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老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邹岩

盘锦市经济技术学校 辽宁盘锦 124201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变化,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文通过对当前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提升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教学理论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实践能力,并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中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中职教师;教学能力;职业素养

正文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育质量。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但许多中职教师在教学理念、方法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因此,提升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本文将分析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途径。

一、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滞后

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认知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的更新已成为提升中职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许多中职教师的教学理念仍较为陈旧,依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此教学框架中,教师侧重于知识的讲授与学业成绩的增强,对学生的能力塑造与个性成长关注不足,由于教育理念滞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削弱,学习兴趣锐减,甚至对其职业素养的塑造造成负面影响,中职教育旨在塑造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精英,然而,既有的教学手段多偏重于学科知识的传输,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问题处理技巧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的综合提升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教师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因此,中职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向更多元化和互动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职业素养。只有更新教育理念,才能确保学生在中职教育中真正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1]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个性化和互动性

在传统的中职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倾向于使用单一的讲授法,这种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迅速传递知识,但却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课堂互动的重要性。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背景差异较大,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潜力,也容易导致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下降。教师未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得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个性化,难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也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中职教师应着力丰富教学手段,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需强化其批判性思考及实践技能训练,进而激发学生整体学习热情与职业技能,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之中,学生方能领略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显著增强学习驱动力与技能水平[2]

(三)专业能力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

中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在一些技术性较强的职业课程中,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学内容的结合存在脱节现象。在缺乏相应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群体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面临困境,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动手操作能力,中职教育秉持“学以致用”的理念,然而若教师专业素养欠佳,便难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辅导,进而对教学质量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构成负面影响。

(四)教师职业发展途径不明,缺乏系统性培训

许多中职教师在职业发展方面缺乏清晰的规划和指导,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职业发展潜力。职业发展路径在中职教师群体中常常缺失系统性与长远布局,培训活动通常依赖学校部署,其内容较为单一,难以适应教师个人发展多样化的需求,诸多教师因缺少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规划,频繁出现职业倦怠现象,进而削弱教学热情与创新思维,当教师职业发展陷入停滞时,其个人成长受阻,进而可能引发教学质量的整体下滑[3]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教师职业发展体系,为教师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教师的培训应注重实际教学技能的提升,并结合个人职业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支持。教师应参与到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和学术研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能力。通过明确职业发展路径和提供持续的职业支持,教师不仅能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就感,还能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构建系统化的教师职业发展体系,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二、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提升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因素。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的单向传递,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化需求。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这一理念倡导教师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支持者,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中职教育背景下,学生背景多元,职业发展需求日益显现,教师应实施多样化教学策略,重视每位学生的个性与潜能挖掘,教师采用情境化教学、项目式学习与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实训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仿真的职业环境,得以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场景中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其创新能力。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中,教师需强调情感教育的融入,以学生心理发展为切入点,助力确立正确的职业观与责任意识,进而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4]

(二)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理论培训

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教学理论是其教学能力的基础,尤其是在中职教育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引导者。因此,教师的职业素养需要涵盖教育伦理、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等多个方面,并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理论培训,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建立现代教育理念,还能提升其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中职教师应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的学习,尤其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在课堂互动中融入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多样性,进而显著增强了教学成效,教师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评估与反馈技术,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科学评定,进而依据评估数据对教学策略作出适时调整,在教师的职业素养体系中,职业道德与情感管理能力构成其核心要素,中职教师,需秉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仅恪守教育规范,更需怀揣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心理情感的成长需求,助力学生克服学业挑战,并着重塑造其团队协作意识与社交适应能力,参与职业素养培训的教师,教学技能得以增强,师生关系处理更为得心应手,营造的教学氛围愈发积极。

(三)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职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适应行业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不仅需要更新专业知识,还需增强与行业的紧密联系,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将行业最新的技术和趋势引入课堂,还能提升其在教学中的实践指导能力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来实现。中职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企业实习、技术培训等活动,使教师能够实时掌握行业动态,获得一手的行业信息。行业与教学融合,教师得以将课堂教授与实际行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显著提升教学目标针对性和操作实效性,此法使教师技术能力得到强化,并在教育过程中更重视与职业技能相关的实践环节,进而向学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职业教育,教师应投身于学术研究与课题项目之中,通过参与科研活动,以深化对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把握。中职教师通过论文撰写及科研活动参与,能有效提高个人学术地位与教学创新潜能,遵循专业发展路径的教师,能持续维护其教育教学的前沿地位,通过持续的实践与理论沉淀,实现教学成效的显著提升。

(四)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分享

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发展共同体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教师交流平台,强调的是集体协作、知识共享和共同成长。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可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并促进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

在教师发展共同体中,教师可以通过教研活动、公开课、教学观摩等形式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学习与取长补短,能够揭示个人教学中存有的瑕疵,进而依托集体的智慧进行有效的优化与提升,在提升教学技艺的过程中,教学反思与集体备课构成了至关重要的手段,在审视自身教学过程时,教师能够提炼教学经验,洞察潜在问题,并采纳集体意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以期实现教学品质的持续提高。教师之间应培育出协作精神,借助学科与专业间的交流融合,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进而催生教学革新活力,举办周期性的研讨、专题训练和行业互鉴等事件,旨在为教师创造持续的专业成长路径在教学实践中累积技能,砥砺品德,教学课题的集体探讨与共同参与,构筑了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核心,显著提升了教师间的协作精神与集体使命感。碰撞集体智慧火花,旨在推动教学质量的飞跃,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双重提升。

结论

中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提升中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实践能力,并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而提高中职教育的整体水平。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应继续探索和优化中职教师的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发展支持,以促进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最终实现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泽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能力提升方案分析[J].电子技术,2024,53(02):342-344.

[2]姚会娟,左浩.职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实践——以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为例[J].大学,2023,(25):143-146.

[3]李晓辉,杨洪伟,蒋兰玲,等.新农科背景下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教学研究与实践[J/OL].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2024-11-20].

[4]朱卫红.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02):72-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