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分析;改革策略
正文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对学生个人成长具有相当的影响,根据新课标中的内容,需要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构建属于学生体质的教学内容。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体育教师,需要利用更为全面的教育方式教导学生,认清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改革的教育措施,实现学生田径方面运动能力的增长。
一、分析高校田径教学问题
在深入探讨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策略之前,首先需要全面而细致地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限制了田径运动在高校中的普及与发展。
(一)教学内容
1、单一性与传统性:当前高校田径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传统的竞技项目,如短跑、长跑、跳跃和投掷等,缺乏对田径运动多样性和趣味性的挖掘。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2、忽视理论与文化:田径教学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历史文化和规则裁判等方面的知识传授。这种“重技轻理”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欣赏田径运动。
(二)教学方法
1、填鸭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方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种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单一: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不足,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有限。这限制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呈现形式的多样性,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师资力量
1、数量不足:随着高校扩招和体育教育的普及,田径教学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相应的师资力量并未得到及时补充。这导致部分高校田径教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2、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田径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有限,难以胜任现代田径教学的要求。他们可能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3、培训机会少:高校田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机会相对较少,这限制了他们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升。缺乏持续的学习和进修机会,教师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
(四)学生参与度
1、兴趣不高:由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以及考核标准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普遍不高。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低,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意愿。
2、学业压力大:现代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他们可能无法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田径学习中。这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二、高校田径教学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教育观念滞后是首要问题
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在教育观念上仍偏向于应试教育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体育教育特别是田径运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这种滞后观念导致田径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也无法适应新时代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也是关键所在
当前,许多高校田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过分强调运动成绩和达标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程度和参与过程。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不仅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其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加剧了教学困境
高校间、地区间田径教学资源的分配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学校设施陈旧、器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正常教学需求。而资源丰富的学校则能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教学体验。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不仅限制了田径教学的发展,也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三、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
1、丰富教学内容:在保持基本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田径运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内容。可以引入趣味田径、田径游戏等新兴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将田径运动与其他体育项目相结合开展交叉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强化理论教学:加强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历史文化和规则裁判等方面的知识传授。通过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田径运动的内涵和外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注重实践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田径比赛、运动会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二)创新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2、多元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可以制作教学视频、动画和PPT等多媒体材料来呈现教学内容;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3、加强师生互动: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合作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加强师资建设
1、增加教师数量:通过引进人才、培养现有人才等方式增加田径教师的数量以满足教学需求。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毕业生和青年教师加入田径教学队伍;也可以通过培训和提高待遇等方式留住现有教师。
2、提升教师素质:加强田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工作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评选等方式来表彰和奖励在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也可以通过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渠道来激励教师不断追求卓越。
(四)提高学生参与度
1、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考核评价体系既注重技术成绩的评价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也可以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变化。
2、丰富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田径俱乐部、校际比赛等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和体验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同时也能感受到田径运动的魅力和乐趣。
3、加强心理引导和激励: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讲座、团队建设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灵活调整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对于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多挑战性和拓展性的内容,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5、强化体育精神教育:在田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包括团队合作精神、拼搏精神、坚持不懈的精神等。通过组织团队比赛、设置挑战任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体育精神的力量和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推动产学研结合
1、校企合作:积极寻求与体育相关企业的合作机会,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活动。这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也可以促进田径运动在企业和社会中的普及和推广。
2、科研支持:鼓励和支持田径教师进行科研活动,通过科学研究探索田径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不仅可以推动田径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也可以为田径运动的普及和推广提供有力支持。
3、社会服务:发挥高校田径教学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参与社区体育、群众体育等公益活动。通过组织田径比赛、健康讲座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提高田径运动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
综上所述,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策略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学生参与度以及推动产学研结合等。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高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通过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推动高校田径教学向更高水平发展,能够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田径人才和促进田径运动的普及与推广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桑梦礼.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提升探析 [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35 (02): 30-31.
[2] 孙凯,潘庆庆,张强,等. “翻转课堂”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2, 12 (06): 73-76.
[3] 田丽. 基于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田径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2, (04): 128-130.
[4] 周盛发.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与对策探析 [J]. 体育风尚, 2022, (02): 11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