶金用白云岩2个、砖瓦用页岩5个;共有探矿权13个,其中金矿3个、铜矿5个,水泥用石灰岩、熔剂用石灰岩、饰面用石料、方解石、地热各1个。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矿权19宗(其中在产矿权10宗、基建矿权4宗,停产5矿权宗),采矿许可证有效自行废止19宗。;共有探矿权13个,其中金矿3个、铜矿5个,水泥用石灰岩、熔剂用石灰岩、饰面用石料、方解石、地热各1个。
二、储量概况
瑞昌市矿产资源丰富,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的有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粘土);矿产资源分布一般的有铜、金、银、铅、锌、硫;矿产资源潜力大的有铜、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
行政区内已发现各种有用矿产29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18种,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矿区数35处,其中大型9处,中型7处,小型及以下19处。大中型矿产地主要分布于行政区北部。
矿产资源储量占全省30%以上的有: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粘土;10%以上的有:水泥用灰岩、硫铁矿;具本地优势的矿产有:铜、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辖区的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地域相对集中,有利于规模开发。铜、金、银、硫、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等矿产,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码头—夏畈—白杨—瑞昌—高丰一带;二是有色金属矿床中共伴生有价值矿产多,综合开发利用好。有色金属矿产储量中金、银、铅、锌、硫等矿种多为伴生矿产,其储量约占总储量的14.28%;三是主要非金属矿产水泥用石灰岩、白云岩、熔剂用灰岩资源储量大、分布范围广,且多产于铁路沿线和临近长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便捷,有利于规模开发。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总体布局
瑞昌市属上级规划划定的赣西地区的九江-瑞昌区,涵
盖本行政区范围,面积为1442平方公里。该区具有沿江区位优势、资源条件优越、产业特色突出等特点;具有有色金属、水泥建材等雄厚传统产业,具有生态环境与矿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基础,是绿色矿业重点发展区域。
按照瑞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矿业发展的要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推进铜及铜产品制造业和建材制造业做大做强。
按照区域功能定位,立足成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
大型矿山企业为龙头,积极推进新兴探矿和采矿技术应用,建设绿色环保型、技术示范型的优势产业基地。本行政区内勘查开发的主要方向一是开展以资源储备为目的的战略性矿产勘查;二是加强铜、金等优势矿种的勘查开发,大力发展瑞昌市有色金属矿山采选业,建设国家级铜矿能源资源基地;三是立足瑞昌码头镇灰岩矿资源产业优势,加强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等优势矿种勘查开发,积极发展绿色生态水泥建材非金属产业,构建新型绿色建材基地。
四、矿政管理工作
矿山生态修复方面:瑞昌市自2017年开始全面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累计投入资金1.43亿元,修复废弃矿山63家,总面积6945亩,其中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在全省率先通过验收。以矿旅融合为主线,打造了天嗣山公园、夫山矿山公园、陈湾公园等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成功案例,其中夫山矿山公园纳入4A级景区,天嗣山公园和夫山矿山公园入选第一批和第二批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成为瑞昌市文化旅游新名片。持证生产矿山严格落实“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严格按照《江西省矿山生态修复基金管理办法》规范计提和使用基金,自2020年以来累计提矿山生态修复基金1.34亿元,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面积6105亩,完成边坡挂网喷播修复47万平米。
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全市累计投入资金约6亿余元,实现进矿道路全硬化、生产过程全封闭、洗车喷淋全自动、运输车厢全覆盖、可绿化区域全绿化,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矿山创建目标。目前已有10家矿山通过绿色矿山评估,基本实现绿色矿山全覆盖,其中亚东水泥、武山铜矿等4家矿山成功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在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同时,该市努力探索打造矿旅融合绿色发展示范区,目前已成功打造了亚东生态农业园、江瑞北山樱花园、武山公园等矿旅融合成功案例,真正实现绿色矿山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可。
“净矿”出让工作:一是“净矿”出让工作先后得到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副部长凌月明以及原部长陆昊的批示褒扬,并在《自然资源部简报》和《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专家建议》专门印发“瑞昌经验”供各地参考借鉴。二是借助“净矿”出让的东风,瑞昌市获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奖励,也作为九江市唯一矿产资源类别县市,成功获批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三是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多次到该市指导“净矿”出让工作,2023年5月和10月、南京督察局副局长章昌华、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田文彪先后率调研组到该市调研“净矿”出让。四是江西省委改革办通报称“净矿”出让是九江地区一项重大改革成果,并将“净矿”出让列为江西省全面深化改革“一县一品”优秀案例,江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省五型政府简报刊发瑞昌“净矿”出让工作经验;2021年,在总结瑞昌经验的基础上,九江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九江市净采矿权出让工作指导意见》。
五、取得的成效
扎实推进“净矿”出让,成功挂牌出让矿权3家,出让总收益达35.6亿元,是历史33个本级发证露天采石矿山成交价总和的48倍,全市矿业经济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一半,税收贡献率高达50%,是该市重要支柱产业;深化央地合作,筑巢引凤结硕果,依托已竣工投产的中国建材集团骨料项目(总投资35亿,是中国建材集团首个大型骨料生产线年产骨料3000万吨、上缴税收3.5亿元,增加港口收入2.1亿元)和碲化镉发电玻璃项目(总投资20亿元,拥有世界首条BIPV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成功打造了碲化镉发电玻璃原创技术策源地,填补了国内弱光发电技术空白,发电效率“中国第一、世界领先”,项目自投产以来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预计今年销售收入2.4亿元),成功吸引昕诺飞·凯耀照明、康佳集团、金莱特等一批知名企业的落户,LED光电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相关企业争相在瑞昌投资建厂;以资源换产业,让工业“老树”发新芽,产业焕“新生”,以大北山矿区的开发推动船厂的重整,引入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盘活瑞昌市江州联合造船厂(江西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同时将瑞昌市国凯矿业有限公司所属的大北山矿区熔剂用灰岩矿(以5.32亿元从省地质局二大队收购)通过采矿权租赁的方式(20元/吨,总价32.2亿元)由振扬公司承包经营,实现了6倍溢价;打造政企联合新模式,促进资源共赢,成功促成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和瑞昌市矿投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江西瑞亚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推进综合利用建筑骨料及机制砂项目,可征缴砂石土出让收益2.5亿元,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约8.4亿元,年均净利润约2.5至3亿元;持续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力度,成功创建绿色矿山11家,其中亚东水泥公司码头灰岩矿、下张灰岩矿、新屋田灰岩矿和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武山铜矿等4家矿山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实现绿色矿山全覆盖,其中江铜武山铜矿近年来上缴矿业权出让收益8.5亿元,三期扩建工程项目2025年底建成达产后,可跻身国内井下铜矿山前五强,将成为江西省首家主井、副井井深均超过千米的有色金属矿山。积极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鼓励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矿石运输廊道节地技术成功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六、存在的问题
1、近年来,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矿政管理工作也愈加重视,对矿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存在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业务能力素质急需提升。
2、矿山在实施生态修复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验收依据的相关质量标准有待修订完善。生产矿山在开展排土场、采场等整形工作时,并未从科学角度引入自然地貌原理,使得所开展的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与自然环境融合效果不加,造成养护成本不断提升。
3、僵尸矿山过多,清理难。该市绝大部分金属矿山采矿许可证过期多年,有些采矿权人主体已经灭失或无法联系,当事人主动申请注销意愿不强,同时采矿权注销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机关无法进行强制注销,极大的增加了矿政管理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