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素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关键词
生活化素材;初中语文;运用价值;运用策略
正文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往传统教学方式多聚焦课本知识传授,这种做法易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又抽象,和生活实际严重脱节。实际上,生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源泉,其中有着各式各样的素材。把生活化素材引入初中语文教学意义重大,它能有效缩短语文与学生生活间的距离,使语文学习不再晦涩难懂,而是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语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由此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实际成效。基于此,探讨生活化素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活化素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增强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他们好奇心十分旺盛,内心对周围的世界满是探索的渴望。在语文学习方面,课本中的纯文本知识常常是抽象且晦涩的,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生活化素材大多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像家庭生活、校园日常等,或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这些素材自带亲近感,还充满趣味性,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面对这样熟悉又有趣的素材时,不会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是会主动去探索,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初中语文学习当中。
(二)提升理解能力
语文知识本身具备一定的抽象特性,特别是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层内涵以及复杂多样的写作手法等内容,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着实存在不小的难度【1】。不过,生活化素材在此时就能发挥重要作用了。它能够成为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有力凭借。通过将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实际事例等引入进来,能够将原本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学生就可以结合生活里实实在在的情况去体会那些较难理解的部分。这样一来,他们便能跨越理解上的阻碍,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学习效果得以提升。
(三)培养实践能力
语文学习的目的绝不仅仅局限于在课堂内掌握那些理论知识,其更为关键之处在于,要把所学的语文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之中,借此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而生活化素材能为学生创造出丰富的实践机会。例如,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利用生活里的常见对话场景让学生模拟练习;在写作时,引导学生基于生活见闻去构思内容【2】。通过这些方式,语文学习不再被禁锢在教室之内,而是真实的地走出课堂,与日常生活紧密融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切实提升语文素养。
二、生活化素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巧妙引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优质的课堂开端意义非凡,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推动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为学生清晰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开辟了有效通道。所以,教师必须着重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创新。在实际操作时,教师便可以从生活常见现象切入。就拿《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每年到了一定的季节,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回来,树叶也会开始变黄掉落,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生活中习以为常却又蕴含科学道理的自然现象,进而自然地引出课文中关于物候学的知识讲解,让学生明白原来大自然中这些现象就是它的“语言”,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3】。而且,故事对于初中生的吸引力也不容小觑。教师可以选取相关生活故事导入,比如讲述某个农民依据节气变化安排农事,收获颇丰的故事,再引入课文,使学生怀揣好奇与探究欲开启课堂学习之旅,更好地吸收知识。
(二)融入课堂讲解,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确实经典且基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然而,要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合理,那语文课堂很可能就会变得沉闷又无趣,这对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极为不利。比如,在讲解语文知识点时,像语法知识中的词性、句子成分这些抽象概念和规则,教师要只是照本宣科地讲,学生理解起来会很吃力。但要是结合生活实例就大不一样了,拿名词来说,教师列举生活中的“桌子、书本、水杯”等常见物品,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名词表示事物名称这一概念,而且在实际运用中也能更准确辨别。此外,在教授文学作品时也是如此,以《孔乙己》为例,这篇课文内涵深刻、情感复杂,要是单纯分析文字,学生可能觉得晦涩难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见过的穷困潦倒却又放不下架子、自视清高的人,去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复杂性,还可以介绍当时酒馆里不同阶层人的消费方式、穿着打扮等生活细节,让学生了解其所处社会环境,从而深刻体会作品所批判的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以及社会的冷漠,让文学作品与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
(三)开展实践活动,深化体验
语文学习有着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助力学生透彻理解语言文化知识,并能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精心组织形式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类生活场景模拟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在口语交际教学时,模拟传统节日走亲访友的场景,让学生练习如何得体地表达祝福、与人交流,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够结合生活中的主题来开展探究活动,像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分组去探究本地的传统民俗,如剪纸、刺绣等传统技艺,或是传统节日的独特习俗等【4】。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走访民间艺人、采访长辈、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以及蕴含的意义,然后整理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语文知识的运用,更将语文学习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相联系,切实培养了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让语文学习更具现实价值。
(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往往呈现出抽象、偏理论的特点,可实际上,它们无一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体现与应用之处。所以,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让生活化作语文学习的素材宝库。就拿写作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布置观察类作业,像让学生记录每天上学路上的见闻,留意街头巷尾人们的神态、动作以及发生的小事等。如此一来,学生能更敏锐地捕捉生活细节,在写作文时,这些积累的素材就能派上用场,无论是描写人物还是叙述事件,都有了丰富内容可写,同时也提升了对生活的感悟,让写作源于生活。而且,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生活素材分享活动。例如在作文课上,安排学生轮流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素材。大家在分享中既能获取更多灵感,还能学会多角度思考运用素材,拓宽写作思路,使生活化素材助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素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在熟悉、亲切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合理选择和运用生活化素材,不断探索和创新运用方式,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助力。
参考文献
[1]马飞.生活化素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9):94-96.
[2]马星启.生活化素材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4,(14):154-157.
[3]莫雪竹.生活化素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4,(01):104-106.
[4]曹翔华.生活化素材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23):5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