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园生活化安全教育模式探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李春燕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蓝天幼儿园 甘肃 民勤 733399)

摘要

虽然幼儿园并不是国家的义务教育,但政府还是很重视幼儿的教育质量,特别是幼儿在学校里的安全。因此,幼儿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更需要家校合作互相配合的方式。所以,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幼儿父母和老师们都非常重视安全问题。为此,本文简要探讨当前幼儿生活化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家园协作环境下的幼儿生活化安全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对幼儿的生活化安全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样才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他们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家园合作;幼儿教育;生活化;安全教育

正文

武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 。本文系(武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生活化视域下的幼儿园安全教育研究》WW[2023]GH175


引言

幼儿教育是幼儿接受终身教育的基础,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应当从生活中学习。早期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不仅可以加强幼儿的生活经验,还可以增加他们的生活经验,同时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增加孩子们的接受程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论探讨了家园合作的幼儿园生活化安全教育。

一、当前幼儿生活化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安全教育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效

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也是一所学校乃至一国的大事。鉴于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尝试一切事物,但由于缺少对危险的判断和自我保护的基本意识,因此,在学校和家的生活中,幼儿常常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不过,老师们虽然也考虑到了这些孩子们的关注点,但老师们更多的是用言语来教导他们,或者是用言语来阻止他们。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幼儿时期的教学,由于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对于说教的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较差,如果老师长时间地采用说教的方法,不但会使幼儿形成依赖性,还会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

2教育人员的安全教育知识储备亟待加强

时代在前进,教育者与幼儿是处于两条时间线上的人,教育者不能用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模型来教育幼儿,也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教育幼儿。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在幼儿一次又一次地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持续的安全隐患。有些父母因为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当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们只能焦急,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对于父母而言,在与子女相处的过程中,有许多实际的机会,但是因为缺乏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往往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时机。并且由于父母本身的素质,他们的认识程度也是不同的,虽然老师们的知识储备是有一些的,但是他们能够把系统的知识传授给父母,并且让他们的知识应用到教学中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此外,许多青年教师是刚刚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他们的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是缺乏足够的安全教育经验和动手能力。

3家园交流不足,协作效率低下

家园间的交流主要集中在孩子放学时间,老师要注意孩子的接送,和父母交谈并不深入,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一下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行为。学校虽然会举办幼儿园开放日和家长会,为家园之间的沟通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因为时间的限制,老师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幼儿身上,没有太多的机会与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另外对于幼儿园组织的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家长们的热情很高,也很乐意参与,但由于工作和时间等原因,许多活动都是由家里的祖父母代为参与,实际参与体验就更困难了。在活动之后,家人间的交流也仅仅是主要的内容,没有切身的感受,也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老师和父母的交流是建立在对幼儿的了解上,祖父母对子女的保护比较重视,在养成个性习惯上稍显不足,很容易造成安全教育失衡。

二、家园合作下幼儿生活化安全教育的策略探析

1更新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交流

在幼儿教育领域,一些老师很难达到他们的创造性教育目的,这是因为幼儿在学校里和家里所接受的教育方法不一样,父母和老师的教育观念也不一样,这就造成了孩子们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接受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的大脑中没有形成特定的思想,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慢慢地被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也会在迷茫的气氛中慢慢地消失。因此,教师要主动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将家园共育的理念运用到创新的教学模式中,从而确保父母与老师间良好的交流气氛,并对幼儿安全教育的基本理念进行积极的落实。例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完成后,教师要与父母进行安全教育内容交流与方式上的沟通,使幼儿即使返回家中,也可以维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游戏或基础对话的方式,巩固基本安全知识与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则,履行自己的教育责任。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安全教育和家庭安全教育,使孩子的人格更健全,学习和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的作用下,老师和父母要一起为孩子建立一个专门的安全学习项目,为了使每位幼儿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得以完美地发展个性特征,幼儿的安全学习内容也要进行进一步的更新。让父母这一非功利的角色发挥创造力,为幼儿早期安全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积极举办家园交流活动,增强父母对幼儿安全教育的认知

家园合作方式进行幼儿安全教育,使父母认识到与幼儿园共同进行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父母的生活化安全教育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增强幼儿对用电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做到用电安全,并具有防止触电的意识;不要随意与陌生人交谈,不要乱吃陌生人送来的东西:知道一些关于煤气的知识,诸如此类生活化安全知识。这方面也需要父母的配合,不断地对孩子进行指导与教育,保证孩子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从而保障幼儿的安全性。通过对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研究,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比如,以"预防灾害,从我做起"为主题,通过讲故事、多媒体动画和逃生演习等形式,向孩子们传授关于防地震、防火、水灾自救和电力保护等知识,并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安全知识传授给家长和同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此次主题教育的宣传工作得到切实的落实。

3开展多样化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安全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保障幼儿的安全,我们积极倡导并实践多样化安全教育,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手段,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预防潜在危险。多样化安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我们注重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家庭游戏,让幼儿在玩耍中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提高自己的自保能力。举个例子,来个“救火行动”。通过“防火”主题的举办,使家长们更好地树立起了家庭共同成长的理念,特别重视在亲子体育中的儿童成长,加强公众的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在遇到紧急公众安全事件时的自我保护、自我保护和适应性,强化儿童活动经验的培养。这次活动由五个板块组成,分别是“灭火演习”,“绳网逃脱”,“紧急救援”,“火场自救”,“爱的教育”。课程一开始,教员便向学员们讲解了有关火灾的基本常识、消防常识、灭火常识、初期火灾如何扑灭、如何报警、如何逃生、如何自救等等。之后,请父母与幼儿一同动手练习,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容易就学会了防火安全。此外,幼儿园和家长还可以根据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进行相对应的演练,例如,在遇到雷雨天气该如何做,遇到酷暑天气该怎么做等等。在演练中,我们模拟了各种生活场景,如雷雨天气、酷暑天气等,并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幼儿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应对这些安全问题,还提高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结语

通过深入探索和实践,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化安全教育模式的实施,不仅强化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家园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

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园生活化安全教育模式,强调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不仅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也符合教育规律,能够有效地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战宏.家园合作共育促进幼儿安全自护能力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 000(010):204-204.

[2]王丽媛.家园携手 共筑成长——浅谈家园合作模式下的幼儿安全教育策略[J].爱情婚姻家庭:教育观察, 2021(5):1.

[3]钟永梅.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J].山西教育(幼教), 2023(4):58-59.

[4]王田.浅谈幼儿安全教育的家园共育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6):690.

 


...


阅读全文