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对策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樊婧昊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通过全面提升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水平,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乡村人才振兴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和关键,它要求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必须积极投身于乡村人才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本文将从地方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意义、现状、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推动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地方高校;乡村人才振兴;对策研究;乡村振兴

正文

注:本文系2023年度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研究成果——地方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2327

 


一、研究背景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在于全面提升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水平,以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的振兴,这要求地方高校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积极投身于乡村人才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为乡村地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在国家层面,政府明确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并将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教育部等部委也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在地方层面,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励地方高校与乡村地区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乡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此外,地方政府还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高校与乡村地区的互动交流,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在乡村地区的转化和应用。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一战略不仅关乎我国农村的全面发展,更关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而乡村人才振兴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通过培养一支高素质、有技能、懂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乡村人才振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当前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地方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乡村科技发展水平

地方高校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人才资源,可以为乡村地区提供先进的科技支持和智力支持。通过地方高校与乡村地区的深度合作,可以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乡村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不仅可以提升乡村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还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有助于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推广到乡村地区。这不仅可以为乡村地区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还可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通过地方高校与乡村地区的合作,可以实现科研成果的共享和互利共赢,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

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可以为乡村地区培养一支高素质、有技能、懂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通过地方高校的教育和培训,可以提升乡村地区的人才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乡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深入乡村地区,了解乡村实际情况,增强服务乡村的意识和能力。

三、地方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现状

(一)政策大力支持

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在国家层面,政府明确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并将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教育部等部委也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在地方层面,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励地方高校与乡村地区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乡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此外,地方政府还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高校与乡村地区的互动交流,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在乡村地区的转化和应用。

(二)地方高校积极探索与实践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引导和积极推动下,地方高校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乡村人才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与路径,努力为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一方面,地方高校通过加强与企业、政府等机构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乡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振兴。它们积极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乡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同时,地方高校还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乡村振兴项目,为项目规划、实施和评估提供专业咨询和智力支持。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也推动了乡村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

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不断创新,努力培养一批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它们根据乡村地区的实际需求,开设了一系列特色专业,如农业技术、农村管理、乡村规划等,旨在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同时,地方高校还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到乡村地区进行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活动,深入了解乡村实际,增强服务乡村的能力和意愿。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也为乡村地区输送了大量急需的专业人才。

此外,地方高校还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为乡村地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它们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和人才资源,为乡村地区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等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和收入水平。同时,地方高校还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等工作,为乡村地区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四、地方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尽管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服务意识和能力仍有待提升。具体而言,一些地方高校对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缺乏深入理解和主动作为的意识。这导致在服务过程中,往往存在被动响应多于主动服务的情况,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此外,部分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不足,难以提供全面、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这主要体现在对乡村地区实际需求了解不够深入,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的作用,也影响了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面临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一方面,部分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过于传统和保守,未能紧跟乡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这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方面,与乡村地区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满足乡村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这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的效果和质量,也制约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不完善

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存在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不完善问题,是当前制约地方高校服务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一些地方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渠道。这导致科研成果难以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这主要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团队、缺乏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以及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等原因所致。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方面缺乏与乡村地区的沟通和合作。这导致科研成果难以在乡村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难以发挥其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地方高校对乡村地区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入、缺乏与乡村地区的合作机制和平台以及缺乏有效的推广策略等原因所致。这种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不仅制约了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也影响了乡村地区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地方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

(一)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

地方高校应该提高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对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对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具体来说,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式来提高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

地方高校应该加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根据乡村地区的实际需求来设置专业和课程,培养适应乡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政府等机构的合作来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等活动;同时,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

地方高校应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渠道;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建设,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说,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活动;同时,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政府等机构的沟通与合作来推动科研成果在乡村地区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四)加强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工作

地方高校应该加强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工作。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参与乡村地区的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建设,为乡村地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加强文化传承和创新工作,推动乡村地区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具体来说,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科技服务等活动来参与乡村地区的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建设;同时,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开设文化课程、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来推动乡村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工作。

(五)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地方高校应该与乡村地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加强与乡村地区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乡村地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与乡村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体来说,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与乡村地区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基地等方式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同时,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加强与乡村地区的互动和交流来推动双方的合作和发展。

六、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而乡村人才振兴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和关键。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在乡村人才振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当前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地方高校需要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加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加强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工作以及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等措施来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发展。只有这样,地方高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为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毛平,邓良基,张禧.地方农业高校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和人才保证[J].高等农业教育,2018,(02):20-23.

[2]张英彦,周冲.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21,(08):280-281.

[3]吴玉霞,王延秀,王海.地方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功能、问题与机制优化[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1,(06):117-122.

[4]吕慈仙,智晓彤.地方高校与乡村振兴耦合关系的理论探讨[J].大学,2020(02):13-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